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之川藏屠夫:赵尔丰开边二三事【下】 -- 京华烟云AMIP

共:💬103 🌺6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信仰和宗教往往并非一回事儿

马克思主义常说宗教是一种麻醉品,其实不无道理,长久以来印度人一直沉浸于心灵的冥想,对外界漠不关心,甚至逆来顺受,以今生的苦难来换取来生的幸福,这无疑是帝王们相当喜欢的一种调调儿,对于战乱中饱受苦难的人们也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从南北朝开始,印度过来的佛教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另外,佛教与“中国特色”结合得比较好,产生了大量的本土流派。

西方对宗教的看法通常与超自然力量或权威如神、上帝、灵性等相关,而这种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从商代以后就不太被中国人感冒了,也就是从西周开始中国人的思想更倾向于理性而非感性,当然这种理性更多出自于经验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或者说咱们通常相信已经被事实证明有效的事情,而非逻辑上合理的事情。

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儒家信仰,按照西方的标准肯定算不上宗教,除少数将孔子神化了的儒家个别流派的信徒外,更多的中国人相信圣人孔子并没有超自然的力量,他并非基督或穆圣那样的或先知,而只是先圣先师,或者说是导师。(其实佛教的初始阶段也差不多,释迦牟尼更多被认为是指导信徒修行的导师,而并非后来那样神通广大的佛祖。)

当然了,后来也有学者把以人为中心的儒家信仰称为“人宗教”,以区别于西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至于将孔子封神封圣,那时后来帝王们的事情,而文曲星下凡之类的故事更多应归于民间传说。

至于大家每逢过年都回家等行为,当然与临时抱佛脚不同,或者或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风俗或习惯使然,而后者则是对待宗教的实用态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