西西河

主题:聊聊传输型遥感卫星 -- 温雅颂

共:💬67 🌺7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传输式的优势就是因为轨道相对高些而使寿命延长

降低轨道而缩短寿命,跟返回式比就没优势了。其实传输型遥感卫星的轨道也属于在能长期维持轨道的条件下的低轨道卫星,只有几百公里。也就是说,这个高度的卫星,因空气阻力而需要抬升轨道的燃料消耗可以接受,卫星预期寿命能有几年时间。轨道再低,空气阻力过大,需要频繁抬升轨道,火箭燃料会消耗太快而难以持久。轨道再高,虽然卫星寿命会更长,但因为分辨率降低而降低了卫星的使用价值。

传输型遥感卫星轨道高度的选择,说白了就是一个争取卫星使用价值和卫星寿命之间的一个折中,一个“舍命”还是“舍财”的问题,看卫星主管部门更追求哪一个了。追求高分辨率的军事侦察卫星只好舍命而选更低的轨道,而资源普查型卫星就会选更高的轨道以便长期使用。

传输式的下传时间受地面接收站的限制,只能在飞入接收区才能下传。而绝大多数时间,卫星在接收区之外。所以从“及时”的角度,除非用中继卫星,否则传输式不占优势。

返回式只要轨道设计得好,拍摄完就可以立刻回收。返回式因为需要在轨时间短,轨道可以更低,因此分辨率可以更高,也不需要携带抬高轨道的火箭和燃料。但“一次性”的返回式卫星除了耗资巨大外还有一个风险是:万一拍摄失败(比如拍摄地区云层很厚,什么都看不见)或者胶卷冲洗失败,那就抓瞎了,除非再发卫星,没有任何补救办法。而传输式这次下传的数据不行,还有再拍摄的机会。

传输带宽肯定有影响,但影响的是传输总量,也就是单位时间里下传的字节数。卫星拍摄的照片,每幅的数据量差别不会太大,比如都是三万乘三万个像素点。以高分一号为例,高分辨图像每个像素点表示地面四平方米,低分辨率图像每个像素点表示地面256平方米。所以,一定时间内能下传的图像张数是一样的,但覆盖的地面范围不一样。假如一分钟下传10幅图像,高分辨图像就是覆盖地面60公里宽,5百公里长的一个条带。而低分辨图像就是8百公里宽,将近8千公里长的条带。

所谓高分辨图像和低分辨图像,跟我们平时玩数码相机,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拍的照片类似。长焦拍出的照片可以看到远处的细节,看到的范围小;广角拍出的范围大,看不清细节。可是两种镜头拍出的照片尺寸和文件大小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把相机里的照片转到计算机里,就相当于卫星往地面站传送数据,因为文件大小一样,拷贝两种照片所需要的时间也基本是一样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