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而他离去之时——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36周年! -- 燃犀下照
回白浪滔天:
这个没人么,每个人视角不同,专注点不同,结果也不同。请提供连接,我自己来看,自己验证。
实事求是,至少知错就改的就是邓了。
在7000人大会上,毛既然知道错了或者知道信阳的悲惨,为什么不抓紧纠正?
我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毛对自己面子的爱惜远超对对基层民众的关心。
当时,毛泽东为驳斥“右倾机会主义份子”彭德怀等人所表现的意气用事,以及在国际上因苏联领导人睥睨轻视而产生的面子问题,实乃支撑庐山会议后第二回合“大跃进”的主要动力。事实上,历经先前全国上下的将士用命,“大跃进”本身已属强弩之末、欲振乏力,而运动和相关政策的危害与负面效应更一一浮现,使得邓小平和其它负责日常工作的领导人应接不暇。
诸上种种的困难和限制,促使邓小平支持将国家经济进行全盘的治理、调整。“大跃进”运动之后,邓小平在主持制定“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协同刘少奇成功召开旨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七千人大会”、与周恩来、陈云等一起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等方面,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和作用。
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对“大跃进”的离弃,特别是在此问题上与毛泽东的分野和对立亦愈益分明。中共高层内部围绕“大跃进”运动和相关后果的歧见,在严峻的经济困难下暂时潜伏未发。等到形势暂时获得舒缓后,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又浮出台面。先前毛泽东尚在考虑或仅视作应急办法的一些调整举措,重新遭毛认定为错误而予以批判。 1962年8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邓小平赞成的“包产到户”以及他推动的甄别平反工作,被毛泽东严厉批判为“单干风”、“翻案风”。迫于毛泽东的压力,邓小平虽只能检讨并撤回主张,但从中可反映出邓、毛二人之间已由“大跃进”前期的形影不离,发展到运动之后的殊异。
邓小平在“大跃进”中的角色与作为,特别是在酝酿、发动和推展的阶段,并不似中共官方所描述的消极对待、位处边缘;相反,邓小平对此运动和政策有一定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毛泽东在相关决策和实行上更借重邓小平的热情与才干。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亲历实际运作出现的诸多问题,邓小平也是中共高层中最先冷静的领导人之一。[40]鉴于 “大跃进”脱离实际、罔顾现实的企图和做法,带来的是混乱、倒退以及前所未见的人为饥荒[41],邓小平与乌托邦的绮梦愈行愈远,从“三面红旗”的执旗者到逐渐地偃旗息鼓,甚至发展为“打着红旗反红旗”、走起“右倾”的回头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精辟,花枝! ifuleu 字34 2012-09-28 10:10:18
🙂毛作任何决定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最广大的底层人民 smallox 字64 2012-09-20 17:14:06
🙂看看毛选,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12 叶入林 字228 2012-09-22 06:09:59
🙂你不想提供具体信息,我来吧。 - 更新
🙂你的具体信息又是哪里出的呢? 地海 字265 2013-02-12 09:33:59
🙂这个河里早有通论,庐山会议怎么回事,史MM有研究的长文 3 白浪滔天 字34 2012-09-23 23:16:27
🙂被人戳的前胸铁后背吧,呵呵。 1 nanimarcus 字0 2012-09-28 13:11:58
🙂没看出你这两个问题和毛作决定为了底层有啥关系来 13 ifuleu 字505 2012-09-20 17: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