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朝首辅的家庭出身之一: 缘起与说明 -- 天天天向上

共:💬22 🌺1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明朝首辅的家庭出身之一: 缘起与说明

一、缘起

想写这个题目,是起于有河友在我的一个关于明朝文官俸禄的帖子后面回说,“在古代别说举人进士,秀才成本得多少亩好地?穷人子弟读的起书么?”我想了一下,好像有不少青史留名的大学问家是穷人。比如说,范仲淹和宋濂。但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很想了解一下那些进士的家庭出身是怎样的。但是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超出我这个业余者的能力。于是我决定从明朝的首辅着手。一是由于首辅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相对容易的收集到相应的资料,二是可以做到首辅的人,已经是官僚阶层的最上层,他们的个人能力,家庭出身应该是有一定的代表作用。

我并没有统计所有的明朝首辅,只是到申时行为止。申时行之下的,个人以为程度参差,更因朝政混乱,制度崩溃,能做首辅的并不都是凭真本事,所以弃之不用。所做统计的明朝首辅如下:杨士奇,杨荣,杨溥,曹鼐,陈循,高谷,徐有贞,陈文,彭时,李贤,商辂,万安,刘吉,徐溥,刘健,李东阳,杨廷和,焦芳,蒋冕,毛纪,费宏,杨一清,张孚敬,方献夫,李时,夏言,翟鑾,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申时行,共三十三人。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所做的分析都是基于有限的资料之上,本文所有的错误都是我个人承担,请诸位河友不吝赐教。

二,说明

事实上,关于科举与社会阶层的流动问题,何炳棣先生所著的《明清社会史论》第三章<向上流动:进入仕途>中已经有所论述,他把明清进士和十九世纪举人与贡生的家庭背景分成四类,

A、是其祖宗三代未有一人得过初级功名,遑论更高的功名与官位或官衔。何炳棣先生认为,一个三代都没有出一个初级科名的家庭,应该合理地当作是家境寒微的,被视为“白手起家,由穷致富”向上流动的范例。

B、是祖宗三代中产生过一个或更多生员,但未有更高的功名与官位。何炳棣先生认为,虽然在明初期,监生是有可能成为低级官员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视之为产生正在局部向上流动的家庭,就定义来说,他们仍是平民出身的。

C、 是祖宗三代中产生过一个或更多更高的科名或官位的。(我找到的版本这一段话不清楚,所以这句话是我个人猜的)所谓更高的科名,系指高于生员的科名。何炳棣先生认为,这个类别的构成中包括官员与有任官资格者,或称之为广义上的官僚群体。必须指出,虽然他们的法律与社会地位不同于平民,然而许多出身于这广义官僚群体下层的家庭,实际上拥有的名声、特权和经济手段均相当有限。

D、 其祖宗三代中产生过一个或更多任三品以上的高官者;由于三品以上的高官,除了其他的特权以外,尚有荫子的权利,其家庭因而被视为全国“有名望的”。

在这个四个分类中,D类是C类的一个补充。以这三个分类来计,明朝分期进士社会成分的变迁(百分比)表10(部分)如下

时期 【A类】 【B类】【 A+B】 【C类】

1371-1496 【57.6】【 --】 【57.6】 【42.4】

1505-1580 【46.6 】【1.0】 【47.6】 【52.4】

1583-1610 【33.3】 【11.6】 【44.9】 【55.1】

从这个表格来看,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的阶层流动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这个分类并不能明确的回答那位河友的问题:“在古代别说举人进士,秀才成本得多少亩好地?穷人子弟读的起书么?”在A类的平民子弟中,也有可能出现富商或富农家庭的孩子,也许他们是平民,但是家庭并不贫困。而在C类中,也不乏虽然父亲当个学谕之类的小官,但家境贫赛的士子。

而且,对于这个分类,特别是在1371-1496时期,A类特别高的问题,也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元朝的科举进行的相对于宋朝比较不够完善的缘故,而事实上,在明初中举的那些人当中,很多出身于元朝的儒户,这实际上也相当于C类家庭。同样,对于A类进士中,也有学者质疑说,虽然有人自己的祖宗三代没有当官的,但也许有伯父或是母族、妻族的直系亲人有当官的,这也为他考科举提供了帮助。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的传统婚姻是门当户对,董永娶七仙女这样的事是小概率事件,一个无功名的人想娶有功名的人家女儿,如果不是个人特别出色,或是家里特别有钱,也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母族与妻族对A类进士的帮助我个人以为没有那么大。而伯父或是叔父的帮助,相较于母族与妻族,的确是巨大的。而由于进士名录上没有伯父、叔父的记载,所以这块资料是缺失的。无法直接做出判断。

不过家族的作用,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姐大专毕业,姑姑把姐姐接到上海自己家住,帮助找工作,成家,花费不少心力;我高中同学大专毕业到上海找工作,她的舅舅,舅妈担心她住在家里要房子,把她赶回东北。我工作时的好同事,从初中就住在自己的大伯家,一直到上完大学;我高中同学,她父亲重男轻女,每月工资全数寄回老家,结果伯伯、叔叔的孩子没有一个成材,只会要钱。

也许按照萧启庆先生在《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中的分类更适于回答河友的问题:萧启庆先生把布衣(A类)细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地位低微,无家财及学学可以凭藉,苦学而成材。

第二,家庭之身分可以确定,但背景不明:碑传中言及进士祖先时,或以“潜德不耀”,“家居不仕”之类字句描述,或仅提及三代祖先名而未言及其仕历者,皆可肯定为布衣家庭。

第三,平民书香:此类家庭因祖先三代无人登第任官,遂为布衣。但实际上不乏文人学者,显然为布衣书香之家。有的家庭以教学为业,虽未能取得教授,山长之类的学职,却在乡里教授子弟,是当时所谓乡先生。或是未能登科入仕,却以学术见之于记录,以致其子弟往往显名于科场或学界。出身布衣之家的元代进士不少出于此类平民书香之家。

第四,应为仕宦而无记录之家庭。祖先原曾登科或为仕宦而在载籍之中却无记录。比如说,出身儒户,而按当初入籍之规定,儒户应为宋朝官宦及科第之家。

第五,旁系祖先具有仕进背景。直系祖先虽乏仕宦记录而旁系确曾仕宦,此种背景亦有助于士人之读书求仕。

通宝推:德里克,南山南,芷蘅,年青是福,月下,旧时月色,hwd99,2313234454dfsd,方解石,青颍路,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