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航空史上十大名机 -- 晨枫

共:💬186 🌺3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F-20对于世界航空发展没有什么意义

代表的是一种低档飞机的定位。也是美国“专为出口研制的”飞机的绝响。

它研发的前提是在70年代美国不允许现役第一线战斗机出口,就是说不会和美国自己的F-16竞争,这个埋下了伏笔。所以从F-5过去的成功经验出发,在过去的基础上挖潜到极致。计划是1/2 F-16价格和80% F-16的战斗力。改进中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东西。

事实上,很多国家的F-5飞到了二十一世纪,今天还在服役的有一些国家。可见这种廉价的飞机在一些不富裕国家,如果作战烈度不高,仍然有需求。中国枭龙,瑞典的鹰狮,大体上也代表这种市场定位。

查了一下,给F-20下单的是巴林,但是只要四架,开不了工。台湾希望要150架F-20和150架F-16/79,但是当口美国不卖。

关于生不逢时,我是从方方的文中引来的。

外链出处

   思前想后,笔者只能说“虎鲨”“生不逢时”。“虎鲨”问世的时候,准备换装的大多是经济较发达的欧洲盟国,在有“战隼”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中等性能的“虎鲨”;经济实力较差的国家,装备的“虎 II”级别的战机还可以支持一些年头,也无必要在此时采购;有实力采购却又不可能买“战隼”的台湾,又因为政治因素被挡在门外;另一个大户韩国空军的 F-X 计划提出了 120 架战斗机的需求,但并未明确选择的机型,而且这个需求来得太晚了,1986 年 4 月发布,7 个月后“虎鲨”计划终止。从 90 年代末开始,大部分“虎 II”级别的战斗机结构寿命即将耗尽,当年舍不得买“虎鲨”的客户现在必须掏钱换装,于是就有了轻型中等性能战斗机市场。目前来说,在这一市场表现最佳的就是“鹰狮”。如果“虎鲨”尚在,或许会占有一席之地。

还有一个潜台词,70年代后期,就是美国这样的空军大户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挥霍在飞机公司上了。所以才有了主力战机高低搭配,那个”低“一段的飞机,比如F-16和F-18,既然要给美国空军省钱,那么就必须要走出口的道路才能多赚钱。而这些飞机在出口时候缩一些水,不会对于美国本身造成威胁。所以才有了允许F-16和F-18出口。F-20是直接的受害者。另外一个类似市场的受害者是法国。在60和70年代,幻影-III和F1的出口生龙活虎。到了2000的出口市场就小了不少。在"阵风"在国际市场还没有实质上的斩获,也是和美国F-16和F-18冲突的结果。

通宝推:赵沐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