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猛报道38军防空旅,预示陆军信息化要靠自力更生 -- 漏斗子

共:💬15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猛报道38军防空旅,预示陆军信息化要靠自力更生

  这几天各大媒体都在纷纷报道三十八军防空旅的事迹,而且连篇累牍,一天一个成系列。当然军委领导视察过,是一个因素。但如此猛烈报道,没有典型性、没有绝活,也是不会让人信服的。

  从电视报道画面看,这个防空旅装备的红旗六十一甲、红旗七、前卫二等地空导弹,都是是国产货,没有引进的道尔或传说中已国产化的红旗十七等。由此说来,这个旅的装备在陆军防空旅中属于很普通――完全是国产制式装备。这也是我军大多数部队的装备情况,因此这个典型具有榜样作用,为我军在现行装备条件下,如何搞信息化,提供了一个方向。因为如果拿一个装备道尔或者双35的来作典型,说服力就没那么强。

  三十八军防空旅装备不新,但运用信息技术嵌入、移植、嫁接等手段,使全旅弹、炮实现了情报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多个系统的一体化综合集成,使野战防空整体水平上了一个量级。例如当预警雷达搜索到敌方来袭目标后,自动指挥系统马上会生成抗电子干扰、火力打击等诸元数据,防空群可以共享信息,指挥员可以自动化指挥系统给出的方案或者自己的判断,通过传输网络下达发射命令,使防空群对敌目标的发现、反应、打击一气呵成,打击精度成倍提高。目前,三十八军防空旅在信息化合成度方面,是陆军中最好的,但是在计算速度和弹炮集火射击精度上,三十九军防空旅参谋长刘鑫搞出的那个系统,更胜一筹。

  官方要宣传的,就是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装备条件下,各部队要通过革新、自行研发提高现有装备条件下的信息化程度,不要一味的等、靠、要,就是要把陆军部队“运动”到信息化思维中去。这几年装备军费向二炮、空军、海军倾斜,陆军老大哥这一次排在后面。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陆军信息化不知道要等到何年马月。三十八军防空旅信息化合成中的一些关键装备,如导弹装备作战程序安装系统和红旗六十一甲型导弹复合靶标等就是自行研制的。这种在现有装备中嵌入信息技术,使单件武器在数字化改造以后成为武器装备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模块化链接成倍地提高了效能。这样的革新很多部队都能搞,只要你想得到,再花点吃奶的力气就能办到。

  这方面尝试,实际最早是在广州军区炮兵第一师。这个师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搞了,那时叫炮兵群指挥自动化,后来因为数字化叫法时髦就改称数字化炮兵。他们最快的一次,是在成都军区的示范演练中,从发现目标到炮弹射出炮膛,仅仅五秒!令在场的炮兵出生的将军、炮兵学院吃了几十年炮兵饭的老炮兵看了都目惊口呆。

  从炮一师的经验看,部队自己搞装备信息化,会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缺人才,包括研发和操作。研发人才可以召几个大学生、研究生解决,但后者是普通军官、士兵就不那么容易解决。炮一师搞出数字化系统后,操作人员开始都是固定的那一帮人,换一个人可能就不灵,甚至某一个岗位的人生病了,其他人都很难替代,普通士兵的文化素质跟不上。

  二是信息化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不行,就是俗话说的“不皮实”。平时捧着、抱着还行,如果在长途机动中颠簸,在炮火纷飞的尘土飞扬战场环境下,某些部件就不灵了,可能因此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

  这就需要总部及时帮助总结经验,适时对各部队自行研制的同类设备,请装备、工程专家介入,优化以后定型,通过招标确定专业厂家,批量生产以后,成为制式装备。通用性提高后,军校、培训基地就可以进行人员培训,“皮实”问题、操纵维修人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现有老装备上嵌入、嫁接信息化技术,走自更生的道路,是我陆军走入信息化的一条捷径。

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