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抗战的若干问题探讨 -- 语迟

共:💬5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中国抗战的若干问题探讨

一、《论持久战》与抗战之关系。 (1066字) 语迟 2012-07-02 10:39:28

《论持久战》写于1938年5月,这时候首都南京已经丢了。日本人在南京屠杀和强奸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泄愤,从77事变开始,打到12月,打的非常艰难,没有一个村镇是轻而易举拿下的。第二就是向中国人表明一个决死的态度,非拿下中国不可,两国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要么你亡国做奴隶,要么你打败我。日本人用屠杀向中国人宣示,两国不共戴天,你死我活。这对对手是一种强悍的示威,是一种心理打击的行为。

在1938年5月之前,因为国军一溃千里,加之日本人决死的态度,国内的思想界是非常混乱的。典型的两种思潮,一是亡国论,一是速胜论。军队在这种混乱的思想状态下,作战又平添了更多的艰难,假如一个指挥官是亡国论者,这种思想必将影响他的作战意志,使他更快的放弃抵抗。

当时可以说,亡国论是有极大市场的。包括蒋介石在内。一是中日实力相差悬殊,二是满清十几万人拿下中国的阴影历历在目。三者现实又是如此惨淡。此时此刻,中国人到哪里去找寻胜利的信心呢?

抗战将近一年之久,毛泽东在战争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发表意见,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深思熟虑之后,写出了《论持久战》。这可不是官样文章的空话八股,这篇文章对整个中国的抗战意志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中国没有亡国,没有被日本人打败,不在于美国人参与,不在于中国军民的抵抗,而完全则是因为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出了《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雄辩的批驳了亡国论与速胜论,说服了大多数中国人,它让它所有的敌人们也不得不信服。很快,《论持久战》在蒋介石政府那里转变成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抵抗战略,抗战伊始被打得眼冒金星无所适从思维一片混乱的中国人,因为这一篇文章,心定下来了。时间在我们这边,咱们就慢慢的熬吧。

事后我们再来看《论持久战》,很平常,一种很中庸的方法论,毛泽东其实仅仅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几个基本原则。两边不靠。难得的则是,在举国狂乱的思想状态之下,只有毛泽东十分的冷静和清醒。他通过他的《论持久战》把他的这种冷静清醒传递给了全中国。

隔壁大江原来讲过一个故事,说他一个什么亲戚是个将军,身经百战。老将军在枪林弹雨中得到的一个经验是,“遇险不要慌”,突然糟了埋伏了,突然被袭击了,别慌。大江搞不懂什么意思。这是很唯心的,境随心转,心定则天下定,一切都在控制之中。1937年7月7日以来,日军势如破竹,打得中国人满地找牙,全中国都因此张皇失措,内心如沸汤一样翻滚飞扬。直至1938年5月,毛泽东微笑着,告诉全中国说,不要慌么,慌啥子么。。。

二、满清入关与日本侵华的同与不同 (1412字) 语迟 2012-07-03 00:48:42

1644年,当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吊死在梅山上的时候,吴三桂在山海关坐拥三万精兵,手里却没有兵饷。局势一片混乱。以吴三桂的猪脑子是断然想不出来对策的。李自成派人给吴三桂送去4万饷银,吴三桂拿了钱,就向北京归顺。走到半路,听到老爹被刘宗敏吊起来打,陈圆圆也被XXOO的消息,气极无奈,切齿恨骂了一通,又拐回山海关按兵不动。这下子吴三桂彻底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顺军见吴三桂不降,于是兵临城下,包围了山海关。吴三桂情急,向多尔衮求救,许诺共谋中原。多尔衮看完了信,全身的血都涌上来了。但是汉人狡诈阴险,风闻吴三桂归降大顺,情形晦暗不明,并不能确定吴三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多尔衮把信拿给洪承畴看,吴三桂原来是洪承畴的学生,洪承畴此时也看不透。多尔衮思虑再三,自努尔哈赤偏居东北一隅,励精图治几十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不管前途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应该闯一闯的。多尔衮果断下达了发兵令。而果断并不等于鲁莽,多尔衮兵至山海关附近,却忽然不动了,先看看再说。吴三桂苦求数次无果,无奈和大顺兵先打。待双方两败俱伤之际,大辫子清兵才如潮而至。。。从此清军入关,一直到1912年。

后来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一个“巧”字,说出了满清区区十几万人拿下中国的全部理由。就是因为巧。当时大明朝廷灰飞烟灭,大顺立足未稳。李自成的兵进了北京,到底因为缺乏教育,立刻就松懈了。戎马征战十几年,一旦松懈下来,再想振奋比登天还难。于是乎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个权力和组织力的真空,没有一个合法的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政府来组织全国的抵抗。清军才得以趁虚而入,如入无人之境。

这就是为什么西安事变最后,中共力排众议,放走了死敌蒋介石。如果杀掉或者公审蒋介石,从肉体上消灭或者从精神上摧毁蒋介石的权威,当时的中国就会象1644年一样,出现组织力的真空。必然被日本乘虚而入,重现满清入关的一幕。蒋介石毕竟是国家元首,政令通达,具有当时无人可比的号召力。而此时其他的政治力量包括中共在内,都远远不够分量。中共最终放跑了蒋介石,却赢得了民心。全中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得很清楚,中共心优天下苍生,而绝不以一己私利为重。

日本侵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满清事迹的鼓励。这个东北方向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一个方向。历史上几次东北方向的入侵,都给中国造成了致命伤害。这之中似乎有个地势的问题,从东北顺势而下,用兵似乎比其他的方向更容易。下棋的可能容易明白。这也是抗战结束后国共不惜一切代价抢占东北的原因,这也是中共不惜一切代价保存朝鲜这个战略缓冲地带的原因。日本已经占了满洲,如同当年的清军一样占据了地利。可是日本一直未能等到当年清军得到的天赐良机,历史似乎压根儿不想给日本机会。

清军象当年的蒙古军队一样,把抵抗的人都杀掉了,有说是清军杀掉了几乎一半中国人。无组织的人群面对组织严谨的军队,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羊。然而,那时信息闭塞,你在扬州杀人,河南几乎不知道。日本时期则完全不一样了,此一时彼一时也,风气已开,通讯顺畅,你不可能再象清军蒙军那么杀人了。

综上所述,所以,日本战败,没有象满清那样拿下中国,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庞大的种族数千万人口之中,未曾产生一位哲学家和战略家,他们不明白,你不可能连续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他们甚至连个合格的历史学家也没有。

三、关于斯大林命令放走蒋介石的问题。 (1154字) 语迟 2012-07-03 07:56:17

毛泽东接到西安事变的电报,先是“狂笑”,接着,如果说中共从上到下对蒋是一片杀心,这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搁谁被撵兔子一样追杀了10年,也难保不对追杀他的人有杀心。但是筒子们,毛泽东不是个莽夫,中共政治局也不是一群笨蛋。他们不可能凭一时冲动来做事情。这一点没有人会不同意吧?那么,既然不会冲动,中共中央就会安静地坐下来想一想。到底怎么来处理西安事变。为什么不能杀掉蒋介石?从阳谋的角度来讲,就是我刚才那贴说的,中共心系苍生,蒋介石一死,政府没了,中国一盘散沙,日本立刻乘虚而入,汪洋肆虐,百姓或为鱼鳖。而从阴谋的角度来讲,蒋介石一死,或者公审他,使他尊严尽丧,中国则立刻群龙无首,正好给日本一个对中国各种武装力量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绝佳战机。到时候,就凭共产党那几条破枪,全军覆灭也是早晚的事。因此于私于公,杀掉蒋介石或者公审他,都是蠢人或者疯子才会做的事。

而保留蒋介石及其领袖尊严,争取国共第二次合作,好处却很多。就象后来发生的事情那样,中共占据了一个绝佳的进退自如的形势。中共根本不用考虑承担正面战场抵抗的责任,那是蒋介石政府不得不去承担的,中共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以闷声发大财,打打太平拳,可以游而不击,把部队打散,化整为零,吃亏的仗碰都不碰,悄无声息的招兵买马,坐大实力。

所以,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和难处并不在于放掉蒋介石,放是肯定要放的,难处则在于怎样迫使蒋介石被放掉以后,还能够停止内战,停止对中共的追杀,进而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对于言而无信狡诈无比兵不厌诈的中国人来说,这才是最难的事情。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中共做到了。一切都在按照中共的意愿发生。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毛泽东接到斯大林要求立刻无条件释放蒋介石的电报以后,跺脚大骂,把电报撕得粉碎。我们可以理解毛为什么这么愤怒。

斯大林发电报是在12月17号,距离西安事变仅仅5天。有说甚至是在12月14日。这就等于要求中共白白丢掉这一天赐良机,蒋介石即抓即放,出去以后难免仍然攘外必先安内,追杀共产党。最终蒋介石被关到12月26号,关了14天。比斯大林要求的多了近10天.

原来中共的宣传,自从28B倒台,中共就没怎么再听莫斯科的指挥,可是根据后来解密的一些东西来看,直至斯大林逝世,中共一直未能摆脱莫斯科的阴影,双方电报及人员来往还是频繁的。我们无从全面的了解莫斯科对于抗战及解放战争中的中共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我们不知道莫斯科到底可以分得多少中共及毛泽东的功劳,但仅仅就西安事变一件事来看。斯大林的命令无疑是冷酷而愚蠢的。当时他根本没把中共当回事儿,中共的死活与他无关痛痒。虽然都是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最终的结果与斯大林的命令表面上仿佛相符,其内容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