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共:💬842 🌺10273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关骑兵再说几点

1.实质上骑兵的指挥难度比步兵要低,个人模拟一下蒙古骑兵的指挥系统。百夫长为蒙古基本作战单位,一般在战场上下两种指令:接敌,不接敌。接敌就是决战上弯刀冲锋,不接敌则为保持距离骑射。不接敌时,百夫长不参加战斗,充当行军标杆并寻找战机,引导本队人马骑射攻击。此时身边的亲卫队也不参与攻击,亲卫队有三种职能,其一是充当牧羊犬,保证百人队紧跟百夫长,防止部分士兵因过于专注骑射而走失;其二负责接收旗语传令,保证百人队和千夫长的联系;其三万一百夫长阵亡,通知并传递指挥信物给顺位十夫长。千夫长则负责接受军团长指令或独自发现战机下达接敌指令引导麾下百人队进行穿插攻击。应该看到骑兵的战法不太讲究阵型,只要跟随本队不走失就行,有点类似于旅游团的跟团,百夫长相对于领队,亲卫则是导游。

2. 步兵最惧怕的就是被骑兵穿插,此时由于骑兵马速快且位置高,一刀抡出力量极大,而且就算步兵防得住第一个骑兵,第2个骑兵跟上时就基本没有反应时间了,而当步兵为躲避四散时,屠杀就降临了。基本上在没有阵型时,大部分步兵都是被从后上方来的刀给砍死,故而骑兵作战其实很省力。而如果步兵适时抱团,则骑兵就会围绕着步兵放箭。古罗马的乌龟阵貌似可以不惧怕骑射,但是骑兵其实可以捡取或自备矛或枪高速抵近投掷。

3.骑兵接敌战法的终极发展是重骑兵战术。重骑兵其实有很多的分工。比如我们看得最多的举把巨长的长枪,全身钢甲的重骑,其实是重骑兵里人数最少的,其用途也非常单一,那就是把自己当炸弹去轰击对方阵型,类似于台球里第一竿直接发力打散红球。由于全身钢甲,连马也披重甲(正面长枪无着力点容易滑开),而枪又特别长,故而陷阵时并不见得必死,只是当冲进敌阵其作战任务也基本完成了,后续的重骑(一般穿较轻便的一点的链甲),沿长枪骑士开辟的道路依次使用破盾的链锤,破甲的钉锤,最后才会使用刀剑等兵器追杀逃敌。重骑兵的基本作战思路就是冲散步兵阵型,故而经常会利用声势齐头并进(制造整齐而摄人心魄的金属音或沉重的马踏音,听过近距离虎啸或钱江潮的应该会明白这种声音的威力)。在训练有素的重骑兵面前,再NB的步兵阵基本也是抵挡不住的,因为前排重甲骑士基本“刀枪不入”,后排骑士在接阵的那刻其雷霆万钧的一击又没有任何人能顶得住。而步兵阵一般只能把精锐排在前面,否则鱼腩看见前排骑士的长枪直接掉头就跑,仗也就不用打了。但矛盾的是,前排步兵在面临重甲骑兵的冲击时几乎是必死,因此无论怎么排,步兵基本都要溃散,所以欧洲中世纪时,看似步兵战术退化,其实是一种合理的规避。毕竟西方没有东方那么强力的弓弩。

4.重骑兵战术在东方基本行不通,一来东方的弓弩太过厉害,重骑兵被轻骑兵完克,典型战例就是前文说的蒙古与匈牙利之战;二来东方的轻骑兵发展出一种更为全能而恐怖的战略,即“围点打援”。轻骑兵“包围”步兵所使用的兵力可以非常稀少,事实上其实根本用不着包围,只需要小股部队监视就可以,目的就是让步兵粮尽或分散。由于骑兵的集结速度比步兵快几倍,故而骑兵大部队可以在敌方城池和援兵间的广大区域里“散居野营”,只要不放粮车通过就行。而步兵兵团列阵想要决战,骑兵只会进行引诱,保持一定距离射了就跑,一旦步兵兵团离开城池过远或者行军队型脱节,则大量骑兵迅速集结进行分割穿插。于是步兵就会陷入“想打打不着,分兵就被歼”的绝望境地。就算步兵兵团集结重兵集团步步为营,也一样面临粮道被断的危险,一旦断粮,不用骑兵来攻,步兵自己就瓦解了。事实上步兵的守城战要想获胜,城中军民的数量一定要不多不少,甚至不能指望援军来救,而是要等附近的草都被吃光,骑兵的“粮草”先尽。但即便如此也是治标不治本,故而在冷兵器时代,能对付轻骑兵的只有轻骑兵自己。

通宝推:浣花岛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