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莫言应该感谢刘晓波 -- 大西洋14

共:💬257 🌺2939 🌵3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略总结一下

所谓工业时代的写作方式,我的理解,大约有以下几点:

1,团队协作。市场化的文学创作绝不是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作品也不会是作者“内心冲动的成果”,而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找合适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比如乔布斯传的作者就是乔布斯自己找上门要他写的,一旦课题确定,就要开展一系列的调研、设计、论证、实施工作,跟做项目没有区别,绝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这跟某些作者只会到图书馆借一堆书来炮制作品有天壤之别。

2,与读者充分的交流互动。这一点在网络时代尤其明显,现在从事在线写作的写手,都是每天一边更新,一边看读者的回馈,一边组织思路写作,绝不是按部就班的铺陈。过去是没有这样条件的。相应的,作者对读者的需求更加明了了,针对性更强。

3,市场细分。一个成熟的市场受众一定是被划分的,细分的程度代表了市场的成熟度。我们国家由于自古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一般来说认为“老少咸宜”的作品是高的,其实未必。一个充分细分的市场才能让各种类型的作品有充分的发展,整体才能是高的,不应给纯文学一个过高的定位,导致大家都去无限拔高一个虚的东西,比如后现代等。

4,规模化。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写《大而不倒》,对200多人做了长达500多个小时的访问。这里面体现的一个东西是效率,一个是打开,跟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充分交流互动,达到了一个量级以后,作品的厚度和积淀才能更深。

5,工业时代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其实中国作家最缺的是这条,依照目前大学中文系的教学路线和知识积淀,我怀疑有多少专职作家能真正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和世界。如果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无法驾驭,无法体会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和现实的存在,那么他们能做的也只有逃避到历史中去,造成越职业的作家写作面越窄,笔力越不逮。这在当下已经很明显了。

通宝推:aiyoho,鳕鱼邪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