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汉武帝杀掉钩弋夫人的思考 -- 温相

共:💬3 🌺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另外两个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

当时在水木历史版讨论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这两个观点,现在再说说:

1、汉武帝是因为钩弋夫人有作乱的“条件”而非作乱的“事实”而杀她的。

同样的事件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就变成了残忍、多疑的表现,比如宋高宗杀岳飞、朱元璋杀功臣等,为什么偏偏汉武帝此举就被视为是英明的举动呢?这个是很值得思考的。

是不是为了国家利益,就可以对那些掌握权力(或者有可能掌握权力)的人进行不需要事实证据的处置呢?这个颇有点“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味道。

2、斩杀后妃是否有利于维护皇权或者说国家的稳定

这个是很难说的,先看以下几个例子:

1、昭帝朝初期本身并不安分,上官杰的叛乱就闹得很大,而上官杰是有外戚背景的

2、北魏立其子杀其母的政策并没有阻止后妃的干政

3、历史上后妃、宦官问题最少的朝代宋朝,恰恰没有对后妃、宦官采取一些所谓的一刀切的“死命令”。

在缺乏科举制度的汉朝,皇帝可以依赖的人并不多,而外戚由于母舅关系,相对还是比较可靠的,至少比军阀或者宦官可靠。这也是汉朝一直依赖外戚的原因。汉武帝杀钩弋夫人,最多是断了钩弋一族对皇帝的影响,但并不能阻止其他利益集团借机掌握朝廷的大权。前有上官杰,后有霍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没有什么“保治百病”的灵丹,杀几个人,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这些人多出来的权力还需要重新分配,如果分配不好,几年内又会出现新的强势集团,说到底还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皇帝年幼或者能力一般,则应多依赖正规渠道获得的文官(比如科举、凭资历晋升等),皇帝成年后,如果能力较强,则可在王族、外戚、宦官、士族、寒族、军官等多个集团之间取得平衡。至于在仅仅因有作案的条件就杀之以绝后患,更像是一种赌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