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狮之舞——唐蕃英雄记【壹】 -- 京华烟云AMIP

共:💬184 🌺18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无可奈何的初唐》之《12、甲木萨再来》

《龙狮之舞——唐蕃争霸英雄记》之《二、无可奈何的初唐》

《12、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甲木萨再来》

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在赤玛蕾太后的亲戚兼亲信、重臣尚赞咄热拉金的率领下,吐蕃千余人的庞大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

史载吐蕃方面对这次迎亲极为重视,甚至专门派人来中原提前学习汉语,“先遣使来此迎公主,兼学汉语。”这个翻译官很可能在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双方确定婚事后就过来了,此人在中原史书中也有所记载,他的名字叫做悉腊,其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即使与中原人辩论也丝毫不处下风,比如《旧唐书.吐蕃传》说:“悉腊颇晓书记,先曾迎金城公主至长安,当时朝廷皆称其才辩。”

为了确定究竟派谁护送公主进藏和亲,唐朝方面出现了极其雷人的一幕,大臣们争来抢去,但并非是为了争夺护送公主的荣誉,而是恰恰相反,他们都在拼命把任务推给别人。

中宗本打算派遣当朝宰相、门下省最高长官侍中纪处讷为送亲使,但老纪“坚辞”,死活就是不肯去,由于他是势力庞大的权臣武三思的姐夫,中宗也不好撕破脸过于相逼。

好脾气的皇帝没办法,又打算派另一名宰相中书侍郎赵彦昭前往,赵彦昭同样吓得够戗,为了躲开这个可怕的差使,他秘密给中宗最宠爱的女儿安乐公主送礼,托公主给自己说了几句好话,终于使得对女儿无所不从的皇帝取消了这个任命。

最后,一名级别稍低可能也没太多门路的官员哭丧着脸,被迫接受了皇帝授予的凭证——代表外交使者身份的节,他就是倒霉的左卫大将军杨矩。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丁丑(阴历二十五日,阳历为2月28日),无奈的杨矩只能“拜受诏”,当月己卯(阴历二十七日,阳历为3月l日),中宗亲送公主至始平县,于是发生了前面提到的那幕依依离别。

这场送亲,规格之隆远胜于前朝文成公主。《全唐诗》中保留着不少这次即席而赋的诗篇,皆以《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为题,大臣们为了应和皇帝的心境,诗歌的意境都极其悲伤。

太子詹事刘宪在诗中写道:

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歧。

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

旌旆羌风引,轩车汉月随。

那堪马中曲,时向营中吹。

工部侍郎李适的诗是: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

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

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宰相李峤的诗则更加悲凉: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

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正月二十九日(阳历3月3日),十三岁的小公主哭别皇帝,在唐朝送亲队伍和吐蕃迎亲队伍的簇拥下,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其实,根据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推测,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汉文史书中记为弃隶缩赞)在双方确定和亲时的公元707年仅止四岁,即使到了迎娶金城公主的公元710年也仅有七岁,根本不到结婚年龄,所谓和亲不过是化解两国邦交的一种政治仪式而已。

比较搞笑的是,后世的藏族史书如《新红史》、《吐蕃王臣记》等都记载说金城公主其实是要嫁给赤德祖赞的儿子拉本王子,但后来却被公公赤德祖赞所霸占,从当时赤德祖赞的年龄来看,这无疑是无稽之谈。

而唐朝人似乎也并不了解吐蕃的真实情况,比如《旧唐书吐蕃传》说赤德祖赞是七岁登位的,至此已经十四岁了,因而很可能吐蕃人向唐朝有意隐瞒了赞普的真实年龄。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吐蕃人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大唐的公主,是为了用这场联姻的盛大声誉缓和国内的紧张局势,转移人们的视线。

说实话,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媳妇和自己七岁的小丈夫,这两个雷人的形象摆在一起,恐怕多数人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个词——童养媳。

唉,我们可怜的奴奴啊!

一年后的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已到达吐蕃的金城公主突然被告知有一名来自唐朝的使者求见,思乡心切的奴奴自然火速召见了他。但是,这位使者告诉她,派自己来这里的并非公主原来的养父中宗皇帝,而是她的新养父睿宗皇帝——公主的这位叔祖专门派来使者宣布,他将仿造已故兄长中宗的先例,正式过继奴奴为自己的女儿。

悲痛欲绝的奴奴根本无法知道,公元710年3月3日她和养父挥泪而别,而仅仅四个月之后的7月3日,对她关爱备至的中宗皇帝就被他最爱的妻子韦皇后和最宠的女儿安乐公主一起谋杀于宫中。按照唐朝官方史书的记载,只是因为忍无可忍的丈夫对老婆偷汉子的行为嘟囔了几句不满,与此同时,女儿要求得到史无前例的“皇太女”头衔破天荒地没有被父亲批准,便导致这对狠心的母女联手动了杀机。

但仅仅才过了十八天执掌朝政的瘾,这对被后世认为丧心病狂的母女就又死于自己两个野心勃勃且实力雄厚的亲戚——临淄王李隆基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合伙发动的一场兵变,随后,李隆基的父亲同时也是太平公主哥哥的相王也就是睿宗皇帝再一次登上了皇位。

唐睿宗李旦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享年五十四岁的他并不算太长寿,但其一生中却两次登上皇位又两次退位,他不仅有一个皇帝父亲、一个皇帝哥哥和一个皇帝儿子,而且还有一个空前绝后的皇帝妈妈,这种奇况即使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创造了孤例。

想当年,他的哥哥、任人唯亲执意要封老丈人当宰相的中宗李显被母亲武太后轰下皇位,当时还是豫王的李旦第二天随即登基。在皇位上当了六年的摆设后,他于公元690年宣布顺应天意民心,将皇位让于母亲,找到台阶下的武则天女皇心满意足,随即封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为皇嗣并让其改姓武,名字也改为“轮”。

此后,李旦与自己的儿子们以及众多李姓王爷们(其中就包括金城公主的父亲李守礼)一起,被女皇软禁在宫中,成为武周王朝的高级囚徒。

公元698年,众望所归的李唐皇族最年长的嫡皇子李显被母亲赦免回京,李旦立即识趣地提出要把皇嗣之位让给哥哥,鉴于儿子态度十分坚决,再次得到台阶的武则天便顺水推舟允其所请,李显遂成为太子,李旦则被改封为相王。神龙政变后,中宗皇帝加封自己的这位同胞弟弟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后来又立其为皇太弟,而早已看透世情的李旦则深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道理,于是坚决推辞,对这些高处不胜寒的头衔一项也没有接受。

也许正因为他这种凡事退让的态度,李旦在充满血腥与阴谋的武周以及韦氏当政时期尽管屡遭当权者修理,但最后仍屹立不倒,后来北宋的官场老夫子司马光对他赞不绝口,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当然,至于这位相王是无欲无求真谦让还是迫于形势假谦让,那就仁智互见了。

现在,据说事先对兵变毫不知情的李旦被儿子和妹妹推到了前台,再次当上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君主。但这位新皇帝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几天,因为很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个曾经的盟友就因争权夺势而变得剑拔弩张,搞得身兼父亲和兄长双重角色的睿宗皇帝左右为难。

到了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刚当了两年皇帝的睿宗实在不胜其扰,干脆宣布传位于太子李隆基,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当然,为了避免彻底失去地位,李旦还留了一手,不仅仍自称“朕”并五天一朝,而且要求三品以上朝廷官员的任免以及重大刑狱仍要由自己这个太上皇来定。

同年同月,朝廷宣布改元为“先天”,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这个被称为“三郎”的年轻人登上了自己梦寐已久的皇位,但这个新皇帝的心中恐怕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感到如芒刺在背,因为他清楚,紧盯着自己一举一动的不仅有上面退而不休的父亲睿宗,而且还有身旁那个相当强势的姑姑太平公主,史载当朝的七名宰相中竟然有五人属于太平公主一派,“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

就在这时候,朝廷收到了一封有趣的奏章,里面充满了对加强皇室成员亲情关系的深切思虑,它建议说,为了让嫁入吐蕃的金城公主洗澡方便,不如把河西九曲之地送给吐蕃吧,“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以解公主的思乡之情。

现代人读到这里也许觉得好笑,想那唐朝女子尽管以胖为美,但金城公主究竟有何等体积,竟需要偌大河曲(包括现在青海省东南部以及甘肃甘南州和四川阿坝州相当大一片地域)来洗澡?其实,所谓“汤沐之所”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概念大致和“嫁妆”或“陪嫁”差不多,这个词来源于周礼中的“汤沐邑”制度,本指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

这位狗拿耗子的上书者是鄯州都督杨矩。一年之前,正是这位时任左卫大将军的杨矩被迫从中宗皇帝手中接过了使节,成为护送金城公主进藏完婚的送亲使。但一行人到了吐蕃,随后发生的事情却相当令后人疑惑,史载“公主既至吐蕃,别筑一城以居之”,也就是说童养媳到达目的地后并没有和小丈夫马上成亲,双方反而分居了。

一种说法认为这其实不足为奇,可能是吐蕃王室的一种传统。因为按照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当年文成公主到达吐蕃后也没有立即与松赞干布住在一起,直到松赞干布死前三年两人才同住。我们知道松赞干布死于公元649年,也就是从公元641到公元646甚至到公元647年的这六七年间,文成公主没有和丈夫松赞干布住一起。

另一种说法则充满了阴谋的味道,认为这很可能是赤玛蕾老太太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掩盖当时还不到十岁的小赞普尚未成年的实情,以免唐朝认为吐蕃骗婚而产生变故。于是,吐蕃开始执行起漫长的“萝莉正太养成计划”,一直到几年后藏王终于勉强成年,才让两人正式完婚。

我们以前说过,在藏语里对文成公主有个专门的尊称——“甲木萨”,“甲”意为“汉”,“木”意为“女”,“萨”意为“妻室”或称“氏”,合意为“汉族王后”。其实,“甲木萨”这个词在藏语里往往是文成和金城两公主的合称,而对于这第二位来到吐蕃的“甲木萨”,她以后的日子显然并不会轻松。

但这些都已经和杨矩没有关系。执行完送亲任务回来后,杨矩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香饽饽——正被青藏高原折磨得毫无头绪的朝廷顺理成章地认为他是吐蕃问题专家。对于这样一个人才,皇帝自然要人尽其用,于是杨矩便被任命为鄯州都督。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前面讲过,刘仁轨就曾以宰相的身份出镇鄯州,而老刘所陷害的李敬玄宰相也在青海之战前担任过此职。

正是在鄯州治所,杨矩上书说出了那个充满爱心的建议,既然是这位了解吐蕃的专家所提出的,它肯定很有道理,忙于内斗的朝廷无暇多想于是应允。现在已经很难判断,最终拍板的究竟是有位无权的玄宗皇帝,还是他的老爸、不甘心全面放权的太上皇,亦或是他那位权倾朝野的太平姑姑,但很显然,他们那时候都没把它当回事。

这几位当事人,包括当初提出建议的杨矩在内,他们很快全都遭到了报应。

关键词(Tags): #唐中宗#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唐玄宗#杨矩通宝推:foureyes,玉垒关2,dahuahu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