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灌水】看完了美剧《罗马》 -- 月色溶溶

共:💬278 🌺2248 🌵9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可以接着说说,关于东西方战争的特点。

孙子的军事理论体系,与西方最大的区别可能还是在哲学体系上。中国兵家和政治家,在治国治军和战争方面,首先求道,其次求法,末则求术。孙子提出的战争胜败的基本的五个因素,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国家大战略布局的军事家,这也就是兵者之道。当然《孙子》之中也有讲战争之法,也就是战略和军制这些,也包括后勤补给等方面。

但问题是,中国这套由道及法的学术体系,带来一个难学的问题,道和法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很容易因为理解有限而导致“纸上谈兵”,而真正简单易学的“术”也就是战术的东西,中国兵家似乎讲的很少,另外,即便学过术,没有道法指导如何使用,到头来也会变成硬搬战例,落得类似马谡的下场。所以中国的兵家总还是要靠天赋,虽然有一堆堆的兵书,光看也没用。

罗马人在大战略方面,受了希腊人的影响,神秘主义倾向太重,研究的就少,这似乎也是神权强大的国家的通病。但希腊在后期争霸中,积累了一些外交行动的经验,不少历史学著作留下很好的外交战例,可供学习。另外,希腊还是有色诺芬《长征记》这样的战记,这种书虽然带有一定的演义色彩,没有《孙子》、《司马法》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供天赋较高的兵家学习“术”并进而自己总结法甚至道的东西,还算合适。后来努尔哈赤学《三国》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中国的兵学,退避和逃是不同的,刘邦打仗真的不行,对上的项羽和匈奴冒顿单于的战术素养和战斗力又太可怕,所以每每接战不利,只能逃,纪信等纯属白死。白登之围,刘邦轻车急进,和步兵脱节,被匈奴切割包围,幸亏屡出奇计的陈平,利用单于阏氏的女人特点,才算放了刘邦一马。因此战术上知道战而难胜,退避甚至是用大范围机动绕到敌军薄弱,或者是用“三师肆楚”这样的国家战略级别的袭扰战法,在中国很经典的计谋。但如果准备主力决战,打到一半跑路了,这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了,即便是主公如此,不能惩处,也绝对是不光彩的。

孙子讲慎战,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尽量调动敌人,不该打就不打,可退可避,避实击虚。战国之后中国军队的追击能力以明显提高,如果贸然接战,不利欲走,很有可能就要被敌军追杀几十里甚至百里。项羽之所以屡次打跑刘邦却不能灭,也是因为汉军在布势上远超过楚军,项羽多次都是长途回援,兵力有限,能打赢已经是奇迹,楚军不是不想追,是实在没气力再追。

罗马人没有这么复杂,也是因为最初对上的萨宾人甚至是统治了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的战斗并不复杂,罗马缺乏骑兵,动员民兵缺乏训练也就不能发动追击,因此复杂的战术战略机动无法进行。但罗马初期的外交行动很有水准。

直到碰上汉尼拔,罗马人在兵制成熟的同时,有机会在失败中学习战略。罗马最经典的退避战术,费边战法就是被汉尼拔逼出来,后来大西庇阿的西班牙和非洲征服,对罗马人而言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凯撒、庞培、吴大维都有过避敌锋芒的战例,可见罗马人已经从费边避战而瓦罗贸然出兵坎尼招致打败上,学到了退避比被敌军逃亡逐北要强的多这样的教训。

因此我觉得,不能单纯说东西方战争因为文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造成不同表象的原因主要还在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如果研究中国和希腊罗马的战争,会发现在双方政治和经济情况接近的时候,会有很多相同的表现。例如中国周和春秋的车战,与希腊的民兵重装方阵,看似完全不同,本质都是逐渐落后的奴隶主阶级顽固的试图继续统治战场的一种方式,这个我在当初谈车兵的帖子中谈到过很多。而到奴隶制末期和封建制早期,东西方的作战主力都是步兵,通过军功和严刑峻法的萝卜加大棒,将一群群农民或农奴驱上战场。不过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变态封建主义的道路,所以和罗马与之后蛮族西欧的发展完全不同。但在比较好表现了封建制的日本,武士的战争体系与欧洲骑士的作战体系也有很多令人意外的共同点。

通宝推:阴霾信仰,铁手,不打不相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