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进三同”——启动内需、摆脱美元经济殖民的妙招 -- 酱油群众

共:💬534 🌺3336 🌵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你的回答

1)我不觉得自己完全是对的,一点都没有错误。我只是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大家看,当靶子,该批评就批评。

2)从纪伯伦这首诗看,他敬畏的是大自然,只是以食物为载体(祭品)。如果<舌尖>的制片人也是这个意思的话,那么我觉得就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了。

但这首诗里,诗人只是赞美大自然的恩赐,赞美新鲜纯洁的果实和物产,没有对“加工”的礼赞。而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极为复杂的加工,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肉块没有按礼制切割成合格的形状,就必需扔掉)。

从周礼,甚至更早就开设,中国的上层统治者(制礼之人),就在自然简单的生活里,强行加入太多的“佐料”,把好好的食物(生活),弄得面目全非,这才叫“君子之食,君子之礼”。老子崇尚的“道法自然”,应该就有反抗这种社会现状的因素。晏子怎么评价孔子和儒家,你还记得吗?

<舌尖>所崇尚的,显然很大部分,是“加工”,不是“自然”。

3)西餐里有很多SAUCE,我们中文翻译成“酱”,其实这跟中国的酱不同,SAUCE不浓厚,稀薄多水分,现做现用比较多,不耐久藏。但你从中-英文一对一的翻译里,看不出这些差别。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中国的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别之多,所以生活在中国,看中译本,不能完全理解西方生活,反之亦然。

而且生活就是生活,有时候煮一碗好面,只是为了能在街市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像福特造T型车,并不是为了“美国之崛起”。中国可以礼赞的新生事物很多,应该拿出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习惯。为什么有限的两个名额,考虑给<舌尖>?<舌尖>只是拍法新颖,题材新颖吗?还不够粉饰太平吗?我建议你去一个网站:<掷出窗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