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率造假个人看法。 -- 大匠

共:💬164 🌺1021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错,这事越是上过大学越有体会。

我的同学上初中时学习成绩一般,爹妈把他送到河北某地去念高中,当地孩子没几个独生子女,回来说给我们听,我们都不相信;结果等我上了大学,才发现独生子女在学校里真成了少数,即使是来自北京等计划生育抓得紧的地方,也有家里好几个兄弟姐妹的,这些同学还多是老大——原来爹妈想要儿子,特地躲到外地,直到生出男孩才回来,为此还给她早早断了奶;有的爹妈觉得一个男孩不保险,必须生足两个才罢休。至于其他省份的孩子,给我的印象是,有兄弟姐妹才叫正常,没兄弟姐妹那才叫不正常。举个例子,我们班南方某地生源多,基本都是家里四五个,唯一一个例外,是因为该同学的爹是机关领导,将来有可能提副省长,必须遵守政策。

前些日子上天涯,类似的帖子多了去了,多是自己还没毕业,或者刚工作,倾诉烦恼的时候露出来的。有一个帖子是讲和青梅竹马的农村丈夫的事,别看她是初中文化,但求学时成绩比她老公还好,大家都说她是考大学的料,不想爹妈又生了一个儿子,和她商量:你有弟弟了,家里没钱供你读书;等弟弟长大后,爹妈每次教训儿子,都拿他姐姐辍学一事说他,瞧,都是你不好,要不是你,你姐姐早读大学了。弄得弟弟跟三孙子似的,从小就有罪恶感,好像不是爹妈主动生的他,而是他硬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给家里添乱似的。

现在比80年代更松了。我们单位雇的青工,没一个独生子女,自己成家后一般也生两个,常常是身边带一个,另一个扔在家乡。

我们小区有一户,娶了外地媳妇,公婆有两个儿子,大的生了女儿,所以这位二儿媳妇一怀孕,就跟婆婆表忠心:您老放心,如果生女儿,我就送人,一定给您家留条香烟。婆婆一听吓坏了,赶忙问:你自己生的孩子,送出去就不心疼?儿媳一乐:不心疼,我们老家都这么干,我爹妈送了好几个呢。好么,她已经是家里老五了,天知道,他爹妈生了多少!婆婆正色道:如果我指不上儿子,孙子就更别提了。背后叮嘱儿子:你要是敢把自己孩子送走,我打折你腿。

院里还有医院助产士,07年简直忙坏了,走廊里都摆满了床,一帮孕妇抢着生金猪,她本人也是生育高峰年生的孩子,好像是82年,也是满屋大人和孩子,但是据她讲,即使是那年也赶不上这个猪年热闹,至少没人睡过道。

其实读新闻,只要不是特意抨击计划生育的,都会如实反映现在的生育现实。比如头几年,北京郊区发生一起灭门事件,犯罪人30来岁,手刃父母,妹妹,老婆还有两个儿子;还有某父亲出车祸逃逸,家里还有四个儿女等他回家;包括那个著名的“我爸是李刚”,被撞死的女孩还有个哥哥……要么是记者忙着拷问道德,没空声讨一胎制度,要么就是视而不见。

这样的见闻太多了,一时也说不完,有空再补充。反正,各地计生委的干部应该心怀感激,因为这些偏激报道把他们塑造得太能耐了,在他们的努力下,被西方人说成一团散沙的中国人,齐刷刷生一个娃。

又想起个事。最近又有报道说男女比例失调的事,记者担心十年后,很多男青年找不到媳妇可咋办。记得我刚上学那阵,某些妇女同志也在嘀咕:如今讲究生一个,都想要男孩,将来找对象,女孩不够,怎么办。这都20年过去了,我还真没见几个剩男,甭管什么样的锅,都找到自己的锅盖了。似乎也没几个男人敢公开抱怨,他命中的媳妇被计划掉了,如今只好一人过日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