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支持邓小平 -- 夏至欧锦
只不过是一个全国统计情况和个体例子不同的问题。任何经济研究都不是讲故事。你说你们村如何如何,那如果我们村跟你们不一样,听谁的呢?真正问题的实质只有在统计层面上才能看出,在此不讨论个例。
接下来具体说。
1、气候问题
在原文中我并没有说80年代总体比70年代气候好,我说的是82~84年的气候比78年要好。而且是就全国情况而言,在不同的地区当然会有特例。
Kuel曾经统计了全国“气候指数”,1978到1984年间的情况如下:
1978: 54
1979: 12
1980: 47
1981: 27
1982: 8
1983: 10
1984: 3
数值越大则气候越糟糕。
78年的具体情况:
之所以单说1978年,不是我选择的,而是因为绝大多数对包产到户的宣传,甚至一些学术研究,都选择1978年作为改革前的参照,包括林毅夫的研究,然后再说改革之后的82~84年,比78年粮食增产多少,然后得出结论包产到户多么的伟光正。这种做法显然夸大了增长率。
2、良种
良种的贡献看来你也不打算否认。但是林毅夫的47%并没有考虑进去。5-10%的贡献率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算的,但我估计也差不多。这一点我还要进一步研究。
3、化肥
你认为是农民先通过承包富起来才有钱买化肥,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其实很好回答,看一看化肥施用量的历史就知道了(单位是kg每亩):
1974:11
1975:12
1976:13
1977:14
1978:19
1979:24
1980:27
1981:28
1982:31
1983:34
1984:35
显然,化肥使用量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上升,而增加最快的是78年和79年,分别比上年增加36%和26%。但是截至79年绝大多数地区的家庭承包还没有开始,当年已经分地的农户只有4%。而假设这4%的农户在79年收入增加后增购化肥,其施用也要到80年。很显然80年前的化肥增长与土地承包没有一毛钱关系。而包产到户后化肥施用的增加反而慢了下来。这就更说明化肥的使用和家庭承包没有直接关系。
至于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的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之前农民买不起化肥,而是有钱也买不到。我国在70年代中期之前根本没有足够的化肥生产能力。大型的化肥生产线70年代初才开始建设,到78年恰好建成投产。这才是70年代末化肥产量和施用量的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
4、水利
你说的“不切实际的水利工程”我一点也不想否认,而且在全国来说肯定也不是孤例。但是again,评价全国水利设施的水平并不能看某些例子,而必须从总体的统计数据下手。所以我在原文中并没有使用诸如建成多少多少水利设施这样的数字,而是使用了能反应水利工程的效果的灌溉面积作为衡量。
另外一点我没有提,那就是水利工程不仅仅用来灌溉,更重要的是防止水旱灾害。因此成灾面积的变化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水利工程的效用。整个70到80年代的成灾面积百分比如下:
1970:2.77%
1971:6.16%
1972: 14.17%
1973: 6.29%
1974: 5.40%
1975: 8.46%
1976: 9.47%
1977: 12.56%
1978: 18.08%
1979: 12.68%
1980: 19.04%
1981: 16.30%
1982: 14.21%
1983: 14.21%
1984: 13.52%
1985: 20.86%
1986: 21.33%
1987: 18.33%
1988: 21.74%
1989: 21.79
整个70年代的平均值仅有9.6%,80年代前期的平均值到了15%,而80年代后期的平均值居然到了21%!。如你所说,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的气候差不多,那么为什么成灾面积反而增加了这么多呢?这其实反映出80年代开始水利设施的退化,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5、价格
这个您自己恐怕都没想清楚。前面您还说农民有了钱才能买化肥,后面又说“粮食价格再高有屁用”;前面说农民有余粮可卖,后面又说农民自己还要饿肚子。。。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您还是再考虑一下吧。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boi de 贼不走空 字1 2012-09-24 22:35:42
🙂岳阳说的几条至少在我老家完全不对, 10 往往外 字779 2012-09-21 01:23:46
🙂送花得宝 打发时间 字138 2012-10-11 09:48:44
🙂您老家的情况和全国情况并不矛盾
🙂言之成理! 北大28楼 字78 2014-05-31 04:13:19
🙂我觉得已经表达清楚 往往外 字0 2012-09-22 04:44:47
🙂我虽然没什么文化,觉得已经表达清楚,我说的粮食价格是针对 往往外 字315 2012-09-22 04:44:44
🙂别拿你自己饿肚子说事 6 北大28楼 字149 2014-05-31 0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