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国政治简史1 -- 种植园土

共:💬9 🌺3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民国政治简史1

近来好文颇多啊.梦秋兄谈军事,偶来补充几句政治与法律。

1913年

二次革命,源于宋教仁遇刺。宋教仁对国民党的贡献在于操作并赢得了第一次国会选举。根据民国《国会组织法》、《参议员选举法》、《众议员选举法》,参议员274名,其中每省10名、西藏10名、内蒙古27名、青海3名、中央学会8名和华侨6名;众议员共596名,依据各省人数分配,最多的直隶有46名,最少的青海只有3名。

议员选举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

众议员选举先在各县初选,由选民选出50倍于当选者的候选人,最后候选人互选产生众议员。

参议员选举也是分为两个步骤,各省先初选省议员,再由他们互选出参议员。

有资格投票的人首先必须是拥有中华民国国籍的男性,然后还要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中的一项:每年直接纳税2元以上;有500元以上不动产;拥有小学或相当于小学的学历。在任官员、现役军人、僧侣等是没有选民资格的。依据各省上报的数字,在当时全国4.4亿人口中,有4086万合法选民,占到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个选举规则从架构和实施上都是有问题的。1个60万人的道(下属6个10万人的县),约有6万人有选举权,然后推举1200人候选人,这1200候选人选举出1个众议员。其实也就是1200个士绅、地主,选举出1个众议员做代表。在民风开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江苏,有选举权者可以得到几碗米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陕西,士绅直接就帮选民们“办差”完毕。所以,民初的议员竞选与政党政治其实结构上就是各地士绅的拉帮结派过程。

实施中问题更突出。许多自我标榜代表“某某地区”人民和某某社团或政党的摩登人物脱颖而出,然后与大党谈合作的价码。结果就是,士绅甩卖选民,摩登人物甩卖士绅,宋教仁把这些摩登人物汇聚成了一个集合,就是民国初年的国民党(同盟会、革命党、民初国民党、大革命的国民党、蒋介石委托CC办的国民党是近乎完全没有干系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很大的进步。假如当时4086万选民中,有1/3吃到了一碗候选人提供的米粉,那也是1362万碗米粉。假如当时有1/3地区的候选人士绅参与议员选举投票,那民国的政权基础也有4086/50*1/3,约27万人。这里面是能够挑出几百名社会名流和头面人物的。由于是第一次选举,选风相对淳朴,也的确选出了许多社会名流。所以,这是中国人民离民主选举制度最近的一次,起码比曹锟的猪仔议员强。

宋教仁赢得了国会选举,要求组阁。但袁世凯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政权交给几个拉帮结派的文痞,也不容忍内阁总理夺总统之权。于是他纵容现任内阁总理赵秉钧暗杀了宋教仁。社会舆论反响极大,压力之下,赵被迫辞职,袁世凯通过多个途径向国民党寻求妥协。宋之死,是国民党一大损失,但也是选举政治与民国法制之一大机遇。孙文完全可以借机要求袁世凯做出政治让步,至少往责任内阁方面迈出或大或小的一步。袁世凯不管对权力有多贪婪,他都会至少表面上接受妥协,然后袁再私下挖国民党的墙角,扭转国会政治斗争的力量对比。

但是孙文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妥协的。原因有如下:

(1)当时孙文拿了袁世凯的大批经费并获得办理全国铁路全权,耗资百万银元,铁路并未修成一寸。当初为了得到这批经费,孙文对袁做出了许多政治承诺。袁即便不公开这些承诺,追查孙文浪费贪污公帑是很简单的。

(2)宋教仁拉拢的乌合之众,孙文并不能直接驾驭。这样孙文就难以获得政治妥协的收益。

(3)孙文其实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袁世凯的大总统职务。如无此心,当年也不会抢在南北议和之前突兀的就职临时大总统。

孙文的对策:战争。

为了一个遇刺的准内阁总理,发动一场内战,得失不成比例。美国总统遇刺那么多,几时因此爆发内战?哪怕林肯遇刺,北军也没有因此再把南方烧杀掳掠一遍。当时依靠法律解决的路径并未走完,各界也纷纷呼吁依循法律解决,党内反对派黄兴等人循法律解决的意见。但孙文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坚持诉诸武力,发动二次革命对抗袁世凯,这是自私且冒险的蠢行。

当时国民党的军事势力仅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安徽、江西等南方省份。主要靠四大金刚:江西李烈钧、江苏黄兴、上海陈其美、四川熊克武。其中真正靠谱的就是李烈钧。结果:张勋镇压了黄兴,倪嗣冲和李纯镇压了李烈钧,租界的外国警察镇压了陈其美,蔡锷镇压了熊克武(没错,就是大英雄蔡松坡将军镇压了国民党)。

二次革命是一场追求个人政治私利的愚蠢战争,但它也是民国内战的起点,以后内战频度和烈度以指数方式上升,军阀混战以中原大战达到顶点。

1914-1915年

1914年欧战方酣,中国却是平平安安。但随着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爆发,和平又被打破。护国战争的主要发起人是前保皇党、当时的进步党梁启超和梁的学生蔡锷。梁启超与孙文关系一直很差,而蔡松坡先后入过统一党和进步党,历来和国民党尿不到一个壶里。

所以,在护国战争临近爆发之时,孙文在忙三件事(1)争取日本政府支持;(2)要求新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党员对其个人效忠,同盟会老党员如黄兴多数退出(3)在和宋庆龄度蜜月。

蔡锷帅2万孤军击败8万北洋军,各地督军纷纷倒袁,北洋大将态度暧昧,袁世凯败局已定,于是孙文发现泡妞耽搁久了,于1916年5月回到上海,匆忙发表了一份讨袁宣言。国民党中,仅李烈钧参与了护国战争

为什么全国人民坚决反对洪宪帝制,甚至保皇党如梁启超都主张共和?一则当时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梁启超已变成了共和派。二则清朝旧臣羞为"二姓家奴"。不仅张勋这样的复辟怪物如此,北洋军人如段祺瑞也认为对着大帅下跪可以勉强为之,对着未来的太子下跪,则完全无法接受。袁氏失败也与列强不希望中国有一个政治强人能操控大局有关。比如,日本大隈重信内阁认为:“袁氏掌握支那之权力,不能不成为帝国完成上述之障碍。为完成帝国的上述方针,要袁氏退出支那权力圈是适宜的”。田中义一建议一面让袁彻底退出,一面扶植亲日政治势力。田中眼中的“我政治势力”,包括宗社党(满遗),也包括孙文革命党。

洪宪称帝让顺风顺水的袁世凯失去了内部控制力,如同肌体失去了免疫力。北洋军纷纷倒戈,1916年6月袁世凯辞世。

1916年-1920

1916年7月,护国战争结束后,桂系军阀陆荣廷发动驱逐龙济光之役,将其赶至琼崖,从而控制了两广。这个事件很复杂,也很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南北对立和北洋军阀内部的对立。我简单叙述内在利益关系。

袁世凯在世之时,欧战已爆发。英国鼓励日本成为远东盟友,答应给予日本德国在华利益,日本遂对中国派兵,发动对德且对华的军事威胁,同时,对袁世凯外交上漫天要价,提出《二十一条》(据传言该文本源于孙文对日本的主动承诺,日本人拿来压袁世凯)。袁世凯试图在日本与英美之间玩平衡,把《二十一条》透露给英美法。但是当时,英美法为诱使日本参战,已下决心把德国在华利益给日本。所以,袁世凯外交斡旋的结果,仅仅是避免了日本的漫天要价(第5号下全面控制中国的7条),最后仍不得不屈从于英美法压力,接受了1-4号,也就是《民四条约》,实质上转让了德国在华利益给日本。这是后来凡尔赛条约及五四运动的外交起源。袁世凯的位置与蒋介石在外蒙问题上处境很类似。但袁世凯多少还争取了一下国家利益;而英美雅尔塔会议本来是仅仅期待蒋介石默许外蒙独立,却吃惊地发现蒋介石痛快地接受了,并对斯大林来了个官方大认可。《民四条约》最终随着日本战败烟消云散,蒋介石却造成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损失。

袁世凯死后,日本表示支持皖系段祺瑞,英、美等支持黎元洪及直系馮國璋。此时英美已渐渐开始担心日本在远东过度膨胀。于是两派变得不能相容,导致张勋玩了一把复辟。

过程:段祺瑞主张参加欧战,而黎元洪、冯国璋有所保留。大家或许会很奇怪,为什么亲日派要派兵支援欧战,而英美派不赞成。这与对日借款有关。美国已在1917年4月参战,中国派人去其实也就是派点劳工,但段祺瑞仍可以用参战的名义大量对日借款买军火扩充地盘,而对日借款会损害英美在华利益以及直系势力。

段祺瑞下令手下十几个督軍组成「督軍团」到北京施压,逼着黎元洪在对德宣战书上盖印。由于对英美有利,黎婆婆从了。后来,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事件被揭露,英美忍无可忍。1917年5月21日,黎婆婆斗胆撤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祺瑞立马鼓动督军们独立。黎婆婆请了张勋来护驾。张勋却对黎元洪没感情,请了溥仪来复辟。段祺瑞终于找到借口,马厂誓师,驱逐张勋,再造共和。

龙济光亲近段祺瑞,广西土匪军阀陆荣廷驱逐了龙济光,占领广东。段祺瑞主张用兵打击陆荣廷,派北洋军前锋第三师长吴佩孚到了衡阳。但吴佩孚在衡阳与南军接洽,撤防了。吴佩孚撤防直接拆了段祺瑞的台。此外,段祺瑞参加一战并未给中国带来利益。协约国指责中国参战不力,虽战胜,仍不得不割让利益给日本。中国人民和德国人民一样痛恨凡尔赛条约,爱国热情从此引燃。

吴佩孚为了反对亲日的段祺瑞,1919年通电拥护五四运动,高谈“劳工神圣”。1920年5月从湖南北撤,集结于保定地区。7月,跟随曹锟参加直皖战争,与奉系合作,击败皖系势力,共同参与控制北京政府。

于是同年10月,冯国璋任期满,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段祺瑞与冯国璋同时下野。

孙文在此期间非常不得志,美、英、法均不重视他。日本已转向皖系和奉系。最终只有濒临战败的德国拉拢孙文,给了他200万马克资助,随着德国战败便经费无源了。

1921-1923。

1921年,孙中山计划联合段祺瑞、张作霖组成三角同盟,北伐讨直。这其实是个亲日三巨头联盟,共同对付英美势力。

英、美与日本战后关系已演变为竞争对手关系。英美支持吴佩孚。吴佩孚联合六省军阀,1922年1月通电攻击梁士诒内阁媚日卖国,迫梁离职,直、奉矛盾日趋激化。4月上旬,奉军开入山海关与直军对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随即,1922年2月,孙中山在桂林誓师发动第一次北伐。孙中山此时马克已花光,日元未挣到,吸引不了军阀。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观音山。孙中山北伐未动已经失败。

1922年8月,苏联派出驻华全权代表越飞抵达北京,首先致函“劳工神圣”吴佩孚,希望建立合作关系,但是高攀英美的吴佩孚当即拒绝。于是越飞转而联络孙中山, 1923年1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吴佩孚于1923年2月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史称“二七惨案”。

1924年

1924年1月,桂系内讧。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爆发激战。李宗仁联沈倒陆。8月,陆荣廷失败下野。1925年初,沈鸿英被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的新桂系击败。李黄白控制广西形成新桂系。这是北伐主力军之一。

1924年6月黄埔开学。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与皖系有(亲日)同盟为名,出兵入关。冯玉祥接受张学良50万元贿赂,迫使直军撤退。吴佩孚精锐损失殆尽。

冯玉祥一生共叛变8次,包括:(1)滦州起义排满,(2)护国运动倒袁

(3)武穴停兵倒段祺瑞(4)北京政变倒吴佩孚(5)反奉戰爭倒张作霖

(6)五原誓师倒北洋(7)国共分裂清共逐俄(8)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别人看到的节操大甩卖,我看到的是财政艰难。

1924年10月,广州商团与陈炯明联合发动叛乱,被平息--黄埔军校第一次实习。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叛吴佩孚与张作霖达成和谈协议。冯部控制北京,并邀孙中山北上和谈。

1925年

1925年2月,黄埔学生军与粤军、湘军、桂军、滇军联合发动第一次东征,击败陈炯明手下林虎洪兆麟部。第二次实习。

1925年6月,桂军刘震寰、滇军杨希闵在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回师平乱。第三次实习。

1925年9月,以蒋介石为总指挥的东征军发动第二次东征,彻底平息陈炯明叛乱。第四次实习。

1925年11月,国奉战争(冯张战争)爆发。东北军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郭松龄被俘处决。冯玉祥借郭松林反奉,派兵驱逐奉系直隶督办李景林,夺取直隶。张作霖打败郭松林后,与吴佩孚,阎锡山联合进攻冯玉祥部。1926年1月1日,冯玉祥下野出国。1926年冯军与直奉晋联军大战于南口地区。8月,冯军不支,一部瓦解,一部退往绥远。

1926年

1926年3月,湖南发生驱赵运动。唐生智兵临长沙,迫使赵恒惕去职。4月,湘军再度内讧,唐生智与叶开鑫大打出手。唐生智被逐出长沙。7月,在北伐军(新桂系)的支持下,唐生智部卷土重来,夺取湖南,并迫使叶开鑫部退至汨罗江北岸。这是北伐导火索。

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获苏俄从外蒙转运的10万人军火武装。

1926年7月,桂系已在湖南打得热火朝天,广东迟迟未动。蒋介石获得总司令提名,于是北伐战争立即开始,两广总兵力约8万。

1927年

1927年4月,桂系与蒋系清党。

1927年5月,马日事变。6月冯玉祥清党。7月武汉清党。

通宝推:jdrlgd,回归,东方射日,wild007,衣笠山麓,adrupal,猪啊猪,snark,花大熊,南京老萝卜,忧心,diamond,浣花岛主,三力思,来路,阴霾信仰,李根,梦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