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张学良的所谓生活作风问题兼复无斋主人与起轩 -- 温相

共:💬94 🌺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雕兄好文章,分析得透彻

小张这个人,为人确实是比较坦诚,直率,待人有情有义,不肯轻易负人的。这一点,当时同他打过交道的各类人物,无论国方,共方,无论对西安事变持肯定态度,否定态度,对小张的为人,可以说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蒋夫人在西安事变回忆录中,曾经提到她和宋子文要去西安谈判,当时南京有人说你们不要去,去了一定也被张,杨扣留,蒋夫人当即斩钉截铁地说,“以汉卿之为人,绝不至如此。” 这至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张的人品。

小张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于凤至对他的“风流韵事”比较宽容,大概起因于一件事情,于生过一个孩子以后,曾大病一场,几乎挺不过去,当时就有人对张学良建议,说于有个表妹,你是不是娶她,这样也好照顾孩子,张当时说,人还没有过去,怎么能谈这个呢?后来于病好,大概因为这点,于从不管张在外面的事情。

张也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九一八的责任,整个中国几乎都在说,是蒋的命令,是那封电报,可是他却对唐德刚说,绝对不是,是他自己的责任。张晚年为哥伦比亚大学再次口述历史的时候,执笔人张之宇姐妹继续追问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张说,“(指自己)平时作威作福,一旦有事,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哪有这样的事情!”。

曾替张学良掌管东北银行和东北大学的学者宁承恩,在其回忆录<<百年回首>>中提到过另外一件事,当时的东北银行,是张家控股的,918事变以后,被日本人控制,但是关内仍有部分储户。按法律,战争引起的变故,银行完全可以不支持这些人的存款的,但是张当时指示宁,仍然想方设法,支付这些储户的本息。张做事情,总是想力求漂亮,这是宁在回忆录中的评价。

在中原大战以后,到918事变以前, 张控制华北,节制29路军宋哲元等部队,军饷支持,总是尽量满足友军的要求,从没有苛克的情况,918事变以后,全国舆论汹汹,但华北各非东北军部队,却基本上仍然支持张,直到张下野,辞职,宋哲元接受平津,但张在任时所任命的官员,宋仍旧全部留任。 后来留在华北的少量东北军部队,宋仍然为其负责开支,西安事变前夕,张将其调到西北,宋也不闻不问。

学良出身军阀家庭,有军阀气息是不免的,但是时代大潮下,也会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宜师宜友”,“茂辰即我,我即茂辰”,曾为同盟会员的郭松龄。当时旧军人出身的人,沾染很多坏气息,比如毒瘾(张自忠将军也就是一例)的人相当多,这个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就此说明此人人品多么恶劣。军阀出身的旧军人,良猷不齐,有张宗昌这样的流氓,也有陆小曼的前夫王赓这样通情达理的好男人。 老张是土匪出身,但做事也不那么夸张,小张从小受正规教育,平时接触的军政界之外的朋友,以基督教青年会的朋友居多,也给他很多很好的影响,当时也就是教会的朋友,带他去天津南开,听张伯伶教授的演讲,一句“中国不亡,因为有我”,即令年轻的学良振奋不已。当时的青年,有几个不爱国的,走上不同的道路,很多时候是出身,运气,机会决定的,不能说是“军阀”,就一定都是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的流氓和变态。

总之,小张这个人,或许政治权谋尚不够成熟,能力也有欠缺,有过918事变那样的重大失误,而对西安事变,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必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但是,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怀的爱国者(张自己晚年也表示,什么功臣,英雄之类的称号不敢当,但是“爱国者”这个头衔,还是愿意接受的),为人也是光明磊落,敢做敢当,有情有义的,这个,从所遗留的历史档案,亲历者的回忆录,不论是来自共方,还是来自国方的资料来看,基本上都是支持这个看法的居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