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介绍毛主席、周总理的巴以路线 -- 达雅

共:💬73 🌺537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也来参考一下

很久以前一篇“以色列和中国友情之内幕”贴的辟谣贴中关于中以建交部分的节选,或许多角度看会更全面吧。以色列承认大陆中国比较早,无非也是利益考量罢了。

3、中以外交关系

  以色列确实不曾谋求与“中华民国”发展外交关系,其原因有二:一是以色列建国之日正是“中华民国”败退台湾之时,精明的以色列政治家自然不会去给失败者“送温暖”的了;二是虽然民国政府也曾对犹太难民有所声援,但是对二战后的中东问题有所了解之后,在1947年11月联合国讨论关于建议以色列国的“分治决议”之时本打算投反对票,后在美国的强力施压和犹太社团的多方打点之后才投了一张弃权票,并未赞成,因此以色列对其大有不满,而当时的中共当局却对以色列建国大声叫好,以色列自然也就乐意与新政权建交了。在此还要冒昧置疑一下,该帖作者在这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到底想说明什么?难道巴勒斯坦曾有过谋求投靠台湾当局吗?

  但是,中以两国的建交历程却是千回百转——本来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即正式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开始商谈建交,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以色列停止对华建交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国虽重新开始接触,但以色列却担心影响和美国的关系而表示冷淡。1954年9月21日,以色列在联合国表决支持美国提出的不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会议议程的决议案,中国因此决定调整中东政策,转而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关系,终于被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广大亚、非、拉国家“抬进联合国”。

  1956年10月,以色列与英、法合伙入侵埃及,中国严厉谴责,双方关系中断。此后以色列转变对华态度,多次示好,中方则囿于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而反应冷淡。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以,中国热烈支持,开始改善对以关系,以色列则于1985年重定对华政策,决心打破僵局,争取尽快建交。1992年1月24日中、以终于正式建交。

  由此可见,在中以建交问题上,首先是由于以色列怕得罪美国而摇摆不定,以致错过时机,后来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误再误,这根本不存在什么“忠心”、“负心”的问题。

全文在此:中国和以色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