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之血色金川:康乾盛世的重要拐点(上) -- 京华烟云AMIP

共:💬87 🌺5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之血色金川:康乾盛世的重要拐点(上)

第一次金川战争

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评选的中国最美丽的村镇中,久养深闺人未识的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的甲居藏寨出人意料地夺得该项桂冠,这里从此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许多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笔者自己也曾多次拜访。

美丽的寨子不仅仅只存在于甲居,中路、巴底、梭坡等村落也都有其独特绚丽的景色。但旅人们来到丹巴,往往只会去一下梭坡对岸大渡河畔的观景台,一是那里能看到比较集中的古碉群,二是去那儿交通方便,离县城只有不到十分钟车程,相比之下前面说的其他几个村寨都有点太远了。

可谁又能想到,如此美丽的碉楼上却曾浸透了鲜血——乾隆年间,清王朝在这里最多时用兵达十二万,战事前后长逾三十年,当地人凭借着险要的地势、坚定的人心和林立的高碉,使清军屡战无功,伤亡惨重。战后,多数碉楼被清廷勒令拆除,但仍有一些幸存下来,梭坡的古碉群就是其中一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梭坡碉楼,笔者拍摄)

时间还要回转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

那一年,回首自己统治下的强大帝国和辽阔疆域,晚年的乾隆皇帝洋洋自得,他将自己一生的成就总结为“十全武功”,并于当年十月亲自写了一篇《御制十全记》,下令以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从此之后,乾隆皇帝就自称为“十全老人”,意思是身为一个皇帝,自己已经做到十全十美了,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那么,这所谓的“十全武功”,究竟都是些什么东东呢?

按照《御制十全记》,“十全武功”包括:“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其中的一些“武功”,大家已是耳熟能详,比如征服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但也有一些“武功”,普通人却并不一定熟悉,比如所谓“扫金川为二”,知道的就不太多了。

历史上的金川,指的正是以丹巴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当年又被分为大小金川两部分,《清史稿》写道:“川之南有金川者,本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哈伊拉木之后,分为大小金川。”它具体包括现在四川省阿坝州的金川和小金以及甘孜州的丹巴这三个县,这里河流纵横峰峦险峻,是典型的山地。除了一些羌族居民外,金川世代生活着自称是西夏王族后裔的嘉绒人,由于解放后嘉绒人被划为藏族,因此我们也把他们称为“嘉绒藏族”。

当年,这里的人口并不多,大概生活着不到五万嘉绒人。但在《御制十全记》诞生四十六年前的乾隆十一年(1746年),美丽的金川地区突然陷于血雨腥风之中,几万居民的结局都相当悲惨,几乎十不存一。

按照《清史稿》中《土司传》的记载,这场日后几乎导致清王朝破产的战争竟源于一场普通的家庭纠纷——怕老婆的女婿(小金川土司泽旺)被强势的老丈人(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持,从而引起土司们的一片混战:

莎罗奔以女阿扣妻泽旺。泽旺懦,为妻所制。乾隆十一年,莎罗奔劫泽旺去,夺其印。十二年,又攻革布什札及明正两土司。

而参照其他史料,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其实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早就与周边其他土司发生过多起领地纠纷,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四川官员们却照例和起了稀泥。怒火中烧的莎罗奔认为朝廷处理不公,干脆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他首先派兵囚禁了自己的女婿小金川土司,随后又打起了附近革布什咱土司和明正土司的主意。

现在看来,金川战争的起因其实是当地酋长之间持续多年的争地倾轧的延续,且土司们除了相互明争暗斗外并没有揭竿而起、公然叛乱的意思,清廷很难说一定有必要武力介入干涉,而大小金川地方都是崎岖山区,土司广设碉楼占山为王没有问题,但无论当地土兵向外扩张还是外来官兵向里进攻都困难重重,清军也就如同现在阿富汗的美军一样陷入伏击泥潭无法自拔。

说起来,最初挑起金川事端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其实也曾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他早年曾率当地土兵跟随名将岳钟琪入藏征战,并因功被朝廷授予大金川安抚司的头衔——根据《清史稿》的记载,“莎罗奔以土舍将兵从将军岳锺琪征西藏羊峒番,雍正元年奏授安抚司,居大金川。”安抚司是个从四品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局级干部。

收到周围土司们的投诉后,四川巡抚纪山于是下令出兵讨伐莎罗奔,但军队却中伏失利,川陕总督庆复亦出师不利。乾隆皇帝震怒,命曾平定云贵地区苗族叛乱的宿将张广泗为川陕总督统兵围剿,但两年内仍频频损兵折将:

广泗调兵三万,一路出川西攻河东,一路出川南攻河西。而河东一路又分为四,以两路攻勒乌围,以两路攻噶尔厓,河西亦分两路,攻庚特额诸山,刻期蕆事,阻险不前。

皇帝不得不再派其亲信、首相级的首席军机大臣兼保和殿大学士讷亲(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是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代替张广泗为统帅,但此后仍屡战无功死伤惨重,并导致纳、张之间推委倾轧而军心涣散:

会讷亲至,下令限三日克噶尔厓,总兵任举、参将买国良战死。广泗轻讷亲不知兵,而恶其凌己,故饰推让,实以困之,......官军动息辄为所备,师久无功。

其实乾隆皇帝这时候早已经知道了战争的难度,但就是抹不开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

上知讷亲不足办敌,谕军机大臣议召讷亲还;又念大金川非大敌,重臣视师,无功而还,伤国体,为四夷姗笑。密以谕讷亲,冀激奋克敌。居数月,师虽有小胜,卒未得尺寸地。

乾隆皇帝实在无奈,只好派出孝贤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他的小舅子)、助理宰相级的协办大学士傅恒为帅,并由与土司莎罗奔熟识的名将岳钟琪辅佐再行进剿,同时将争吵不休贻误军机的张广泗、讷亲统统革职治罪。

傅恒到来后攻打下了一些碉楼,但也充分体会到这场战争的困难之大,按他的估算,动用如此众多的正规军攻打这些高高耸立的堡垒完全是亏本的买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傅恒描述道:

仅在他自己所处的卡撒大营旁,当地人就筑了战碉三百余座,以半月攻下一座碉计算,要等多少年才能全部攻克?而且碉楼所处地形狭窄,清军人数再多也使不上力气,每攻下一碉,己方都必定要伤亡数十甚至上百人,综观大小金川全境,这样的碉楼岂止千百。

显而易见,如果真这样打下去,自己带来的这几万军队恐怕都要填了无底洞。

又战碉锐立,高於中土之塔,建造甚巧,数日可成,随缺随补,顷刻立就。且人心坚固,至死不移,碉尽碎而不去,砲方过而人起,主客劳佚,形势迥殊,攻一碉难於克一城。即臣所驻卡撒山顶,已有三百馀碉,计半月旬日得一碉,非数年不能尽。且得一碉辄伤数十百人,较唐人之攻石峰堡,尤为得不偿失。

但是俗话说“麻杆打狼两头怕”,清朝大军压境,莎罗奔土司也惶惶不安。做为曾与清军并肩作战的从前盟友,了解对方实力的莎罗奔深知地小人疏的金川根本无法长期与朝廷对抗,如果官军真的不计损失持续进攻,大小碉楼即使再多即使再坚固总有一天在劫难逃。

在这种情形下,莎罗奔的老相识岳钟琪单刀赴会,仅带十二名随从亲赴莎罗奔大营劝降,于是,在双方都做出保证后,乾隆十四年初,莎罗奔率头人们来到傅恒军营,举行了形式上的投降仪式,傅恒则代表朝廷宣布赦免莎罗奔及其属下。

就这样,第一次金川战争以一种相当戏剧性的方式草草结束,而在此前不久的乾隆十三年底,清军的两任统帅总督张广泗和大学士纳亲先后被皇帝处斩,曾指挥清军进剿的原川陕总督庆复也在乾隆十四年九月被赐自尽。

傅恒则继续官运亨通,被提升为大学士并代替倒霉的纳亲成为实际的首相,做为乾隆的救火队员,此后他又参与了乾隆前期的许多军事行动,直至最后病倒于征讨缅甸的军中不治而亡——与金川类似,缅甸也起源于普通边境纠纷但却被贪功的边臣故意扩大,乾隆屡屡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再次派出他这位精明强干的小舅子出征。

不过傅恒也并非完美,后人认为,正是这位“颇好奢靡,衣冠器具皆尚华美”的国戚宰相对吏治的放纵,才导致了和珅这样的大蛀虫出现:“后和相秉政,果以丛脞为风,以阘冗为能事,风俗因之日偷,实自文忠公有以启之也”。

顺便说一句,傅恒有个儿子很有名,他就是在许多野史被演义为乾隆私生子的福康安,号称“乾隆朝第一名将”,此人与藏区也有密切关系,我们后面还会提到他。

第一次金川战争后,莎罗奔土司在其有生之年遵守了对朝廷的诺言,十余年间基本太平,但随着他在乾隆二十五年五月病逝,金川又变得不安定起来......

(待续)

**********************************************************

说明:本文内容,主要来自笔者新书《东山顶上的酥油茶》。

通宝推:wien,foureyes,玉垒关2,奥森,上古神兵,dahuahua,忧心,雨辰老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