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04 -- 桥上

共:💬11 🌺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04附:楚庄问鼎3

《宣十二年经》: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p 0717)(07120005))(061)

《宣十二年传》:

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p 0748)(07120601))(061)

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傅于萧。((p 0749)(07120602))(061)

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有麦麴乎?”曰:“无。”“有山鞠窮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曰:“目于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绖,哭井则己。”明日,萧溃。申叔视其井,则茅绖存焉,号而出之。((p 0749)(07120603))(061)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楚庄王进攻萧国,宋国的华椒领兵和蔡人一起救萧。在战斗,萧人中抓住了熊相宜僚和公子丙。楚庄王赶紧对萧人说:“勿杀,吾退。”可萧人还是把这俩人杀掉了,楚庄王大怒,把萧国包围起来,后来萧国就崩溃了。

战前,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向楚庄王报告说:“师人多寒。”于是楚庄王亲自巡视三军,抚慰每个战士,三军之士都感到像穿了丝绵袄一样温暖。楚军就进到了萧国城下,开始爬城。

也是战前,萧国的还无社通过楚方的司马卯找来了他在楚国的老朋友申叔展,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喊话,申叔展问还无社:“有麦麴乎?”还无社答:“无。”又问:“有山鞠窮乎?”答:“无。”“黄河里的鱼要是肚子疼怎么办?”还无社终于明白过来,回答说:“看到枯井就有救了。”于是申叔展告诉还无社:“要是茅草打了结,朝着井哭的就是我。”第二天,萧国崩溃了,申叔展看到一口枯井上面有茅草打了结,就在井口号哭了两声,然后井下的还无社就被他救了上来。

一些补充:

麴(qū)就是酒曲的曲,麦麴就是用麦子做的酒曲。山鞠窮则是一种植物川芎(xiōng)(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这两种东西都可以入药,功用都是防湿,这里申叔展反复提防湿的药是暗示让“还无社”躲在低湿的地方也就是枯井里。

又:这段《左传》我怀疑本自申公巫臣的讲述。

萧推测位置为:东经116.93,北纬34.22(萧县北郭庄乡欧村北)。

《宣十三年经》:

夏,楚子伐宋。((p 0751)(07130002))(061)

《宣十三年传》:

夏,楚子伐宋,以其救萧也。君子曰:“清丘之盟,唯宋可以免焉。”((p 0751)(07130201))(061)

我的粗译:

第二年夏天,楚庄王又因为宋国曾经出兵援救萧国讨伐了宋国。贵族们都说:“参加了清丘之盟的诸侯国,只有宋国不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一些补充:

上面所说的清丘之盟是载于《宣十二年传》中的四国盟会:

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讨贰。”于是卿不书,不实其言也。((p 0750)(07120701))。

此次只有宋国实现了“恤病”的誓言,其他参盟的三家诸侯都“不实其言”,所以那些贵族们认为“唯宋可以免焉”。

————————————————————

《宣十四年经》:

秋九月,楚子围宋。((p 0753)(07140004))(061)

《宣十四年传》: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p 0755)(07140301))(061)

我的粗译:

楚庄王派“文之无畏(子舟、申舟、毋畏)”出使齐国,并且告诉他:“不准向宋国借道,硬过。”同时还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也不让他向郑国借道,也要强行通过。“文之无畏”上次在孟诸打猎的时候曾经得罪了宋人,于是他向楚庄王禀告:“郑人明白,可宋人不懂事,出使晋国的人没问题,我是死定了。”楚庄王告诉他:“他们敢杀你,我就讨伐他们。”于是“文之无畏”让自己的儿子申犀朝见楚庄王,让他接了自己的班,然后出发。他没向宋国借道就进入了宋国的领地,结果宋人把他扣了起来。宋国执政的华元说:“从我们这里过却不向我们借道,这是拿我们当他们的属地了。我们成了他们的属地,就是亡国了。就算杀他们的使者,他们来讨伐我们,也最多不过亡国。反正会亡。”于是宋国就杀了“文之无畏”。

楚庄王听到报告说“文之无畏”果如其人所料被宋人杀了,本来是坐着的,马上一跃而起,向屋外冲。一大群侍从们纷纷取了庄王出门要用的东西在后面追,贴身侍从在窒皇就给庄王穿上了鞋,但等庄王跑到寝门外面才来得及给他佩上剑,等庄王怒冲冲地走到了蒲胥之市,他的座车也赶了上来,庄王直接跳上车就出发了。这年秋九月,楚庄王包围了宋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古代凡过他国之境必假道,故《仪礼聘礼》有“过邦假道”之礼。《周语中》云:“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周虽微弱,尚存天子之名,陈尤小国,王使过小国亦必假道,则不假道而径行,惟行于本国能如此,故华元以“鄙我”为言。鄙我者,视我为其边鄙之邑县也。僖三十年《传》“越国以鄙远”、襄八年《传》“亲我无成,鄙我是欲”、成十八年《传》“大国无厌,鄙我犹憾”、诸“鄙”字用法俱同此。《吕氏春秋行论篇》云:“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过于宋,不先假道,还反。华元言于宋昭公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以宋为野鄙”者,以宋为楚国之野鄙也,足以解释此义。顾炎武《补正》解“鄙”为鄙薄,非《传》义。又《吕氏春秋》谓“往不假道,来不假道”,则杀文无畏在自齐返楚再过宋时,恐不与《传》合。谓“华元言于宋昭公”,亦误文公为昭公。”

桥按:这里“鄙”的用法也是当时人常把名词当动词用的一例。

杨先生还有注曰:“窒皇即庄十九年《传》之绖皇,路寝前之庭也。”我理解路寝是在堂后下一重院内的正房,是国君的正式居所,按杨先生的说法,是有别于燕寝的正寝(见《庄三十二年经注》(p 0250)(03320004))。楚庄王应该是直接从这里的正房内蹦出来,侍从们追到院子里,赶紧给他穿上了鞋。寝门就是这重院子的前门,出了寝门就是堂的后身。再出了堂所在的这重院子估计就是正街了。

我估计楚庄王此时住在“鄢”(鄢郢,宜城东南楚皇城遗址:东经112.31,北纬31.65)。

上面介绍过,“文之无畏”得罪宋人是在二十二年前,楚庄王继位之前,到此时宋国国君也换了人。

这一段《左传》就是成语“剑及履及”(jiàn jí lǚ jí)的出处,但现在用这个成语一般意为亲自动手实行,与此处的意味有微妙的差异。

下面是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楚庄王雕像,不过他左侧那个人的职责是驾车的(御),不应手持武器,动武是他右侧那个人(戎右)的职责。这个雕像应该就是表现楚庄王在“履及”、“剑及”之后愤怒地乘车赶路的状态,所以他才会在车中站起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宣十四年传》:

孟献子言于公曰:“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也,聘而献物,于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于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谋其不免也。诛而荐贿,则无及也。今楚在宋,君其图之!”公说。((p 0756)(07140501))(061)

《宣十五年经》: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p 0757)(07150001))(061)

《宣十五年传》: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p 0759)(07150101))(061)

我的粗译:

孟献子听说楚庄王包围宋国,就对我们鲁国的主上宣公建议说:“臣下听说小国之所以能不得罪大国,就是要经常派人去进献贡品,所谓‘庭实旅百’说的就是这种事;朝见大国之君,向他进献自己的收获,就有容貌采章这些各种各样的贡品,碰上好事还得额外增加礼物,这都是要预防不测。等到大国加罪下来,再想要送啥东西都晚了。现在楚庄王到了宋国,主上您最好早作打算。”

到我们宣公十五年春,我们鲁国派了公孙归父去宋国参加楚庄王的行动。

一些补充:

“庭实旅百”是当时的常语,《左传》中另外还出现过两次,在那两处杨伯峻先生分别有注:

诸侯朝于天子,或互相聘问,必将礼物陈列庭内,谓之庭实。……旅,陈也。百举成数言之,以见其多耳。(《庄二十二年传注》(p 0222)(03220105))。

《晋语四》云:“遂如楚,楚成王以君礼(原作“周礼”,依俞樾说改正)享之,九献,庭实旅百”云云,则“九献,庭实旅百”为国君相饗燕之礼,庭实旅百亦见庄二十二年《传》,然彼为诸侯所以献王,此则郑伯所以享楚子。……旅,陈也。庭实,陈于庭中之礼品,谓所陈凡百品。《后汉书班固传》“于是庭实千品”,又十倍于此矣。(《僖二十二年传注》(p 0399)(05220902))。

杨伯峻先生又在此注曰:“容貌采章者,盖指玄纁玑组、羽毛齿革诸物,皆所以充衣服、旌旗之装饰者。”

公孙归父的父亲是一度在鲁国执政、七年前去世的公子遂(仲遂、东门襄仲),此时公孙归父是鲁国的卿,三年后,鲁宣公去世,公孙归父也被季家赶出了鲁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