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张学良的所谓生活作风问题兼复无斋主人与起轩 -- 温相
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老蒋能够那么干脆地调动地方军阀的资源?能够那么干脆利索地把陪都迁到重庆?一旦和其它军阀产生了矛盾,在日本人的推波助澜下,会演化出什么局面?“两广事变”这个名词你听说过没有?
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还能象后来那样克制、双方都避免撕破最后的一层脸皮?国共双方的总的战略合作态势能够建立么,建立后能够经得起错综复杂的矛盾的检验么?
没有了这些,老蒋丢掉了统治的核心地带沪宁杭,然后再丢掉了武汉广州,会面临什么局面?
日本人策划进攻武汉广州,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就是给予老蒋沉重的打击,以期逼降国民党政府、迅速结束战争。日军对武汉的战略地位的判断、对蒋记政权的判断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当时武汉广州对蒋的政权的重要性从下述两个侧面可见一斑:大量从上海内迁的工厂,当时都在武汉周边重新安置,在武汉会战期间又不得不二次内迁、前往重庆(这次内迁之仓促和紧张,从当时抢运积压在宜昌的大批物资入川就可见一斑了)。而广州,是当时中国外援物资唯一的海上运输线――考虑到蒋记政权在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特别是对持久战争极端重要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体系上堪称拙劣的表现,外援物资通道对蒋记政权持久抗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意思的佐证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糜烂最迅速最彻底的阶段,正好是缅北失陷、全部外援仰赖一条高成本的驼峰航线半死不活的拖着的那几年;而豫湘桂会战的活剧,恰好就是对这种糜烂最有力的背书。
日本人唯一失算的是:武汉会战并未真正实现预期中的给予蒋记政权的最后一击――武汉广州丢了,老蒋的正规军损耗严重,但是他还没有投降。相反倒是日本人自己,陷入了占领区扩大、兵力不敷使用的窘境,战争的持久化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这让他们始料未及。由此直到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为止,正面战场上的历次战役,日军大本营――中国派遣军,都不得不在“不扩大占领区”和“积极进攻以促使重庆军的崩溃”这一对矛盾中苦苦挣扎、不得解脱,而其间体现这一矛盾的最具有戏剧性的例子,就是攻占宜昌……那个精彩啊,展开来又得长篇大论,还是算了。
btw:顺便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老蒋拿精锐部队在松沪战场上那样的拼法,就是大傻B,简直是在犯罪!嘿嘿,松沪会战后期的那个精彩啊……南京防御战的那个可笑啊……
无知不是过错,可是拿着无知当个性,好像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举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