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柯木的选择: 维族孩子在内地的经历 -- 洗心

共:💬167 🌺1030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汉语是强势工商业语言

在中国,汉语是最强势的工商业语言;在国际上也是强势工商业语言。

在国内从事工业制造,商业交流,你不懂汉语,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不断上台阶,国际贸易和国际工程输出也给懂汉语者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上升空间。

教大家学习强势语言,是给大家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上升空间。弱势语言,一方面可以选择自强自立,努力成为比汉语更强大的工商业语言,成为能更好的用来盖房子修路,造汽车造轮船造机器的语言。

比如日语,20年前是比汉语更强大的工商业语言,在国际上有更多的人学习日语。

另一方面,弱势语言和文化,也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安贫乐道。比方在印度,英语是强势语言,本地语言是弱势语言。只会讲弱势语言的群体,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但大家心态好,天天也快快乐乐的。

汉语这么多方言,方言之间差别巨大,在欧洲可以当作不同的语言,最后不也都统一在普通话下面了吗?

英语在国际上是比汉语更强势的工商业语言,家长都拼命逼孩子学英语;大城市白领下班后也不断充电,学习英语,以期望下一代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周围有不少少数民族同事和朋友,满族蒙族回族鲜族的都有,只要语言水平足够胜任工作要求,最起码在北京这个地方,民族身份对事业发展和升迁没有任何关系。(回族略有特殊)。

汉语今天的强势,也不是凭空得来的,汉语,也曾经面临被现代化所淘汰的压力。

为了适应西方文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汉语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以音译外来语,到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构词系统,以便捷准确的翻译和学习西方的工业、科技和社会成果。以至于到今天,汉语比英语等西方语言,更适于大规模培养高质量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这是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最被人忽视的秘密武器。

在50-60年代,为了应对机器输入的挑战,汉语面临着文字是否需要拉丁化的压力。这是汉字生死存亡一个很关键的砍,一直到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输入法的完善,汉语才跨过这个生死存亡的门槛。

而汉语今天的强势,后面是无数普通的劳动者,用心血和汗水,一点一滴建设起来的。在这个强势语言的背后,是修马路修铁路修水利,一头汗水一头泥水的农民工们;是条件艰苦的血汗工厂里,缺少假期,一天干十个小时的打工仔们;是牺牲休息和娱乐时间,刻苦钻研和学习,突破一个个科技难关的科技工作者们;以及在语言不通,各国的歧视、刁难和贸易壁垒下,将中国制造卖到全世界,甚至一下非常危险国家的中国商人们。

汉语一步步走向强势,没有人施舍过,只不过应了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有些少数民族JY,天天叫唤自己的语言、文化是多么的优秀和高贵。说句实在话,我心里对他们,是充满了鄙视和蔑视的。吹嘘了半天,那些所谓的优秀的、高贵的语言,别说用来造机器了,就是写一篇机器的使用手册,都不能胜任。你那些优秀的、高贵的语言和文化,在现代化面前露出了原型,不过是面临被淘汰的原始文明。

有些民族,一半的青少年在寺庙里,不读书,不工作,又不好好学习佛教的四大皆空,天天怪汉人,这不对那不对,汉人过于物质化,毒害了他们高贵得不得了的文化;汉人没有让他们富裕,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物质化享受。作为一个汉人,真的是很无语。

一个人,自己不能自强自立,又没有自知之明,谁也救不了他,一个民族也一样。

通宝推:春临,红军迷,南人北相,换了人间,枫叶旗下的秦军,废话多多,夜未央,方恨少,巴特尔,镭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