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范吉利斯-1492 征服天堂 -- 雪个

共:💬10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想到NewAge,这么快就变成史诗了

这哪是史诗的气派,史诗又哪有这么气派。

史诗可没有那么奢侈,操把单弦、持块竹板,就成了。那是一副随时随地为工农兵服务的架式,一切从简。当年殷承宗倒是抬了一台钢琴,上了天安门广场,这年头油价这么贵,要是想经常的话,可就得准备破费了。殷承宗的做法虽然另类,却也开了先河,那些“三高”、图兰朵们,要等到大家都小康了以后才轮上,而且还得在天安门里面圈着。诗史的气派,其实多半是相对于十四行诗之类的短行诗而言的。

觉着写文的人是想说乐曲所刻意表现出的宏大、庄严,那应该与曲中的宗教音乐成分有关。合唱是宗教音乐中经常采用的形式,通过人的和声和特定的曲式,将人摄入宏大、庄严的氛围中去感受神圣。从亨德尔开始,作曲者就惯使这招了,以至《哈利路亚》连国王也要站着听。曲中电声部分构筑出过分宏大的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陌生、荒凉的星球,合唱部分则有如游荡于这空间的灵。有某种信仰的人应该欣慰了,即使在Conquest of New Planet的时候,主也与之同在。西方人的征服总是和宗教密不可分的,先遣队中常常可见传教士的身影,甚至有些就是宗教人士参与谋划、发动的,比如十字军东征。

曲中的吉他和箫笛将人们带回了地球,吉他是西班牙,箫笛是印地安,要不然真是没法联系到哥伦布身上去。如果把吉他换成二胡,箫笛换成管箫,再加上电声部分,您是否会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您再等等,先别急着哭,如果再把去掉的合唱部分,换成佛乐中唱诵真言的声音,会否顿觉禅意深邃、梵音缈缈呢,一种“大喜悦”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吧。

写NewAge的人,很多时候还是拘泥于器物、形式,这和现代抽象画依赖于自创的某种符号体系看起来差不多。这并不是说有什么不好,它其实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这种音乐是在头脑中流动的音乐。还有一种是在心底流淌的音乐,我更喜欢从心底流淌出的声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