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川的铁路1 -- 老老狐狸
很简单,短期来看,不需要抽样,以县为单位,对全部生产队的夏粮收成分类统计,一县之内,天灾,尤其是旱灾,影响不会过于悬殊,“承包生产”生产队的平均单产vs“公社生产”生产队的平均单产,由此决定秋粮或者下一年试点规模是扩大还是保持或者缩小。
而不是生编一个调查数据来支撑拍脑袋的偷懒决策。(顺便补一句,那个著名的刘庆兰,实际情况和曾到处讲的,出入很大)
长期来看,长周期的统计数据,基本上可以排除天灾影响了。
所以,我建议使用58-78和82以后的单产变动数据。
这个数据属实,但要具体分析:
1949年,解放战争刚结束,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远远低于建国前的最高水平,以粮食而论,1936年粮食总产量1.5亿吨,1949年只有1.13亿吨。众所周知,恢复的速度快很多,1952年,仅用了3年,全国大多数工农业产量就超过了建国前的历史最高水平,以粮食而论,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是36年的109.33%。
恢复的速度快,在62-65期间也得到了验证,62年,在连续3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后开始恢复性增长,65年超过5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三年的增速也是远远高于正常年景。
在上贴里,因为没找到52年的单产数据,所以从58年开始计算,现在搜到数据,据说出自林毅夫的文章:
另外查到,1978年水稻亩产265.2kg,2007年428.9kg。
重新计算一下:
1952年到1978年,26年间,水稻单产提高104.2kg,提高了65%,年均提高1.94%;
1982年到2007年,25年间,水稻单产提高103.12kg,提高31%,年均提高1.11%。
必然这词用得太绝对了,技术进步永远都存在,不然你根本无法解释啥叫加速发展,从粮食生产来看,现在远没有达到其理论极限。目前,全球水稻单产最高的国家是埃及、澳大利亚,公顷产量超过10吨,美国接近8吨,我国还只有6吨出头,未来的增产空间,远不像你所说的那样狭窄。若是增产越来越难,岂不是建国前单产增速更快?
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实际看,也不支持你的假设:65到82年间,单产增速就快于52到58年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9 层
🙂我已经明确说生产队数据不该也没法推广到全县全省 不远攸高 字1478 2014-03-10 21:22:13
🙂全省减产6.77%,两组对比调查分别增产39%和12%, 10 老老狐狸 字1529 2014-03-10 23:40:36
🙂继续切磋 2 不远攸高 字1185 2014-03-11 00:54:30
😁不远兄始终抱着“39%”不放啊,太累了!放下吧!
🙂你的办法除了比曾的办法工作量增大之外没有区别 1 不远攸高 字978 2014-03-12 05:46:26
🙂您列的粮食增产, ccrue 字36 2014-03-09 11:42:22
🙂实话实说,没太明白您想表达啥? 45 老老狐狸 字1748 2014-03-09 22:13:21
🙂我个人认为这些数字对比简单粗暴了点,探讨一下 3 sywyang 字640 2014-03-11 03: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