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中华古族---羌人 -- 皎然一品

共:💬9 🌺1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整理】中华古族---羌人

氐与羌

羌是华夏族的主要族源之一,也是汉民族的前身。

最存他们是游牧文化,活动在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在新石器时期不少古羌族的出土实物。

历史上的古羌人演化成不少民族,部分融入汉族,

部分发展为藏缅语族的民族。特别在我国西南与西北,

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与羌有关。

羌族是首先成长于藏北盐湖区以及黄河上游盐湖的,

远古时期,从事农业最先成功者是-烈山氏之子名柱。

这是夏代以前奉祀的后稷之神,烈山氏也作历山氏,

兴起之处到唐代仍叫历山,在今湖北随县一带。

烈山氏的耕种方法首先推广到淮水平原,并建都邑于称,

今河南淮阳县。其后裔大庭氏,迁到曲阜,今山东省属县。

神农氏时期,渤海虽已退缩,留下一大幅低湿地,但还不能住人,

因此他只好继续往东北方发展,这个海湾之地就成了羌族远支北狄,西戎分布地。

孟津以上龙门以下的黄河与汾水,渭水,洛水各下游平原和平浅河谷是黄帝部落的领地。我国传说中伏義氏,神农氏,喧辕氏就是由猎食北进的羌族与杂食移进的华族,在中原地面接触后形成的三大强族。

黄帝融合了羌族文化与神农文化而成中原文化,最后兼并烈山氏和北狄蚩尤,政治上由氏族集团,发展成唐,虞的氏族公社,

到夏,商,周的国家组织。那时并没人重视民族界限,后世是以经济联系,文化异同来划分华夷界限,自称华族。栎;华夏。

云梦盆地发展出来的民族以神农最出色,继神农后而起的是三苗,

但云梦是不产盐的地区,三苗需要河东鸿食盐,所以从南阳,

伊洛地区与唐虞辖境接触,发生了交涉。

虞舜命大禹去征服他,禹三句不能克,后三苗自来降服。事实上那时还没文字记载,硬说是德化感招未免迁强,只有不卖盐给他,才能使他自来降服。

继三苗后就是巴诞民族,他的原始住地在巴丘,就是今岳阳湖口的城陵矶,此地原是营淡水鱼业兼水上商业的民族,

华人因他们飘忽出没于江湖之上,称其为;巴蛇。

淡水鱼产多了,就需要盐才能保存,故巴族贩运巫盐是最早。

后逐朔江西上占有巴东各盐泉,在四川盆地内建成国家。

巴族国亡后,有称;禀君者,循鄂西清江回窜云梦西北山谷区,

魏晋人称;巴郡,南郡蛮。阅晋,宋,齐,梁,陈,隋,

至唐代被完全消灭。楚国于庸,蜀,彭都出自羌支,巴族与三苗,

武陵,五溪诸蛮苗及俚族,徭族都不是羌人,而是华族体系的分支,尽管他们居处很杂,但从语言,情俗及历史发展中仍不难区分。

距今三万年左右,从缅甸循三条横断山脉进入康青藏高原三路人,

最大的一群是循云岭三脉移动,当时,宁静山顶部已是理想的草原了,那地区还有适于居住的岩洞群,

和满足人类食欲需求的盐泉,这是一条入藏官道所经,盐泉在昌都县东北,藏名“察零多”,从古以来就鸿给麻康,察雅,贡觉,

同普等地食盐,从那里流出的河水,藏名“察曲”。就是盐水的意思。康区,旧西康省和西藏昌都专区,这一带的古民族,和滇北部分民族可能就是这部分的遗裔,今天的藏语把这部分土人称为;康巴。

从缅甸循怒山山脉移动的这群人,移进速度很快,中徒基本没有留下支派。避开唐古拉大山脉,分为两路,一路进入通天河区大草原,

今天的玉树自治区,一路从潞江上游的黑河草原,这是原三十九族,就是今天类乌齐,丁青,巴青,那曲等县。进入羌塘这个内陆湖区,

这两路人,前进的最快,同在草原上合为一体,进化为“真人”,并培育出羌族文化。另一支缘高黎贡山和伯舒拉岭移进,沿徒向西南侧分出支派,后成为滇西,缅北的许多小部族。

先行的一支到达八宿草原时,羌族已发展成先进的牧业民族,并把他们融合。那么他们晚上选环境并不好的地方?原因就是盐。

羌族和羌族文化的形成不会超过四个核心地区,

一;最大的是羌塘地区,羌塘有百多个湖泊和近百个涸湖盆地,地面铺的全是盐块,羌民族的古文化就在此诞生。

二;昌都东北的察零多盐泉,是宁静山地区这一支居住地,后发展成苏毗,东女国和西康地区一些部落。他们因留念这个盐池,迟迟不再前进,致其北面邻近的通天河区,被迅速移进的其他人占据。

三;通天河区的原始住人,其食盐鸿应起初是依赖羌塘,他们曾密集于通天河上游,就是牦牛石神山区,石这个音,在羌语为河谷之义。

但这里水草差,于是部分人向下游移进,到黄河上游,发展哈羌盐湖,今青海省玛多县地,于是就固定下来,形成又一个羌族文化中心,后发展为多弥部,党项部,与康区的白兰部和昌都的苏毗部,

构成古羌的第三个文化核心,那时还没有藏族。羌族文化发展,

这时已近顶点,其时间,大约距今一万年以上。

羌族人从哈羌盐海地区,向北发展,艰难通过低湿地代后,从柴达木延伸到四川的若尔盖将近一千公里的斜长地带,当时还是泥海,只有勉强可过人的迂回旱地。他们发现了察卡盐湖,从而形成了又一个羌族文化核心。

察卡盐湖的发见及其形成第四个羌族文化中心,大约晚于哈羌盐湖几千年,此时已是中石器时代,近代考古挖掘发生的青海,甘肃省界一些石器时代遗址就是古羌族子孙遗留,他们后裔成为汉代河湟,大小榆谷的羌人。

羌族文化{cuiture}非常特殊,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因为,它具有与其他各民族文化不同,异常卓越的特点,

它在亚洲中部草原形成,也只在这个广阔草原地区使用,

但其所影响的地域很宽,现世许多强大和弱小的民族,都与古羌族发生过直接或间接的文化关系,甚至是血缘关系。

古羌族文化其中一个特点是,社会组织中女性中心持续时间很长,人类史上,从农业发展起来的所有民族,常有不曾经过女性中心社会阶段的,就是有,也非常短。但是从猎业发展起来的羌族,直到公元八世纪以前,一直保持女性中心的社会制度。

如《唐书》记载的女国和东女国,就是世代以女子为王和朝官统治男子。中国文献中提到的西王母和西海女国都是他们。

吐蕃初兴起时所谓的苏毗就是东女国,都城在康延川,就是今天的昌都,吐蕃把其国境东部的附属部落称为;康。

这两支占有盐矿的羌族女国{羌塘和昌都},拥有附近各部落生活所需的食盐,所以能强盛,保持着传统的社会制度,到第八世纪,便成了世界保持女性中心制度时间最长的民族部落。也是羌族中覆亡最晚的两个国家。

考古发现,这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地区曾经是很兴盛的原始社会,这两块地区也恰恰是羌族最早定居之处,可以认为,这种社会制度在原始羌族时就已形成,那时男子都要外出猎取野兽,

女子必须在家留守,并从事剥皮,制衣与石器等活计,待兽皮,石器,食盐积聚多后,男子又要远出百里,千里去经营贸易,

如此,很自然就形成了女性中心社会组织,只有分支而出的羌族部落,由于接几 或已进入农业社会,才有可能变成男性中心的社会。

吐蕃;就是羌族分出的一支,因所在的地理条件适合发展农业,故脱离女性中心较早,又奉行喇嘛教,这种宗教轻贱女性,

因此,依喇嘛教义建的吐蕃文化与羌族相反,反对女性中心,最后征服这一大高原,消灭了这几个女国,并把历史悠久的羌族文化改造成吐蕃文化,羌族名称渐渐消失,

而羌塘的羌族,也渐渐信奉喇嘛教而化为“播巴”{藏族}。古文的羌字就是羊与人二字的组合,《说文解字》曰,羌,从人从羊,{段注《说文解字》改为;从羊,儿亦古文的人字},释为“西方牧羊人”。可见羌族的畜牧业很发达,已是世人皆知。

古羌族文化在生产方面最大的成就便是,驯养野兽成为家畜,他们驯养的羊,牛,犬,马成功之早,远远超过世界上所有民族,

藏羊,是羌族驯养成功最早的家畜,羊本是远古栖息于高原草地的一种盘羊。双角是旋卷盘曲,原始人很早就开始大量捕获,加以圈养,并进行驯化,羌族把这种原始的野羊叫作“那哇,”

藏文写作glaa-ba,而那哇与古代又是通用字。

羌族又是最早把古代野羊改良为绵羊的民族,他们用石英制成的玉刀,把这种柔软的毛割下,搓拧成毛线,这种布古代曾作为商品输入华夏。

中原用剪和织机后,便自己织。而羌族输入的就是连毛绵羊皮,《禹贡》称为“织皮”。我国最早创造的羊字画的是盘角,大眼的西藏绵羊的头像。姻墟甲骨文中不少这样的字。

说明中原养的羊是羌人育成的绵羊种,不是后来从北方引进的咸羊。小头无角的绵羊叫咸羊。羌族驯养山羊比较晚,因为山羊在山岩间,不容易抓捕,而且毛皮没有绵羊保暖,

因为对山羊的兴趣不大。他们把野生三羊就是羚羊称为;果,藏文标音为;rGO,驯养的山羊叫热Ra。但也叫果哇xGo-Ba,

他们把动物毛叫查rTsid,把牛毛与山羊毛叫查巴rTsia-Pa,绵羊毛另有专名,叫巴尔Bal,或路巴尔Lug-Bal,把绵羊皮称为路巴斯Lug-0PagS,把山羊皮称为热查Ra-Tshag。

由此可见,驯养这两种野羊时代不同,作用也不同,养山羊目的不是用毛,只是补充牛肉之外的食品和皮张之用。

由于羌族纺织业一直没发展,影响到绵羊的育种同样没发展起来,直到今天,大高原上藏系羊还是粗毛绵羊,远远不如经过育种的美利奴羊和新疆细毛羊等。

牦牛,藏语为雅牛gYag,原为羌塘地区出产的野牛,经羌人驯养成功,才叫牦牛,这种野牛体大,力大,凶猛,狂暴,成群吃草,触怒了它整群都会不顾死活的冲过来,不把你立成粉是不会摆休的。

它被羌人捕获驯养到今天如此驯顺和忠勤大约需经历万年的时间。从人类驯养动物的经验看,越凶猛的野兽越难驯养,例如我国先民很早就驯养过虎,但没成功,

《庄子》《列子》都有养虎技术的记载。但全部没成功。养熊也是,

只有养猫成功了,至于还养着。阿拉伯古国曾养狮,并在两千年前贡过狮子到我国,

但直到今天距驯化的要求还很远,头脑简单的野兽,又比头脑伶俐的野兽为难,所以我国很早就有龙氏这样驯兽的专门人才。

羌人把野牛驯养成牦牛,比他们驯养绵羊时间晚的多,但当中原文化发育时,绵羊毛皮与牦牛颈尾长毛,都同时成为输让中原的重要商品。

牦牛尾毛最长,中原古籍称髦,用在装饰车,马旌节和戈矛,又用为蝇拂,汉魏人把它结成美观的拂子。或编为假发,牛和羊都在冬天季输入中原。

羌人不仅驯羊和牛,还在殷周之际把牦牛和黄牛杂交,创造出犏牛这样新型家畜,牦牛,黄牛,水牛虽都叫牛,却是不同种的三个反偶蹄动物。

它们之间不易交配传种,进行人工交配所产的小牛,有兼备父畜,母畜之从的上品,也有徒具父畜,母畜的劣批 。还有偏得父畜和母畜若干优缺点的变种,只有在杂交技术上,精于选择,历若干年,才会生产出乳,毛,肉,役都优于父畜,母畜的犏牛。

犏牛也你产小犊,但纤弱而劣性,通常产后即被杀掉,惟独犏牛这一代不同,其性格驯顺,产乳量高,肉味鲜美,毛软长,耕犁,驼运适应能力都远胜于牦牛。

如,牦牛在气温高时不能劳动,否则就容易发狂而死。犏牛就较耐劳耐热,因此大高原的长徒运输只能用犏牛,牦牛只能生存在高原顶部,早晚役用,中午休息。

羌人在周,秦时期,把大批超龄的犏牛驮运商品到中原,连货一起卖掉,以节省草场的牧草消耗。中原贵族买来饲养,供冬春的肉食,也用于祭祀燕享。

但汉,羌间从前汉未年开始摩擦,后汉时战争不断,交通断绝,从此羌族的牧运牛队就再不能深入华夏。

塞北的胡人用驴与马杂交而产出的骡子比羌人育成犏牛晚一千多年,骡字,古作赢。《史记,匈奴传》桓宽《盐铁论》和许慎《说文》都可证明,它是周,秦间塞北胡人创造发明。

这一创造发明的人,是羌人的别支。世界上首创杂交出优良品正是的羌族。羌塘今天仍有不少野马和野驴,羌人在驯养家畜马和驴方面不太成功,因为羌人只注意牛羊以供生活需要,

但在远古羌人养马是有成就的,今日西藏也产马,但马的体格小,一般藏族都喜欢买西宁马{怒斯马},西宁马仍属羌人创造的改良种。

这种马是我国历来最好的战马,西宁区的驴与陆子也是全国著名的良种。西宁区历来是各大民族争夺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所以都善培育战马,至于养马,驴技术提高是在周秦以后的事情。

可见羌人性安逸,不图发展,驯养牛羊供生活所需就满足了,无心去驯养更多草食动物,也不重视战马,待吐蕃兴起后,就从西宁,印度,中亚去买马,羌族虽有牛羊之富,缺乏捍御之武,因此轻易被吐蕃吞并。

-----------------------------------------

戎族;

在甲兵尚武的武装集团,先秦主要是指羌族及北狄族的好战部落。

戎族来源很复杂,如,夏,商,周三代在国家未统一时的部落和方国,便被称为;戎夏,戎商,戎周。

甚至在商统一后也称戎商,戎周,秦本东夷族,也被称为;秦戎,而南蛮也有一支因与戎族融合而称;戎蛮氏。戎字最早是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作为兵甲武装战士的称谓。

但在商未已有北唐戎之名出现。而夏初也有“有戎氏”。乃部落方国之名。各种文献都记载有戎氏是黄帝之族,有仍,有任就是有戎,商始祖简狄是有戎氏之女,因此后称殷商为;戎商,戎殷,而夏少康娶有戎氏二女为妃,故称;戎夏。

北唐戎乃帝尧之后,立国于今河北唐县,因在北方故称北唐,以别晋南之南唐,后北唐戎的一支演变为北戎。北唐到了西周未年,被燕国所并。上古时期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八蛮在南方,六戎在西方,五狄在北方。

材料显示,戎族乃出自黄帝之后,手执戈盾,身披皮甲,全副武装以保卫部落安全。黄帝初期为游牧民族,每到一地安宿,则妇幼老弱居中,武士分布周围,并环以戎车,就是战车。可作战,可载物,可防御。

后来有些被战败的戎士,以小分队形式流落各地,与土著融合而成各种戎族部落,犹如17,18世纪的俄罗斯武士,

占领黑海北岸的鞑靼人和蒙古族建立的克里木亚汗国,并与之融合,

定居在这一带的乌克兰草原和克里米亚半岛。

从而形成强悍好战的哥萨克人,成为现代乌克兰共和国的主要民族。

文献还有七戎说,另外一戎就是犬戎了。戎在夏商就存在了,商甲骨中有敦戎的记载。

据考证,敦戎原为制造敦器的戎人而得名。其居地敦与山,就是今河北临城县西南。商王武丁伐之,敦戎被迫迁到敦水,今山西阳高县南。周初时,敦戎已迁至今甘肃敦煌市。

西周中叶又西迁至敦薨之山,敦薨之水,这敦薨与敦煌同音名词。

汉武帝逐匈奴,因敦薨之名不吉利而改为敦煌郡。

意为;汉武功在敦地辉煌,煌与薨谐音,不是伊兰语,敦薨之水就是党河,敦,党,当,都是一音之转。汉代烧当羌和唐宋党项羌都是他们的后裔。这一支敦是在黄帝裔孙封于敦,后灭于郑。

晋书也有记载,有敦伟,是敦国尚有一支立国于今河南新郑附近近许昌西北,到东周时被郑所灭。

戎本是游牧民族披甲执戈的战士,后来形成流动好战,甚至到处掠夺的勇士,到周代形成了戎族。事实上禹曾被称为戎禹,殷;戎殷,周,戎周,秦虽是东夷族,由东方迁于拢东与戎人杂居而戎化,故称秦戎,申国本是姜姓,并且还是炎帝嫡裔,但也称申戎。

因戎无论在甲骨文还是金文中,都作戈形,盾形,本是军事活动之意,这些个人物和民族都是善战之族,故都带上了戎称。

在夏商时期战车是称为;戎车,战士,戎士,戎服,戎马,戎师等等。因此带上戎字必是尚武善斗。

由此发展到西周至春秋时期,戎已分布极广,名称更是繁杂的很,

如;大戎,小戎,骊戎,犬戎,茅戎,姜戎。此外还有山戎和北戎。

因他们常常迁移,又常以新居地名命名,如陆浑戎又称阴戎,九州之戎,还有奔戎,西戎,鬼戎,昆戎,以渠,大荔,乌氏等等。如此就异常庞杂,不过,戎名称虽多,主体民族却是羌人。

姜氏之戎是他们的代表。戎族是属于羌人中最强悍的武装部落集团。以羌为主体,虽有如东夷,北狄,南蛮,但不多,主要还是羌人。

那位要求了解中华古民族的朋友,因通宝不够文章发不上来,暂时先发这些,容我慢慢更新。抱歉。另外,我好像只能发到这个版,若不对,麻烦版主帮忙动一下,谢谢

通宝推:桥上,南门桥,某人a,马尔他之鹰,bayerno,文化体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