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王朝的覆灭 -- 咚咚锵

共:💬208 🌺1180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的清代钟表是外国人带进来的自鸣钟,照抄的

发明钟表的时候要用数学计算才行。修理或拷贝的确不必学数学,只要照抄即可,这就是拿来主义。高铁就是不知道人家的设计思想,以为照抄线性放大拿零配件组装就可以了,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活塞,你说的拉风箱是消耗能量的而不是输出动力的活塞,所以不是中国人会造动力机的表现,和双向活塞的使用没有关系。当时世界各国都用挤压式机械鼓风,但用蒸汽膨胀推动活塞产生能量独此英国人。

东西方用活塞式鼓风机,据记载都是1600年左右。而西方人还在管风琴上用了双向活塞。活塞式鼓风机后,西方人还用于制造新乐器,中国人有没有这类乐器?从而有另类想法将活塞概念从鼓风到反过来产能,中国人就没有达到这种突破。

此活塞非彼活塞也。

至于火车的蒸汽机不用冷凝器是空间限制的因素,无法安装液冷冷凝器,而且由于火车烟囱高度限制,采用蒸汽排气带动锅炉拔风是火车取消冷凝器的主要原因。有冷凝器的蒸汽机可以循环使用水,产生蒸汽的水必须经过软化去离子处理,没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要不停补充软化水,运行成本就高了,而且无法在干旱地区使用。

封建时代的中国人无法做到材料创新,只能局限在木竹之类的自然材料上,不仅仅无法提高机器强度,也无法制造乐器,钟表等精细机械,久而久之,中国的技术逐渐同西方拉开差距,最后出现义和团的大刀面对马克沁机枪的地步--要知道马克沁机枪等自动武器的退锁机制就是由气动活塞推动的。

同样一个活塞,在西方人手里衍生出这么多的用途,是仅仅西方人运气好还是他们有一套机制使得一个发明可以举一反三乃至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