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利益导向和实力博弈的角度分析未来的钓鱼岛战争 -- wayofflying

共:💬3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利益导向和实力博弈的角度分析未来的钓鱼岛战争

从利益导向和实力博弈的角度分析未来的钓鱼岛战争

1,战争和政治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的。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无论哪一种,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国家利益”。没有利益可得的战争是打不起来的,即使偶然爆发了,也不会长久。

中国现阶段的国家利益既不是拿下钓鱼岛和琉球,也不是打败甚至征服日本,而是平稳的度过战略机遇期。

这个利益现在受到了日美的挑战,因为日美希望赶在中国强大之前,就挑起战争,好打掉中国的发展势头,这里面最积极的是日本,因为日本可以借此获得正常国家地位和自由的扩军,或者说这就是日本的利益。

美国的利益是让中日摩擦甚至冲突,好消耗中国,同时防止亚洲产生可以取代美元的亚元。

所谓中日爆发战争,美国必然参战,会跟中国决一死战,中国必败的说法,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就可以知道,都是日本人在狐假虎威的吓唬中国人。因为中美爆发大规模冲突,得利最多的就是日本,一来日本可以借机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正常国家,自由的扩军和发展核武器,二来可以严重削弱中国,为日本发动下一次侵华战争做好铺垫,三来日本还不必付出任何代价。

同样的,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就可以知道,对于中美这两个具备相互确保摧毁能力(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AD)的国家,这种说法不可能是美国或者中国提出来的,且不说中国还在大把的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元背书,也不提美国在中国大把的投资,光是跟中国爆发全面核战争这条,就足以让美国80%的民众和政治家摇头了。美国

当年那么仇视苏联,还没有悍然挑起跟苏联的全面战争。现在跟中国经济上是全面合作,金融方面急需中国支持,凭什么要为了一个小日本去跟中国拼命打全面核战争?关于核战争的游戏规则,黄金童已经在他的《核乌云笼罩下的台海大国战争游戏规则》里面说过了,

链接在此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Military/40686973.html。我把原文附加在后面

根据《核》文中的第四原则,中美发生全面常规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根据《核》文中的第五原则,中国也不可能在日本本土登陆,因为那样会招致美日军事同盟战术核武器的打击。

根据《核》文中的第二原则,战争将仅限于中日之间的局部冲突,以常规力量决胜负。

比较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是通过颜色革命推翻政府,让中国的生产基地永远处于美国的操控之下,实现美国消费,中国生产,中国制造的产品全部用美元结算,然后美元借助这一点继续把持世界经济一百年。

美国最想避免的,就是跟中国爆发全面战争,因为第一,这样就意味着中国还未开战就会抛掉全部的美国国债,这对美国经济也好,美元也好,都是致命的打击;第二,有导致全面核战争的危险,美国有可能亡国或者解体;第三,美国的物价因为没有了中国产品的牵制,会进入恶性膨胀的阶段,有可能导致美国发生革命,或者法西斯化。以上三条全部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美国不可能考虑跟中国爆发全面战争。最多是让中国跟周边国家发生摩擦和小规模冲突,冲突规模掌握在美国手中,这样既可以消耗中国,又可以借机大把的向中国周边国家出售军备,又可以让东亚的热钱出逃美国来托底美国经济,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亚洲国家互相憎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

经济体,无法抛弃美元使用亚元。

因此,本人推断,东海必有战争,但是必然是在中日之间展开。其中,日本对于挑动战争最为迫切,因为日本非常明白,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基本上2020年以后,日本就彻底没希望了。

2,战争的方式是围绕实现国家利益进行的。 因为中国是想获得

一个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而日本不允许,所以中国的战争方式必然就是要通过有限的局部战争打掉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心和打垮其战争意志。所以,中国的战争方式必然是重点打击日本,而绕过美国。所以中国不会攻击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也不会攻击美国的飞机,攻击目标仅限于日本在那霸和九州岛的空军基地以及钓鱼岛与那霸之间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

因为日本自知自己没有单独挑战中国的能力,所以日本必然是挑起战争以后,就寻求美国的庇护,试图让美国冲上前为自己火中取栗。所以,日本必然是打响第一枪,然后就要求美国出兵跟自卫队一起对华作战。

因为美国的利益是让中国和日本冲突,而自己置身事外,同时又因为中国的打击对象仅限于日本自卫队的海空部队和日本的空军基地,不包含美军,所以显然美国会谨慎的提供辅助援助,譬如武器销售、卫星信息等等,而不参加对中国海空军的直接打击,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核战争。

其中损失最大的会是日本,因为日本有两个误判。

a,日本低估中国的军事实力,以为自己的高科技海空军可以轻松打败中国海空军。实际上这并非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日本100多年前日清战争留下的美好感觉。面对中国,日本由于受到美国的严格限制,在海、陆、空、天和电磁五个较量纬度上都不占优势,唯一占优势的其实就是几个狭小的科目,譬如反潜和扫雷。真的发生战争,日本可以动用的飞机没用中国多,可以打击中国大陆飞机场的手段几乎没有,面对中国的三代半战机,可以匹敌的战机基本没有,面对中国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可以有效对付的军舰没有,面对中国的战术核武器就更不用提了。日本之所以这么硬,就是基于第2个误判。

b,日本认定美国必然参战。日本认为美国会为了遏制中国崛起而跟中国开战。因为他们高估了美国的实力,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前面已经分析了,跟中国开战,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相反,美国更希望中日发生冲突,自己好继续维持在亚洲的存在,同时防止产生亚元。

3, 战争的经过是3方采取的战争方式决定的。

因为中国的战争方式是打击日本的空军基地和海空军,同时日本又没有足够的反制手段(日本可以动用的飞机没用中国多,可以打击中国大陆飞机场的手段几乎没有,面对中国的三代半战机,可以匹敌的战机基本没有,面对中国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可以有效对付的军舰没有), 将导致凡是在两岛海域停留的日本海空自卫队还有日本在那霸和九州的空军基地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日本的目的是把美国拖下水,而前面已经分析了,美国要避免跟中国爆发核战争的可能,同时中国没有攻击美国的海空军和美国的军事基地,所以美国会选择严密监视和外交谴责,但是不会参与冲突,这样就导致日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同时又因为中国选定的这个战争区域直接覆盖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日本又不能退却,所以日本会进退失据。

因此,战争一旦开始,日本就会发现中国海空军再加上二炮,对于小的自卫队而言,简直是一场噩梦。中国军队会上来就通过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饱和攻击废掉日本的机场,导致日本海上自卫队缺少空中掩护。然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超音速导弹饱和攻击,让海上自卫队连中国军舰的影子都见不到,就沉入海底了。最让日本吃惊的会是,美国仅仅是做做样子,派航母和B2到日本近海和关岛转一圈,就坐着不动。日本自己眼巴巴盼望的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大战不会发生。结果是日本不得不自己掏钱重新从美国购置军备,背负更加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还不得不把变成正常国家的美梦再往后推迟30年。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会是中国空军和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没完没了的轮战,不停的到冲绳叫战,要求日本归还琉球主权,不然就轰炸冲绳和袭扰日本海上运输线。中国这么搞是有传统的。1979年,越南国家统一,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想着怎么称霸东南亚;中国怎么可能容忍卧榻之畔有人酣睡?自1979年对越战争之后就两山地区(老山、者阴山)和越南打上12年战。这些边界战争对中国是练兵场而已;越南就要尽举国之力,因为战场距离自己的首都不过200公里;自己不能生产武器,什么都要高价从苏联购买。12年下来越南国穷民贱,中国大地到处都是越南新娘。

今天,只要中日一开战,东南亚,中亚的国家就只有在中日之间选边,不可以像现在一样2边通吃;选择其实是很清楚的,没什么悬念,因为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所需要的三样东西,持续的大规模经济投资、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超过10亿人的市场,日本一样都给不了。不光现在给不了,今后20年也给不了。中国间接安定了自己的主要市场和材料基地。中国很快就可以用这段时间将火车通车,油管通油。

中国一旦对日本进行两岛(钓鱼、琉球)轮战,日本进也不是(没钱),退也不是(民族主义需求和海上生命线受到严重威胁),苦不堪言。

4, 战争的结果是全部经过的逐步积累。

因为中国选择两岛轮战的模式,逐步消耗日本的国力,通过军事凯恩斯掀起跟日本的军备竞赛从而拖住日本经济复苏步伐,对于中国而言,不过是700公里外的海上边境冲突,对于日本而言就是不得不倾尽全力的抵抗,因为那里距离日本本土只有200公里,并且直接与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重叠。而且很多尖端武器,譬如第五代战斗机,舰用

有源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和军用卫星,日本自己都不能生产,只能从美国那里高价购买。造价1.5亿美元的F-35,以2.5亿美元一架卖给日本,我不会吃惊。造价14.63亿美元的阿利伯克级,开价25亿美元卖给日本,我也不会吃惊。我看两岛轮战,没有个10年不会结束。日本将在10年的断断续续的地区冲突和高强度军备竞赛中逐渐被收拾的国穷民贱,经济进入崩溃境地,再也没有能力把这场局部战争继续下去,只能向中国求和。从而中国既收拾了日本,又给其他所有试图挑衅中国的周边国家以严厉的警告。

因为日本的战争方式的最初设计是假设美军会参战,但是美军旁观的结果,会导致日本在单独面对中国海空军的时候,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而日本自己又没有能力制造足以扭转战局的战争机器。所以一次次海空冲突的结果,就是日本经济逐步被掏空,最终遭受彻底的战略失败。

因为美国选择旁观中日冲突,所以美国不会受伤害,也不会与中国爆发战争,只会大发战争财,同时拖住了亚元产生的进程。

5, 结论。

钓鱼岛战争的战略结局,会是中国将因此获得一个和平和稳定的发展环境,周边国家打消于中国爆发地区冲突的意图。

日本逐步菲律宾化,接着日本新娘遍布中国沿海的富裕城市,日本天皇在无力回天的万分绝望中迎来一个全新的GDP相当于美国数倍的盛世中国和一支比美国海军还要强大的多的中国远洋舰队,

亚元的产生虽然会被美国阻止,但是并不能阻止人民币借助欧亚非高铁和重载铁路的铺设走向整个欧亚非大陆,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会受到严重威胁。

(全文完)

=================================

《核乌云笼罩下的台海大国战争游戏规则》 黄金童

台海战争或者东海钓鱼岛战争很容易形成中美对抗,而中美都是有核国家,这些局部战

争也就很容易形成核对抗。有核条件下的战争游戏规则是什么?中国在未来这场核对抗

中如何准备好核武王牌,如何出好核武牌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也真正是个生死存亡问

题。核时代发生的几次核危机,可以做为借鉴:

第一件事:1945年8月,美国刚研制好核弹,就立即在日本扔了两颗,死了几十万

人,结果导致日本很快投降。这个事例构成了核战争的第一个游戏规则:在全面战争中

,如果一方有核,另一方没有核武,有核一方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核武,另一方则只能投

降。

第二件事,1950~1953年在朝鲜。因为苏联有核武器,美国尽管核武器比较多,也多

次威胁要使用核武,但终究核战没有发生,甚至连扩大常规战争范围(常规轰炸中国)

也没有发生。不过战争是结束在美国可以接受的38线,如果中国志愿军再打得漂亮一点

,打到了釜山,美国还会不会自我约束就是个问题。这件事构成了第二个核时期的战争

游戏规则:在双方都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尽管核武力并不平衡,可核力量较大的一方并

不会轻易使用核武,甚至不会轻易使用常规战略轰炸。战争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区

常规力量对比,也取决于哪一方比较能够“拖得久”。不过核劣势一方也不能把核优势

方逼入绝境,也要给人家下台的台阶。这时的战争具有局部性和有限性。

第三件事:金门事件。1958年,中国大陆炮击金门,接下来可能是登陆战。如果按

照第二规则,这时中方常规力量比较强,金门也不是对方不能退却的地方,应该能取胜

。可是这时的核武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美国率先生产了战术核武器。这时美国向

台湾运送了核炮弹,并威胁要使用。这样中国大陆就只能停下来。这件事构成了核武时

期的第三战争游戏规则:如果局部战争的双方都有核武器,但只有一方有战术核武(中

方的盟国苏联有战略核武),没有战术核武的一方在另一方威胁要使用战术核武的情况

下只能后退。因为总不能首先使用战略核武。另一方面,有战术核武的一方也不敢马上

就用,而更多的是用威胁的办法迫使对方后退。

第四件事:1962年前苏联秘密向古巴输入中程导弹核武器。美国发现后觉得是不能

忍受的,于是立即实行海军封锁,并威胁要对苏联的古巴核基地进行常规轰炸。最后是

苏联让步,同意撤除导弹了事。美国也秘密同意撤出布署在土耳其的核武器,并保证不

入侵古巴。这件事美国人津津乐道,认为是美国坚定意志的胜利。其实道理仍是第二规

则。就是说战略核武是不能首先使用的,在这种局部争端中,起作用的是常规力量。在

古巴,美国的常规力量占压倒优势,所以苏联不得不退却。否则就会蒙受常规失败。但

美国也不敢逼人太甚,要给人家台阶下,否则要是真的轰炸了古巴,苏联完全可以在其

他方面找回场子。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所以这件事没有什么新的教训。

第五件事:1973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反败为胜,最后苏联的盟国埃

及面临完全失败的危险。这时苏联威胁要参战,让几个空降军处于戒备状态。而美国是

绝对不愿看到苏军出现在中东的,也是绝不愿看到以色列遭受全面失败的。美国一方面

让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声称美国必定参战。另一方面约束以色列,要求停火。而苏

联一方面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避免了埃及的彻底失败,另一方面考虑到在中东,美军

和其盟国的常规力量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停止了参战的步伐。这件事又被美国看作胜利

,其实道理仍是第二规则。美国取胜的关键因素仍是局部常规力量的优势,并且由于苏

联在其它方面具有优势,美国不得不迫使以色列放弃唾手可得的全面胜利。这件事也没

有什么新的教训。

第六件事,1979年中国进攻越南:越南与苏联结盟。苏联的常规武装和核武装均胜

过中国,在中越边境中国的常规力量胜过越南。结果是中国在边境战争中惩罚了越南,

苏联也并未使用它的优势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不过中国顾虑到苏联可能的反应,把战争

局限在距对方边境30公里内。这件事说明在核国家之间,尽管有一定的常规和核优势,

但优势方并不敢轻易发动全面战争(即使是常规战)。如果苏联发动局部战争,它不一

定能占上风。根据第二规则,苏联也不宜对中国发动局部战争。另外,由于越南的局部

常规武力处于劣势,就只能承受后果。这个事例说明了核武条件下的第四战争游戏规则

:核国家之间不但双方都会努力避免动用战略核武器,还会努力控制战争规模,避免全

面常规战争。因为谁也没有把握能控制全面常规战争不会升级为核战争。

第七件事,欧洲的冷战对峙:从1945年起直到1980年代,苏联和北约在中欧平原进

行了长期的军事对峙,苏联在常规武力方面占优势。北约的战略是用核武补偿常规力量

的不足,期间有两个理论:较早的时期,北约采用大规模报复理论。就是说,如果苏联

发动大规模常规攻势,北约就要一方面用地面部队阻滞对方的攻势,同时用核武攻击苏

联本土,进行大规模报复。1960年代北约已经装备大量战术核武器,又考虑到使用战略

核武是非常困难的决策,这时采取的是“逐步升级理论”。要点是:如果苏联采取常规

全面攻势,北约可以用地面部队抵抗,同时采用战术核武器打击对方的进攻部队和浅近

后方。然后争取用外交手段让战争停下来,如果战术核武效果不佳,对方继续进攻,会

导致严重军事失败,然后才考虑用战略核武器进行大规模报复。对峙的结果是双方都不

愿进行全面进攻,验证了核武第四规则。同时又引伸出核武条件下的第五战争游戏规则

:就是如果双方都具有全面毁灭对方的核能力,除非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动用战

略核武是不可能的选择。而在比较严重的时刻动用战术核武是个比较容易的选择,这时

动用战术核武多半不会引爆全面核战争。

我们回到未来可能的台海或者东海战争。根据以上分析,有几点结论:

一.如果中国在未来有美国参加的局部战争不具备毁灭美国一次战

略核力量,就是说中国只有不完全毁灭美国的战略核力量。那么根据第二原则,这时美

国虽然不敢对中国使用战略核力量,但对中国使用战术核武和常规战略轰炸的可能性就

比较高。而如果中国具备完全毁灭美国的能力,那么根据第四规则,美国对中国首先发

动全面常规战和战术核武的可能性就很低。主要的原因是:台湾和东海不是美国的生死

利害之地,而对中国

正相反。 2005年,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enry Rumsfeld)访华期间,中国已经向美

军方展示了足够毁灭美国的核力量,因此美国对中国使用战术核武和实施战略轰炸的可

能性很低。

二.根据第五规则。万一美国不按常规出牌,在中国有全面核能力条件下,如兰德

公司(RAND)所建议的对中国进行常规战略轰炸。中国完全可以用战术核武攻击美军前线

海空基

地,而多半不会引爆全面核战。事实上,只要中国下定决心这么作,并将反措施公布于

世,美国根本不敢战略轰炸,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对应手段。

三.中国如果有上述两个手段。台海和东海钓鱼岛战争就可以如中国的希望,局限

在局部战争的形式上。

转帖出处:舰船论坛

通宝推:王小棉她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