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华民族抗战中的三大罪魁祸首 -- 温相

共:💬214 🌺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革期间,于天放亲口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他的诗句

他说的真假,我无从考证.

但于天放爱舞文弄墨是有名的.除"牢门脱险记"外,他在下放到牡丹江地委当专员时(胡立教是第一书记),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有一次写诗称赞"小秋收",在文革中还成了鼓吹"三自一包"的罪行.

于天放有三子一女,二儿子于少雄上中学时在其父的逼迫和指导下,也写了许多歌颂"抗联"的诗.有些诗写的相当好.

现在对这两句诗的出处似有四种说法,一是李兆麟的诗句,二是杨靖宇的歌词,三是"有人",见转贴如下:

"正如彭真同志所说:在我党的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有三个:一是红军万里长征,二是赣南游击队,三是东北抗日战争,其中最困难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刚开始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兵力一度达到11个军,抗联战士4万多人。但日军一方面采取了野蛮的“坚壁清野、篦梳山林、归屯并户、匪民分开”的大扫荡政策,焚毁老百姓的家园,断绝老百姓对抗日联军的支援;另一方面动用各种手段,不断追击抗联队伍。随着日军对这支东北抗日主力军的疯狂镇压,抗联战士的人数不断缩减。对抗联战士来说,更大的挑战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太艰苦了,那时我们缺衣少吃不说,冬天零下四十度,我们还不得不穿着单衣在山上躲避日本鬼子。有人编了首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森林山沟是我房,草地石洞是我床;树叶茅草是我被,火堆是我亲爹娘。铺着地,盖着天,爽露当衣穿,风雨当便餐’。这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天冷和缺少棉衣,不少战士冻掉了手指和脚趾,还有的甚至被冻死了。夏天也好不到哪里,山里各种虫子那叫个多,很容易就被毒虫或者猛蛇咬到,没有药品,我们就不得不学会自己识别和敷用草药。”

四是李兆麟,于天放和和陈雷共同创作了

《露营之歌》抄录如下:

《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战士们!热情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哟!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

  黑暗一扫完。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

  片刻息烽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气侵入夜难眠。

  火烤前胸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

  夺回我河山。

我不知道杨靖宇和李兆麟还写过什么诗.据我对于天放的了解,我倾向于相信,那两句诗出自于天放的笔下.但我无从证明.

于天放的大儿子于少杰留苏回国后,取了一位"党员姑娘"(他本人当时只是团员),在北京工作.他的二儿子少雄,三儿子少农和大女儿现都在哈尔滨.于天放的老伴儿姓刘,是个小脚家庭妇女,只做过幼儿园的园长.于天放在文革中惨死后,老太太一直跟着二儿子少雄过.现在应已做古.从于天放的"诗人"儿子于少雄那里应可找到一点线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