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一些经历 -- 余风

共:💬50 🌺10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个大马华人的回忆(4)

外祖父的生平(上)(根据母亲的讲述整理)

小时候的外祖父

外曾祖母跟外曾祖父选择在东甲安居落户后,外祖父就出世了。外祖父还在襁褓中时,外曾祖母根本没条件坐月子。白天,外曾祖母忙着刨椰肉,晾椰干时,外祖父就睡在椰树底下;夜晚,外曾祖母一面用脚推动摇篮。一面双手忙着剥槟榔。母亲说:外曾祖母常常提起,幸亏外祖父乖巧,很少哭闹,减轻了不少压力。

当时,外曾祖父在园里打工,外曾祖母白天替人刨椰肉,晾椰干,晚上就剥槟榔。起初都没有一间像样的居所,只能用“亚答”叶勉强搭一间茅屋安身。茅屋就搭在别人家的椰园旁,每个月还得缴交租金。

外祖父三岁时,二叔公也出世了。三岁的外祖父喜欢帮忙剥槟榔;当然,三岁的他,剥槟榔是一种游戏,那里会了解那是劳动。有时剥着剥着就这样伏在桌子上睡去了。

七岁时,三叔公也跟着出世了。七岁的外祖父,已成了外曾祖母的得力助手。不但会帮忙照顾小弟弟,而且,每当碰到阴天,眼看就要下雨了,他会带着四岁的二叔公,把晾在油布上的椰干拖拉进屋里。外祖父往后拉,二叔公往前推,两兄弟哼呀哼呀,吃尽奶力硬是把椰干拖拉进屋里。外曾祖母眼泪都流出来了,两兄弟那样董事,外曾祖母说是自己命水好。

外祖父八岁时才开始进师塾上学。虽然贫寒,但外曾祖母千方百计都要让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因此,外祖父的第一本本子和第一支铅笔,是外曾祖母赊账来的。由于贫穷,买不起鞋子,外祖父赤脚上学。上学第一天回来,外祖父的脚都红肿了。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看不起外祖父穿不起鞋,都来欺负外祖父。尤其一个大富翁的孩子,穿着崭新的皮鞋,老趁外祖父不注意时,就往脚裸蹭踏。外祖父忍气吞声赤着脚上学直到外曾祖母有能力买到一块布为他织了一双布鞋,外祖父才摆脱了厄运。

外祖父只读了三年的师塾,就出来打工了。由二叔公接下去读书(外祖父三兄弟轮流进师塾接受教育)。外祖父的第一份工是杂货店员,因此他们的家庭多了一份收入。三兄弟长大都有能力协助外曾祖母刨椰肉;剥槟榔,因此晾椰干和槟榔的分量增加,收入也随之增加;为此外曾祖父母向‘济地’贷款,终于买了第一片属于自己的园地,二亩的胶园。在胶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外祖父一家就搬到胶园去了,又省了租金。

青年时的外祖父

祖父十六岁时,就在园里割胶。起早摸黑,天未亮就开始割胶,收胶汁的工作由两个弟弟负责,外祖父又赶着去杂货店上班。外祖父一家含辛茹苦,咬紧牙根,省吃俭用,总算逐渐把贷款还清。还清了贷款,外祖父一家的生活才开始稳定改善。二十岁时,外祖父就跟十五岁的外祖母结合。(关于外祖母。会另起一章)

外祖父一家发迹,应该是从那间杂货店开始。外祖父打工的那家杂货店老板,决定结束业务回中国去。外曾祖母马上向‘济地’贷款把店顶下来。有了这间杂货店,就有了现金周转,外曾祖母就去买了一辆牛车,让二叔公赶牛车载货。当时交通很不便利,牛车马车是普遍的交通工具。马车比牛车高价,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拥有,而拥有牛车,是很大的改善。二叔公就帮人载货,主要是椰干,槟榔,胶片等,送到马六甲河港口出输,然后从马六甲办货回来东甲出卖,一买一卖,赚取蝇头小利。外祖父借杂货店的便利,就做起小规模的树胶买卖生意。胶园,杂货店,树胶买卖,牛车再加上晾椰干,一家人全部投入劳动中,克勤刻苦,只求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存。外曾祖母是家里的中心灵魂人物;精明能干,虽然没受过教育,却能抓算盘记帐目,一家人的收入都交由她集中管理,一点一滴累积资金,再去增购园地,从二亩地,逐渐增加到十多亩地。

当外曾祖母探听到椰园的主人打算变卖椰园回英国时,豪不犹豫就放下定金,同时把胶园和店屋一起抵押给银行,把椰园买下来。那时外祖父快进入三十岁了。这就是外祖父三兄弟的第一桶金。此后就以椰园为立足点,不断地扩大业务,产业,累积财富。二叔公后来就搬迁到马六甲,开了一间贸易公司。外祖父除了杂货店外,把树胶买卖生意做大,创办了一间收买树胶公司。生意做大后,外祖父就建立一间胶片熏烟厂。三叔公这时也申请到了德士执照,拥有三辆德士,都转租给别人载客,他本人却开了一间汽车修理厂兼售卖汽车零件,轮胎及蓄电池。(有了立足根基后,外祖父创建了自己的事业的同时,也在这段期间参与了创办利丰港培华华文中学。另两人是蔡松林,蔡正山。这间中学在日治时期曾经停办。)

胶园里的那间小木屋也变成了砖瓦的高楼屋。

日治时期的外祖父

1942年,半岛开始沦陷时,日本蝗军势如破竹,由北南下新加坡,一路追击英军。形势非常混乱,母亲姐妹们都女扮男装,在三叔公的护送下逃到赤山去躲避(赤山是金山山脉的一座支山)。

英军被日军追逐,犹如丧家犬,落荒四处逃窜。其中一支英军,逃到外祖父胶园时,刚巧军车在外祖父家附近抛锚,竟然把三叔公的三辆德士劫持了。日本蝗军路过东甲时,发现英军遗弃在外祖父胶园里的军车,不分青红皂白,抓住外祖父就是一轮拳打脚踢地毒打,硬要外祖父说出英军的下落。外祖父被打到咯血,都说不出英军的去向。幸亏椰园附近有一座马来甘榜,这甘榜的马来村长出面为外祖父作证及担保,外祖父才逃过了一劫。为此,外祖父躲到赤山去养伤。

日军为了继续追击英军,在马来村长的出面下,就不再纠缠外祖父。临走前,顺手牵羊,把园里饲养的鸡鸭,羊 猪全部掠走,把屋里洗劫一空,同时还放火把那二辆军车烧掉,幸亏没烧掉屋子。

外祖父在赤山修养了几个月,回到东甲时,日军已接管东甲。他们当时就驻扎在东甲英文小学(就是现在的东甲国民小学)。这间小学就在外祖父的椰园旁。驻扎在东甲的日军很多会讲华语。母亲说:听大人讲那些日军是台湾人。对华人相对的友善,因此东甲在日治时期,有一段日子可以平静的生活。这时期母亲姐妹也从赤山回来东甲。

日治时期,日军对粮食,尤其是米,油,盐的管制非常严厉。为了避免无妄之灾,外祖父就把杂货店的生意结了。

在东甲平静的生活不到几个月,从蔴坡又来了一批日本蝗军,不去马来小学,而去了警察局,就发生了堂叔公被杀害的悲剧。当消息传来时,三叔公漏夜把母亲姐妹转移到赤山,外祖父也连夜逃到沼泽地段去躲藏。第二天在三叔公安排下暂时躲在马来村长的家里。为此外曾祖母积极为母亲姐妹(年纪比较大,已超过十五岁的)找婆家。母亲,二姨,三姨,还有蜜姨(三叔公的大女儿)就在这个时候,陆续的被嫁出去了。

(关于堂叔公会另外讲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