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冷的,最凝聚 -- 沐右
恩,实验做得晚有很多原因,没钱是很重要的一个,但是理论的话没钱也可以想想。
当然这个“先驱”可能也不一定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科研跟国际上交流太少。
所以只能在家里扼腕叹息一把了。
王育竹王育竹1978年在完成了为“远望号”测量船研制原子钟的任务后,经常考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一次在查阅国外文献资料时,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汉斯和肖洛两位教授1976年发表在《光通讯》上一篇题为“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论文。“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设想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知道,如果能降低原子的温度,原子钟的精确度就会大大提高,而且这一研究可能对揭示原子物理奥秘以及验证物理学基本定律都具有重大意义。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课题的成功将可能获诺贝尔奖,但他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价值。当时该论文的作者汉斯和肖洛的“激光冷却气体原子”也仅仅是设想,没有提出实验的方法。王育竹凭借扎实的科学功底和长期科研工作积累的经验,不到一年就提出了“积分球红移漫反射激光冷却气体原子”、“序列脉冲激光冷却气体原子”和“利用交流施达克效应激光冷却气体原子”3种新设想,并分别于1979年在全国光频标方案论证会上作了报告和在1979年的《科学通报》、1980年的《激光》杂志上发表。前两项物理思想是多普勒冷却机制,与诺贝尔奖获得者Phillips1983年的工作相似。后一项物理思想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和CohenTannoudji在1989年提出的低于多普勒冷却极限的Sisyphus冷却机制相一致。这些原创性思想提出的时间,比后来获诺贝尔奖的3位国外科学家提出同类思路早了5至10年。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如果真到20万的话 1 沐右 字177 2011-09-01 00:36:43
🙂这是另一个与中国擦肩的诺贝尔奖项目 1 大问号 字91 2011-08-31 06:17:31
🙂哦?能不能仔细说说看怎么个“擦肩而过”? 3 沐右 字801 2011-08-31 10:34:30
🙂都是坊间的传闻
🙂这就不好说了 沐右 字188 2011-09-01 22:40:34
🙂那是自然 1 大问号 字147 2011-09-02 03:55:04
🙂搬家。。。 沐右 字190 2011-09-02 04:37:31
🙂传说搬三次家等于失一次火 1 大问号 字30 2011-09-02 04: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