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阿巴斯革命 -- 赫克托尔
3章关于中亚的叙述之后,回头再说说哈西姆派。该教派是什叶派的分支之一,传承顺序为:
1 阿里;2哈桑;3侯赛因;4穆罕默德-本-哈纳菲亚;5阿布-哈希姆;6阿巴斯的曾孙穆罕默德。
第6任伊玛目穆罕默德于716年从远房堂兄阿布-哈希姆手中,继承了神秘深奥的知识和伊玛目地位。从穆罕默德开始,哈西姆派的伊玛目一直是穆圣的叔叔阿巴斯的后代。回历102年(720-21),倭马亚王朝信德(巴基斯坦)总督朱乃德手下的翻译布凯尔-本-马罕(Bukayr b. Māhān),在库法皈依了哈西姆派,并成为哈西姆派的顶梁柱。朱乃德后来调任呼罗珊总督,在撒马尔罕城外被突骑施苏禄可汗打得惨败。
伊玛目穆罕默德派布凯尔前往呼罗珊传教,布凯尔在那里取得了巨大成功。回历124年(741--42),布凯尔在库法一次传教活动中被捕,显然倭马亚地方官并没把他当太大的事,把他和两个商人监押在一起,两个商人身边还有个年轻的波斯奴隶伺候。布凯尔施展如簧之舌,成功的将这两个同狱友忽悠入教。又发现那个波斯奴隶才智过人,要买下他,奴隶的主人说不用买,我把他送给你了,布凯尔坚持出钱,对方说你随便出价,布凯尔以400个第尔汗银币购得他。这个年轻的波斯奴隶就是阿巴斯朝建立的首席功臣—生于伊朗中部名城伊斯法罕的阿布-穆斯林(Abū Moslem Korāsānī)。
阿布(Abū)意为“xx的父亲”,阿布-穆斯林意为穆斯林的父亲。740年代他在呼罗珊传教期间,当地人问他的家谱,按中东人习惯,应该说出7代祖先。他直接说自己叫阿布-穆斯林,质询者没有追问,更换话题。伊玛目易卜拉欣称并波悉林为阿卜杜-拉赫曼,从这些记载来看,阿布-穆斯林是化名。两唐书称他为“并波悉林”,鉴于阿布-穆斯林/穆斯林的父亲有点犯忌讳,下文都称他为并波悉林。关于并波悉林的早年经历,《塔巴里史》说并波悉林早年给主人贩卖马鞍子(26卷67页),直到被布凯尔买下,送给伊玛目穆罕默德的长子易卜拉欣做奴隶。
回历125年(742/43),伊玛目穆罕默德去世,长子易卜拉欣就任第7任哈西姆派伊玛目,也是最后一位在野的哈西姆派伊玛目。回历127年(744/45),为阿巴斯党的事业奋斗一生的布凯尔,写信给易卜拉欣,说自己行将就木,推荐自己的女婿阿布-萨拉麦(Abū Salamah al-Khallāl Hafs b. Sulaymān)继承自己的地位。易卜拉欣同意,阿布-萨拉麦先去呼罗珊,与布凯尔的老部下见面,获得他们的承认和效忠,接着阿布-萨拉麦去往伊拉克库法,组建地下政府,做伊拉克省委书记。
从布凯尔、阿布-萨拉麦、并波悉林的传承能看出,阿巴斯朝有两大特点,一是在阿巴斯人上台之前,领导层就已经被波斯人渗透的七零八落;二是家族政治色彩浓厚,阿布-萨拉麦是布凯尔的女婿,并波悉林是布凯尔的释放奴隶,可以看做一个政治家族。倭马亚家族也有一些政治家族,比如西班牙征服者穆萨-伊本-努赛尔(Mūsa ibn Nusayr)的儿子阿卜杜勒-阿齐兹(‘Abd al-‘Aziz),做了首任安达卢西亚省长,但这些家族持续时间不长,就被哈里发根除。阿巴斯朝严重依赖几个大家族,在中央形成宰相家族,在地方演变为军阀,导致阿巴斯朝从建国之日就不断分裂。
阿巴斯教团的早期工作除了传教、搞地下组织建设之外,最重要的当属筹款,干啥都离不开钱。根据《古兰经》的规定,【你们所获得的战利品,无论是什么,都应当以五分之一归真主、使者、至亲、孤儿、赤贫、旅客】,皈依阿巴斯党的信众,要向教团交出1/5财产,仅从经济的角度说,传教就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仅仅回历127年(744/45)年,呼罗珊教团就向死海南边的侯迈麦村(Humaymah)总部,缴纳了2万第纳尔金币、20万第尔汗银币,以及麝香等财物。在押送这批财货的人中,有一位叫卡赫塔巴(Qahtabah ibn Shabīb al-Tā'ī),他后来成为并波悉林帐下三大将之一。(27卷26页)
回历128年(745/46),呼罗珊的内讧加剧,总督奈斯尔、南人头子朱大衣、前乱党头子哈里斯互相攻杀。经过一番无聊的混战,746年4月25日,哈里斯被朱大衣杀死,尸体钉上十字架,南人控制了木鹿,总督奈斯尔逃往西郡尼沙普尔。(27卷43页)就在这种乱局中,阿巴斯党伊玛目易卜拉欣看到了机会,派并波悉林去呼罗珊总领全局。阿巴斯党在呼罗珊布局已久,重要的传教士就有12个,在教团内德高望重,连伊玛目易卜拉欣的帐都不轻易买。并波悉林首先是波斯人;其次出身低微,奴隶出身;第三年轻,他的生年在718年前后,今年不到30岁;第四入教晚,回历124年才入教,至今才4年,怎么看都不是做呼罗珊省委书记的合适人选。不过,并波悉林在易卜拉欣即位之前就做了后者的奴隶,俩人关系相当铁,易卜拉欣刚刚即位,可能也有扶植嫡系压制元老的考虑。事实证明,并波悉林不负伊玛目的厚望,成了革命的首席功臣。
并波悉林带着易卜拉欣的亲笔信,来到呼罗珊做省委书记,遭到元老们的反对,他们拒不接受并波悉林的领导,裹挟着并波悉林来到麦加找易卜拉欣请愿。易卜拉欣重申并波悉林的领导地位,明确授予并波悉林生杀大权,可以诛杀任何可疑分子,只要嫌疑人的身高超过5虎口(span)。虎口(span)是西方常见长度单位,是当地君主的撑开的大拇指尖到食指尖的距离,20厘米左右,5虎口高只是小孩的身高。易卜拉欣又说,你并波悉林必须尊重首席元老苏莱曼(Sulaymān b. Kathīr),不得违反他的意愿,有事优先找他商量,而不是找我。经过这番折腾和妥协,呼罗珊的地头蛇们接受了并波悉林的领导。(27卷48页)
第70页提供了另一种说法,伊玛目易卜拉欣派并波悉林去呼罗珊之前,为了方便这个根基不足的年轻人打开工作局面,特地安排并波悉林与一个元老的女儿结婚,婚后才让并波悉林带着女方的嫁妆去呼罗珊。伊玛目的担心并不多余,当地的首席老干部苏莱曼以并波悉林年轻、性格软弱为由,拒绝承认后者的领导地位,将其驱逐。幸好伊玛目派来的阿布-达乌德(Abū Dāwud Khālid b. Ibrāhīm al-Shaybānī al-Bakrī)及时赶到,阿布-达乌德在阿巴斯党内的资历较高,口才也很好,施展口舌,又拉上伊玛目的大旗做虎皮,才让地头蛇苏莱曼听命,并波悉林上任。阿布-达乌德从此成了并波悉林的心腹,与卡赫塔巴、怛逻斯战役的胜利者齐雅德并称并波悉林的三大将。
747年3月初(27卷73页),并波悉林奉伊玛目之命,带上包括卡赫塔巴在内的一帮手下,冒充去麦加的朝圣者,去总部述职。并波悉林还带了从呼罗珊搜集到的大笔财物,有36万第尔汗银币,从呼罗珊买来的中国薄纱(sheer)、丝绸等物,另有小块金银熔铸为块,藏在随员的衣服衬里中。
路过今伊朗境内的火迷失(Qūmis)的时候,他们遭到当地太守盘问,并波悉林的回答滴水不漏。太守看上了并波悉林手下的一匹骏马,要买它,并波悉林说我的马不卖,但如果您喜欢,我就送给您。太守说我不会白要你的东西,你出个价,并波悉林说还是请您太守大人出价吧,太守出价700第尔汗,并波悉林立刻同意成交,从此太守不再难为并波悉林及其党徒,由这件小事能看出并波悉林的机智和亲和力,的确高人一等。并波悉林还没等继续上路,伊玛目易卜拉欣的书信到了,让他在接到信的任何地方返回呼罗珊,公开布道和发动革命,又给了他2面黑旗做标志。(27卷63页)
747年6月,趁着木鹿城中大乱的机会,并波悉林公开布道,进行反倭马亚宣传,呼罗珊人纷纷来归附,最高纪录是1天内有60个村子的百姓来投,所有参加起义者,都穿上黑衣。并波悉林还派遣其他传教士到吐火罗斯坦、花剌子模等地传教,组织军队对抗任何反对者。747年6月9日,阿巴斯革命正式爆发。并波悉林将伊玛目易卜拉欣赠给自己的两面大旗展开,一面叫“影子”(the shadow),挂在14肘(cubit)的长矛上,寓意地面永远有影子,如同大地离不开哈里发;另一面叫“云”(the clouds),挂在13肘的长矛上,寓意阿巴斯党的宣传如云般笼罩大地。肘(cubit)是中东常见长度单位,以古埃及为例,是法老从胳膊肘到中指尖的长度,约0.5米,14肘就是7米,将近3层楼高。并波悉林引用《古兰经》22:39原文做起义宣言:“被进攻者,已获得反抗的许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的。真主对于援助他们,确是全能的。”颇有“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味道。
并波悉林的手下,除了三大将,还有哈立德-伊本-伯尔麦克(Khalid ibn Barmak, 705~782)。哈立德的母亲,原是一个战俘,是中亚征服者屈底波于705年在巴里黑俘获的;他的父亲,原是一个“伯尔麦克”(barmak,佛教的大和尚),在巴里黑的佛教瑙巴哈尔(Nawbahār)寺院做世袭住持,这个家族拥有的地产,长达8法尔萨赫(farsakh, 6.25公里),宽4法尔萨赫,折合1250平方公里。哈立德善于搞财政,做了并波悉林的财务官,阿巴斯朝建立之后,伯尔麦克家族世代做维奇尔(vizer,宰相),直到803年才被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809)铲除。
归附并波悉林的人看起来人多势众,本质上却是乌合之众,集中体现在骑兵与步兵的比例极度失衡。例如一伙来投者,有900步兵、4个骑兵;另一伙来投者,有1300步兵、16个骑兵。呼罗珊的职业军队或具备较强战斗力的民兵,正在木鹿城里打内战,如果呼罗珊的内乱少一些,并波悉林的乌合之众早就被总督奈斯尔扫平了。
在军队组织方面,并波悉林改变了穆圣以来,按部族血缘编组军队的传统,改为按归附者所在村庄编制,有效减少了令倭马亚王朝头疼不已的部族内讧。鉴于起义军骑兵少、步兵多,战斗力低下的劣势,并波悉林不急于进攻,事实上他的起义军也不具备进攻木鹿的能力,他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做出守势,先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并波悉林招兵买马,四出扩地的同时,木鹿城中的各方势力还在激烈争斗。746年4月25日,乱党头子哈里斯被南人领袖朱大衣杀死,加上之前奈斯尔总督已经被赶出木鹿逃往尼沙普尔,朱大衣成了木鹿之主。呼罗珊的三国演义变成两强争霸,木鹿是呼罗珊首府,奈斯尔必须夺回木鹿才能保证合法性,于是他数次反攻木鹿,都遭到失败。奈、朱的混战,给了并波悉林发展空间。为了安抚奈斯尔,避免起义被扼杀在摇篮里,并波悉林给奈斯尔写信,尊称对方为“长官(amir)奈斯尔”。又写信给双方,声称不会干预他们的混战。
并波悉林忙于起义的军政、组织工作,带领信众做礼拜的事交由元老苏莱曼,俩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至少表面上很和睦。待站稳了脚跟,力量强大时,并波悉林给总督送去一封火药味十足的挑战书,引用《古兰经》35:42—43的文字【他们指真主而发出的最严重的誓言说:“如果有一个警告者来临我们,那末,我们遵循正道必甚过任何一个民族。”当警告者来临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更加悖谬,在地方上更加自大,更加图谋不轨。阴谋只困其创造者,他们除了等待古人所遭受的常道外,还能等待什么呢?对于真主的常道,你绝不能发现任何变更;对于真主的常道,你绝不能发现任何变迁。”】
奈斯尔派出一队骑兵,由自己的释放奴隶率领,围剿阿巴斯军,并波悉林迎战,此役是革命爆发以来阿巴斯军的初战,人数不多的阿巴斯军获胜,奈斯尔的将军被俘。并波悉林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热情招待这个俘虏,释放他回木鹿。此人回去对奈斯尔说,起义军信仰虔诚,必定获胜,如果你不是当初释放我做自由人,我肯定不会回来见你,奈斯尔闻言大为沮丧。(27卷70页)
阿巴斯党的崛起,引发奈、朱双方的不安,三方成了新呼罗珊三巨头。朱、并的实力相当,奈斯尔最弱。奈斯尔建议朱大衣联合对付并波悉林,请朱大衣来谈判,朱对奈斯尔有心理优势,轻率的带着100骑兵来奈斯尔的大营。经过几轮的残杀,朱大衣、奈斯尔、死去的哈里斯的仇恨根深蒂固,特别是朱大衣的南人,与哈里斯的北人更是不共戴天,哈里斯的余党在哈里斯死后归附奈斯尔,哈里斯的儿子见朱大衣前来,带领300骑兵迎击,朱大衣的肋部被敌人的长矛刺穿,落马阵亡。奈斯尔将朱大衣的尸体和一条鱼钉上十字架,给被钉上十字架的哈里斯报了仇。
南人也叫也门人,除了农业之外,还从事海运和渔业,而这两个行当是北人不干或不屑于干的。北人经常嘲笑南人为水手、渔夫,朱大衣的尸体旁钉上一条鱼,是对朱大衣和南人的公开侮辱。朱大衣和100骑兵虽战死,部众依然完整,朱大衣的儿子带领所部投奔并波悉林,后者对朱大衣之子很尊敬,充分发挥自己的统战天才,称其为长官(amir),要他给自己下令。朱大衣之子也给并波悉林面子,回答说,做你想做的任何事,直到我下令给你。(85页)
并、朱大衣之子结盟之后,朱、奈双方继续混战,从木鹿城外打到城里,从外城打到内城。748年1月27日,并波悉林率领阿巴斯党进入木鹿城中的总督府(27卷96页),朱之子、奈斯尔的军队还在混战,并波悉林引用《古兰经》28:15说:“乘城里的人疏忽的时候,他(穆萨/摩西)走进城来,并在城里发现了两个人正在争斗,这个是属于他的宗族(Shi’ah, Shī’ah, 什叶),那个是属于他的敌人。”在阿拉伯文中,宗族就是什叶(Shī’ah),阿里党人最早没有特别名称,只自称为(我们的)宗族、宗派,就是什叶,后来什叶这个词才专指阿里党,才有什叶派之名,并波悉林在此用了双关。
并波悉林占据总督府,标志着阿巴斯党在呼罗珊获得压倒优势,奈斯尔向并波悉林求和,并波悉林派一位元老去谈判,这个元老显然对年轻并波悉林不服气,他对奈斯尔引用一句《古兰经》文:“28:20臣仆们的确正在商议要杀你(The Council are conspiring to kill you)。”奈斯尔立刻带上奴隶、财物逃离木鹿。事后并波悉林追查谁走漏了消息,这个元老被举报,并波悉林按照伊玛目给自己的杀掉任何可疑分子的授权,此人被处死,成了并波悉林杀死的第一个元老。
奈斯尔逃走,朱大衣的2个儿子就成了累赘,并波悉林不动声色,请一个外出攻城略地,密令阿布-达乌德将其处死,并波悉林则在同日将另一个杀死,彻底兼并了朱大衣的南人部众,呼罗珊三巨头只剩下并波悉林。并波悉林又派卡赫塔巴率军西进,追杀屡败屡战的奈斯尔。卡赫塔巴向沿途的波斯人/呼罗珊人发表演讲:“这片土地本来属于你们的祖先,但被阿拉伯人征服。现在真主的伟力和光荣与你们同在,权力已经离开了阿拉伯人……真主让你们战胜阿拉伯人,你们将战胜和屠杀他们。(God would give u victory over them, and u will rout and slay them)” 卡赫塔巴的话表明,阿巴斯革命既是政治革命,也是宗教革命,还是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帝国反击战。如果说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王朝的话,阿巴斯王朝则是披着阿拉伯外衣的波斯王朝。波斯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内讧,大搞反攻倒算。
经过几轮残酷内战,奈斯尔手中已经没了可用之兵,虽然他一再向哈里发麦尔旺求助,却一无所获,卡赫塔巴一路畅通无阻,连下尼沙普尔(伊朗东北圣城马什哈德附近)、剌夷(Rayy,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等名城重镇。奈斯尔则一路向西逃窜,行至伊朗西部最大城市哈马丹附近病重,于748年11月9日去世,终年85岁。
阿巴斯军一直推进到哈马丹附近的尼哈旺德(Nahāvand),才遇到足够坚强的抵抗,忠于倭马亚王朝的叙利亚军队抵抗了3个月,在得到卡赫塔巴保障他们生命的承诺之后,于749年6月开门投降。108年之前,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粉碎了波斯人最后一次抵抗,现在波斯人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尼哈旺德解放之后,阿巴斯黑衣军打开了通往两河平原的大门,穆斯林世界的核心地域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都展现在阿巴斯人的面前。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阿巴斯党内部的权力之争也激化了,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权力之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9 权力之争 22 赫克托尔 字6647 2013-09-08 10:36:37
🙂【原创】8 并波悉林
🙂【原创】7 一地鸡毛 36 赫克托尔 字9932 2013-08-18 03:12:20
🙂【原创】6 苏禄可汗 47 赫克托尔 字11724 2013-08-12 05:58:05
🙂确实不应该灭掉突骑施 cmosplay 字168 2013-08-12 11:35:40
🙂这个是事后诸葛亮了, 吐蕃是唐朝更近的敌人。 3 三力思 字1741 2013-08-12 15: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