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14-2015大对决系列(1) -- 千寻铁锁

共:💬34 🌺24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014-2015大对决(2)

感谢各位的批评与指正,西西河高人众多,继续贴上后面的帖子,请各位继续批评。

2014-2015大对决(2)——帝国战略初长成,金融帝国第一个核武器的秘密

[ 这就是美国金融帝国的第一个秘密核武器!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核武器只在美元强势翻转时,才发挥最大作用,因为美元走弱时,海外美元向美国国内提供信贷的动力减弱,因此,对美国的货币创造乘数自动减小。而当美元提升利率时,随着利率的提升,以及海外美元数量的增多,这个核武器的威力就更加巨大,它一方面会增加欧洲美元的货币创造乘数,另一方面,利率提升越高,其成本节约作用就越明显!]

在滞涨的70年代,美国人之所以不敢大幅度提升美元利率,来压制通货膨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高利率会毁掉经济增长。

不过,到了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下降到50%左右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选择了。此时,另外一位青史留名的美联储主席,已经继任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沃克尔。身高超过两米的老沃,后来被看作货币史上的一位英雄,他强势扭转了美国被通胀吞噬的命运。

后来人们都认为,沃克尔是强势美元的代表性人物,这样的解读,是不全面的。要知道,这位强人当年正是“尼克松冲击”的最重要谋划人之一。作为时任美国财政部主管货币事务的副部长,他不同意其他总统的智囊的看法,认为只要逼迫欧洲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就可以解决美元危机,而应该结束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沃克尔上任第八天就宣布,把联储基金利率提高50个基点到11%,再过两天又宣布把贴现率提高5个基点到10.5%。但是还不管用,因为通货膨胀率也是2位数,实际利率还是负。

沃克尔又想出了一个狠招,宣布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目标,这等于是给泛滥的美元创造上了阀门。随后,在里根上台之后,沃克尔得到了更大的支持。1981年夏秋之际,美国利率攀上了连沃尔克本人也没有想到过的顶峰:联邦基金利率19.1%,商业银行优惠利率21.5%!

连年的高利率,推动了美元的翻转。从1981年开始,美元开始了强势上涨的5年周期。美元指数从1980年的82点左右,上升到1985年的160点以上,几乎翻倍,超越了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时的点位。狂奔的通胀野马终于被勒住了:美国通胀率在1981年降为6.5%,再过2年又降到4%以下。代价当然也不菲:198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经济在衰退里挣扎。不过,到了1983年,美国经济就开始了快速增长,1984年年均增长达到了6%左右,高的月份达到了7%。1986年之后,回落到了4.2%的水平。

但此时的世界其他部分,则完全是另外一幅图景。里根强势美元政策的国际后果非常的严重,从其给美国的贸易伙伴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实际灾难性后果来看,它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大规模的资本流向的逆转,带来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西欧各国资本在高利率美元的吸引下,大规模地流向美国。

在此情况之下,西欧各国的国有化政策正式宣告失败,左翼力量纷纷在各国失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保守主义政党。他们上台之后,在美国强势美元政策的压力之下,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大修正:抛弃凯恩斯主义,大规模削减社会福利,提升利率,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与美国不同的是,西欧国家没有世界货币这个独特的条件,因此,当他们在美国最新的、最流行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抛弃凯恩斯主义时,可以说他们是真的抛弃了凯恩斯主义,出现了资本饥渴。这里说真正的抛弃,是指与美国对比。里根虽然号称小政府,实际上,却通过借外债大搞军事投资,也就是星球大战计划。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不仅得到了国内的支持,还得到了西欧盟友的支持,这对美国的资本回流政策起到了道德上的支撑作用。

总之一句话,由于没有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独特便利,抛弃了凯恩斯主义的西欧各国的供给主义学派理论下,却经历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大规模的去杠杆化的过程: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化浪潮。

唯有法国反对私有化运动,在英国、德国私有化的时候,法国反其道而行之,当时刚当选的总统密特朗一度对法国的银行和工业集团实施大规模国有化。法国的不屈服,差点让法郎在当时就完蛋。美国舆论攻击法国是搞共产主义,威胁西方世界将因此而分裂。

在美国舆论以及美元升值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法国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一些法国人则散布恐慌消息,许多富人准备把自己的资产移到国外,甚至准备举家移民。法郎开始狂贬,1981年5月11日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法郎兑美元下跌20%。当时的媒体惊呼,法郎将成为历史!

这情形一点也不亚于人们现在熟悉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最后,密特朗总统不得不进行妥协,将法郎的基准利率提升到20%,开始了紧缩政策的进程。到1982年,密特朗彻底成了私有化的拥趸。

法国随后也开始了长达10年的私有化浪潮。法国左派力量对美式新自由主义的妥协,意味着里根主义在西欧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从1980年到1985年的5年,是美国GDP持续增长的5年,美国GDP从1980年的2.7万亿美元左右,增加到1985年的3.9万亿美元左右,增长幅度为1.44倍。而对西欧来说,这5年是失去的5年,西欧各国经过了长达5年的经济负增长,法国GDP从1980年的6900美元,下降到1985年的520亿美元;德国GDP从9190亿美元,下降到7010亿美元;英国从5370亿美元下降到4320亿美元。

除了西欧各国,发展中国家也一样遭殃。

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积累达7400亿美元以上。这意味着,美元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的利息负担就要增加74亿美元。里根的强势美元政策,最高利率提升幅度达到7%,即从10%提升到17%。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仅为利息支付至一项,一年要多付出490亿美以上。

强势美元,首先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规模滚雪球般的扩大,其次,导致市场上的资本稀缺,借新债还旧债的难度大增;最后,强势美元政策,导致了这些高债务国家资本市场动荡,本国资本连同外资一起出逃。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偏遇打头风”。

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其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90天,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到1985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上升到10410亿美元。

那么,沃克尔在搞强势美元之前,一直所担心的高利率会危及经济发展的情形,为什么最后没有出现呢?为什么西欧各国与美国差不多高的利率,反而会出现长达多年的经济去杠杆化过程,而美国却没有呢?而当时,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程度,与西欧在同一水平上,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地增长呢?

除了里根的赤字刺激政策之外,还有一个人们常见的答案,就是海外资本的回流。这是一个模糊的回答,它让人们感觉,放佛资本从西欧流动到了美国,然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它完全无视一个铁律:决定资金被投入使用规模的,不是资金本身的多少,而是资金成本的高低!

因此,可以说,这一回答,回避了问题的实质。

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那就是庞大的欧洲美元,主要通过美国海外金融机构向美国国内贷款的新式,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廉价的美元资本!当时的海外美元,实际上大多数存在美国的海外金融机构手里,其次是英国。这使美国当时为发展经济,所投入的资金成本,比实际上要低很多,自然也比西欧各国低很多,因此,尽管生产率相同,但是,美国的资金成本低,所以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当美元提升利率时,各国资本认为美元会升值,因此去买入美元,因此外国人手里的美元会越来越多,任何外国人手里的美元,不管它存在美国银行,还是其他国家的银行里,它们都叫欧洲美元,或者海外美元。这里用“外国人手里”这个词,是个权宜的用法,实际上它都在美国人手里,这个概念后面再讲。

而外国人手里的美元越多,就意味着海外美元的规模扩大。1980年,海外美元占全球美元的13%左右,而到了198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左右。

外国人手里持有美元的增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将为美国带来新的廉价的货币与资本创造,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新的廉价的资本与货币创造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吧。

海外美元贷款有两种,一种是向美国之外的人贷款,这样的贷款完全是在美国境外发生,也就是体外循环,其实质就是美国金融机构中不同账户的转变,不会在美国境内形成货币创造。

另外一种就是向美国境内发放贷款,这样的话,国内受到贷款的人,还有可能继续把贷款存到银行,这样的情形,在本质上与美国国内的银行,在境内发放贷款一样,它们拥有相同的货币创造能力!

但是,要说的是但是!

海外美元是不受美联储法规监管的美元,它也不受金融机构所在国监管。因此,海外美元的贷款没有准备金的要求,理论上而言,伦敦的某个银行,如果账户上有100美元,它就可以贷款给它的客户100美元,而不要为其准备1分钱的准备金,当然,实际上会有一点准备金,但普遍很低。当时,虽然还没有巴塞尔协议,但是,美国国内的准备金要求在6%左右。

如果以上述这个比例来算的话,也就是说,欧洲美元对美国境内居民或者公司的每笔贷款,都会省出5%左右的准备金。它意味着通过海外美元,向美国国内发放贷款的成本要低其信贷成本要低,低多少,则取决于联邦基金利率,80年代前半期,欧洲美元为美国带来的每笔货币创造,平均成本要低0.8%左右。

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欧洲美元市场的货币乘数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上半期,大概在5倍左右。而按照欧洲美元规模4000-6000亿美元的水平来结算的话,它就意味着欧洲美元市场,为美国提供了2万亿美元左右的平均成本要低0.8%左右的融资。

正是这2万亿美元左右的低成本融资,成为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强势美元的5年中,美国经济在超高利率美元的洪流中,实现一枝独秀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这就是美国金融帝国的第一个秘密核武器!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核武器只在美元强势翻转时,才发挥最大作用,因为美元走弱时,海外美元向美国国内提供信贷的动力减弱,因此,对美国的货币创造乘数自动减小。

而当美元提升利率时,随着利率的提升,以及海外美元数量的增多,这个核武器的威力就更加巨大,它一方面会增加欧洲美元的货币创造乘数,另一方面,利率提升越高,其成本节约作用就越明显!

因此,当其他国家的资金成本,被动跟着美元提升时,美国却另有蹊径,实际上享受着比他国更低的资金成本!

也正是因此,在里根超高美元利率的时代,美国国内信贷规模却创造了罕见的高速度增长!从1980到1985年之间,美国信贷规模迅速扩张,与GDP的比率一度接近30%,高于70年代,属于历史最高水平之一。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而这正是拜大规模的海外美元回流的货币创造机制所致。

因此,可以推断,如果美国解决了房地产问题,美元一旦提升利率并反转的话,海外美元(与欧洲美元是一个概念)的这一核武器作用,必然将再次大放异彩,与CDS可谓哼哈二将,为美国提供大规模的低成本资金,虽然胜之不武,但是却会胜得让别人无话可说!

不要忘记,今天的海外美元的规模,已经远非30年前可比了!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美国这个金融帝国的核武器,差点就被自己扼杀在了摇篮里。因为发现了欧洲美元低成本竞争的问题,1979年,美国卡特政府建议,各国政府通过其央行对欧洲美元存款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并将一部分欧洲美元集中到各国央行手中,以限制欧洲美元市场的过度增长。但欧洲人没有搭理美国。

不过,随着欧洲美元的秘密功效,在里根时期被发现之后,美国人就再也不提为欧洲美元设立准备金制度的事情了。

从这个插曲,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人金融核武器的秘密,并非是其阴谋的产物,而是历史脚步的自然形成所致。

这也正如,70年代的大滞涨,从尼克松到福特再到卡特,都没有能够解决,最后让里根做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这并非是尼克松才华不如里根,而是时机未到而已。

这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小说《三国演义》呈现的那样:纵然有诸葛亮那样呼风唤雨,夺天地造化的智慧,曹操那样的意志坚韧,为人所不能为的枭雄,周瑜、陆逊那样的世所罕见的军事天才,也不能改变当时天下三分的局面。而天下大一统,要等到50年后才能到来,扭转乾坤的司马氏后代,比之诸葛亮,比之周恭谨,真可谓是白云苍狗。但就是他们却完成了雄才如曹操,刘备,孙权所终其一生努力却无法完成的事业。

不过,正如魏一统三国的种子早在曹刘孙时代就已经埋下一样。美国解决70年代金融危机的路径,也在这三任总统的经济政策中,逐渐浮出水面。而其一旦清晰成型并用于世界之际,便是美国雷霆万钧般的出击,万亿财富已经因此而完成了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乾坤大挪移。

金融帝国的脚步,从此迈开第一步。从此之后,美国人的金融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