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科技创造问题 -- 晨枫

共:💬190 🌺1101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具体地说说

别的专业我不敢说,就拿计算机科学来说,研究生教育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博士教育,一个是硕士教育。

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科学家,对于计算机科学来说,就是计算机科学家,请注意,不是计算机工程师,不是程序员,虽说计算机科学家最好懂编程,越懂越好,但是象学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那根本就不是博士教育的重点,连硕士教育都不以此为重点,甚至在本科教育都是次要的。懂得了原理,自己照本书学学很快就知道了。博导应当教会学生怎样进行一个合格的研究项目,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什么是科学精神,以及提供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请注意,一个研究项目指的是,怎样做一件从来还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或者以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做从来还没有人做得够好的事情,请注意,不是一件怎样做已经知道而只需劳动力(脑力)的事情。

而硕士教育,简言之,其实是对博士教育的一个课程学习的铺垫。所以在美国大学,只要修满足够课程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绝大多说情况下,这些硕士课程是和博士课程等同的,当然,有时候硕士生也可以参与研究项目,并且可以计学分,但我没有发现美国教授去拉来一个搞钱的横向项目让硕士生替他打工。

关于实习问题,美国的实习对于博士、硕士,甚至本科生都存在(连中学生都有打工的),但美国的实习基本是在假期,如暑假这样的长假期,而不是在学期内。

为什么美国高校认为硕士生修够学分就可以拿到学位,为什么不强制要求所谓的“实践”能力,为什么不象国内某些高校硬性要求硕士生也要发表论文?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醒两点:

一,美国的课程教育比国内规范得多。我记得我本人在中国某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计算机专业竟然连一个较好的硕士级别的算法课程都无法提供。大家也许会问这是什么烂校,我不想说哪个学校,但是这个学校排名是很靠前的,是个“名”校,系里拥有数位院士。但是学校对教学看得太轻,随便糊弄糊弄了事。而且有个现象,本科课程倒是比研究生课程要规范些。研究生课程,说句粗话,简直瞎JB乱搞。美国高校的硕士课程要求严格,很多课程需要做很多小型项目(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当年龙芯初出的时候,很多在美的中国学人臭那只是个大作业,虽然这个评价有些不当,但侧面反映了美国课程作业的“含金量”),包括写作性准论文作业,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所以一方面,学生很难有精力再搞别的副业,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确实学到了知识。

二,美国高等教育重视实习,但是美国的实习被纳入一本比较规范的雇佣体系,因为实习是一种“工作”,工作与报酬的关系,被予以应有的规定,不存在“你不过是个小瘪三学生,我要你来打工是施舍你牙慧”。学生在校内做助研(research assistant)也是类似。这里确实有种“人权”和“法治”精神在内。(本人在美读博的唯一负面感受就是“真tmd难”,除此之外没什么不爽,事实上凭心而论挺不错的,作为research assistant拿的奖学金甚至让我觉得满丰厚,除了缴纳学费,够我吃、住、花、存。而我在中国读硕士期间就觉得许多事情都是瞎JB乱搞。)学生实习很多是自己到工业界联系,但导师也有时会根据自己的人脉帮助联系。我有一个暑假就是导师帮我联系的,不过不是工业界,而是另一个高校。而且有趣的是,对于美国的所谓实习(internship), 基本都是在本校之外。

我冒着被披崇洋媚外的风险说美国高校和科研体制的优点,本人其实两年前已“归”到国内,在国内过得也很宁静,所以不存在崇洋媚外,也不存在对现实不满,纯粹是就事论事。不妥或不实之处,在美和国内的研究生与教授们都欢迎指正。但是,如果对中国和西方科研的微观过程都不了解,那些局外人,我觉得很难做出恰当的评判。

通宝推:阴霾信仰,山海马甲,大黄,西安笨老虎,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