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现行婚姻制度有较为严重的名实不符的缺陷 -- 整合精神哲学

共:💬224 🌺442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就文章逐条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同意你的观点“但计生政策推行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生男孩的家庭,和生女孩的家庭。”

“这两种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策略和生活规划是完全不同的。”

生男孩和家庭和生女孩的家庭在对子女教育策略和生活规划有不同,但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期望是孩子健康,幸福,任何基于孩子不同性别所产生的不同规划或者策略不能违背基本期望,而只是调整。从这点上来说,不存在完全分裂的阵营。

一般来讲,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把唯一的希望托付给了唯一的孩子,这一点是无论性别的。

很对。

但对于独生女,父母的焦虑心理更大一些,更担心她在和男性的竞争中失败,所以独生女父母从小给孩子的投资反而更大,管得也更严。

而男孩可能相对父母就放心一些,当然也是相对而言。但普遍来看确实没有女孩父母那么担忧,各种课外班的报名都是女孩多于男孩。

你把人类男女的社会角色关系过分对立化了,不知道本身是否是女性?男性和女性的天性不同,所以社会角色不同,这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母系社会女尊男卑,社会生产力结构变化后男尊女卑,物质相对丰富后男女逐渐趋于平等,未来发展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所以男女这个层面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不同天性所致的合作关系。我想父母生了女儿会因为担心竞争不过男孩儿而对其加强教育投资的话,要么其中一个是男尊女卑男权主义者,要么妈妈是极端女权主义者。殊不知,最强烈的无视男女差异的女权其实是最彻底的男权。

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其他的可操作对象,再加上双方的祖父母,一个小孩,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社会组成结构的社会中,对独生子女的投资基本是没有性别之分的。不能说生女孩就担忧,生儿子就放心,相反生儿子或许会担心一点,因为正是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让父母和男孩有比较强烈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压力。从这一点来看,计划生育其实促进了男女平等,而不是加强了男女对立。至于兴趣班和成绩,那就是更加和父母对男孩女孩差别的主观意愿关系不大了。兴趣班是全民运动,只有在男女传统项目上有区别,其它的一律是有教无类,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不分男女。成绩和性格,生理,家庭有关,计划生育一定是提高了女孩的入学率,再加上女孩认真听话,从这点上来说,女孩能出好成绩的比列就高了,在这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代,很少态度不端正的父母,只有不听话的孩子,与性别无关。

对独生子女的未来,其实父母倒是计划得差不多,比如都得读书,都得挣钱,很少有独生女父母以女儿嫁得好为导向的。因为嫁得越好越难在和男方的博弈中保持自己的利益,大部分独生女也是作为家庭顶梁柱培养的。

女孩是不是要嫁得好,和父母的价值取向有关,和生男生女无关,生男孩的父母也有想儿子找个有钱老婆的。同时女的嫁的好儿子娶得好,并不一定会在博弈中吃亏,关键是是看这个博弈是指什么了,在他们看来吃到用到拿到的就不算亏,所以这个纯粹是家庭价值取向和品德的问题。

一方面是独生子女父母相当部分内心排斥儿女进入婚姻,不同意儿女脱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进入小家庭。

实际上独生女的父母相当部分并不怎么愿意让女儿结婚,如果女儿有稳定工作,颐养他们天年,这些父母可能就满足了。当然这样未必符合女儿的利益,但很多父母心里是这么期待的。“生女儿是里子”,从体贴的女儿那里得到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毕竟是实实在在的。至于有没有后代,第一女儿生育要付出较大代价,第二女儿生的孩子他们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后代,如果有传代情绪较强的独生女父母,那就会下死命令要求孩子跟自己姓,否则的话一般会暗示女儿不要结婚更不要想什么孩子。

我不知道“方面是独生子女父母相当部分内心排斥儿女进入婚姻,不同意儿女脱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进入小家庭。实际上独生女的父母相当部分并不怎么愿意让女儿结婚,如果女儿有稳定工作,颐养他们天年,这些父母可能就满足了。”这种"大多数","相当部分"的父母们作者是从哪里认识或者从哪种报告文学上看来的。就我所知女孩的父母大多数在孩子25岁左右有个思想上的剧烈变化,尤以母亲为烈,孩子25岁前不担心,很矜持,25岁后很担心,很不矜持。至此小伙进入母亲的注意范围,相亲提上议事日程。女儿30岁无论事业怎样,母亲一定天天唠叨,就我知道的妈妈在家为这事哭的N多个。父亲往往是宠爱女儿多余担心女儿的婚事,女儿过了30态度才会有较大改变。

事实上,正如我一开始说的,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基本的期许是孩子的健康幸福,包括心理上感情上物质上的有保证。在中国人的社会机构和文化传统里,婚姻和家庭恰恰是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希望孩子结婚走出自己家庭,而希望孩子始终留在自己家庭身边给自己养老送终?父母死后谁来陪伴孩子?孩子老了谁来给她送终?要知道,他们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活着的时候舍不得孩子的父母怎么可能不为自己身后孩子的处境担心?先不谈这种自相矛盾的心理,那样的父母至少不是真的在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的父母是极端自私的违背人类天性的,只能也只可能是很少很少的个例.所以作者以上的说法只能说是主观臆断胡说八道!

独生子女的父母不希望的是孩子离开自己太远,不希望自己和孩子孙子天各一方,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也可能只有一个孙子。

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女儿则进入他人的家庭,成为那个家庭的成员,这种父系家庭关系的组合延续确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正所谓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女性嫁人后的自我意识也是身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现代家庭重组关系实际上颠覆了这种纯粹的父系家族系统,在男女平等思维比较有基础的大陆地区,年轻人结婚后更多的是保持和双反父母基本相同的亲密关系,这样的新家庭关系由以前的父系维系变成了双方融合,即事实上双方父母与自己的子女组成某种意义上的大家庭。随着最早一代独生子父母的老去,等到这批独生子作为父母要为儿女的婚事担心的时候,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

至于有没有后代,第一女儿生育要付出较大代价,第二女儿生的孩子他们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后代,如果有传代情绪较强的独生女父母,那就会下死命令要求孩子跟自己姓,否则的话一般会暗示女儿不要结婚更不要想什么孩子。

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孩子?有没有结婚?有没有谈过恋爱?有没有家里有独生子女的亲戚??这样的想法简直是可以说可笑了,按你这样的想法,中国马上就没新生儿了。

毕竟,女性是中国社会主要的照料者和抚育者,在这个社会关怀几乎没有的国家,从家庭成员的女性那里得到点关爱几乎是中国人的唯一途径。

我不知道作者所谓的社会关怀是指什么?如果是指养老院,医疗体系,社区活动,社团等等话,我也不知道说什么。至少我不是很愿意老了只能住在养老院,闷了只能去唱诗班,我希望这些时候我第一想到的是我的孩子我的孙子。因为我看着我的父母这样照料我的祖父母,我也这样照料我父母,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会这样照料我。这样的家庭观念难道就不是社会关怀么?你所指的社会关怀是机械的,冰冷的,人还是需要亲情的,中国人的亲情也不是那种送张贺卡说句爸妈爱你就能表达的。

养儿防老知道吗?重男轻女的一个结果就是父母老了由儿子照顾。作者的想法偏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认为齐备的社会福利体系改变的应该是生活的质量提高,而不是人际关系和亲情的冷漠。这点取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祖先崇拜,言传身教。

而独生男父母有更大的驱动力让独生男结婚,一个是传代的信仰还有效,另一个是结婚可以获得一个年轻的照料者,所以男方家庭的需求客观来看要大一些,这可能也是导致婚姻市场现状的原因。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实际不希望独子结婚的,这两股力量造成了大量剩男剩女。

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对异性缺乏了解和接触,对家庭文化排斥。

一方面是中国校园文化里男女生的隔离被鼓励,交往被否定。

另一方面是色情文化的进入在男生群体中形成了物化女性的亚文化,这些文化导致男性无法正常和女性沟通,女性也看不上这样的男性。

不禁怀疑作者骨子里是绝对男尊女卑的,而表现为极端的女权,所以才会这样的偏激。“独生子娶妻是为了家里有个年轻的照顾者”我不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至少我知道的,就算是传统上比较大男子主义的地区,基本上城市里已经很少有这种想法了,社会现实也没有过多滋养这种想法的土壤。“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实际不希望独子结婚的,这两股力量造成了大量剩男剩女”-自相矛盾

关于校园文化和色情文化,作者可以查查现在女孩的初夜年龄和苍老师为什么叫老师的原因再下结论。现在的校园文化不是30年前了,看看东瀛动作片也不就是变态了。

当然,还有最大的原因是tg这十年的政策,年轻人无法自立,无法结婚成家。

最后,中国是个家庭单位竞争的社会,独生子女把这一部分现实推向了男独生子和女独生子竞争的局面。

tg的政策让年轻人无法成家,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成家了,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独生子女让年轻人自私不懂包容是真的,但并没有造成男女对立,也不是年轻人结不了婚的原因。

同意家庭社会,所以父母的家庭需要新生的小家庭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块,进而与亲属形成家庭网。所以,独生子女不是对立关系,社会结构决定了父母希望孩子结婚。

在这个男性逻辑彻底主导的社会,而且抛弃了生育文化,那在这个逻辑内运行,男女特别是独生男女拼个你死我活是必然的。

独生子女不是抛弃生育文化,sv为什么叫生育文化?等于男性逻辑彻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