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近的一点思考(1) -- 井底望天

共:💬365 🌺3994 🌵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的说法不够准确(兼论东西方思维)

事实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对对立的范畴,如您的总结。关于东西方思维的差别,这是个很复杂一两句说不清的话题,这里只提供一点管窥之见以供参考。

先说所谓平面/立体,说穿了就是二维和三维。实际上,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一维的,也就是一根筋,是由是/非的逻辑判断组成的。那么若干个逻辑判断所组成的思维图像是什么呢?西方人自己总结过,叫做《思维导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放射状的树形图,跟大脑的神经元结构很相似。西方的思维是用这样一根筋-n根筋-n^2根筋的方式来指称、覆盖信息。

您举的绘画的例子,实际上并不能证明西方的思维方式是立体的,并不因为它试图描摹三维空间就是立体思维,你要看他关注的点在哪里。把西方的油画拆解一下,会发现它包含三个要素,即要描摹的对象,光源,主视角(观察者/作者)本身。而“光源”包含了一个时间静止的观念,也就是说西方绘画注重的是“那一刻的状态”。

而中国绘画注重写意,所谓的“意”指一种灵动的状态,也就是说它表达了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最能说明这点的是我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说古代某位著名画家为了接济穷人,把自己的作品当给当铺,作品上只用笔画了一个圆。当铺的老板不愿意收,别人劝说他这是大画家的作品,他才勉为其难收下。后来一直没有人来赎,直到有一天某位富人登门,指名要这幅画。当铺老板翻出一看,那张纸上竟然只剩一个半圆。富人见了两眼发光,说再过半个月,这上面就是个月牙了。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却很能说明问题。再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IMGA]http://www.qcedu.net.cn:88/uploads/201006/1276263268aWceaErl_s.jpg[/IMGA]

这是一幅写实的作品,但按照西方的那套美术观念,这幅画是有问题的,一是没有明确的主体(对象),二没有光源,三视角是一种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广视角(实际上是运动视角)。但恰恰是这么一幅画,却对北宋时期的生活风情有了完整的描绘。河里有一篇帖子,是关于用煤/炭来分辨《上河图》描绘的是春季还是秋季的景象。实际上这个区别不大,因为作者要求的是描绘整体的社会生态,而这样的作品也不可能是一天完成的。

也就是说,中国人把时间维引入了原本静态的图像创作,而西方人注重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展现三维空间“那一刻的状态”。这种思维的极致就是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一种全视角展现立体物体的“四度空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发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依然是不动的,只是视角在那一刻“穿越”了。所以西方绘画到毕加索后就很难发展了,陈丹青说美术在摄影成熟后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实际上说的是西方绘画。

另外,您的文中没有说清楚的一点是,为什么儒化后中国人就没有逻辑思维了。您关于中国人思维方式“变化”这一点说的是对的。实际上,中国人不注重思维方式,因为中国人认为单一的思维方式是会僵化的。有人说独尊儒术难道不是单一思维么?实际上儒家主要是一种行动指南,跟思维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是中国人不注重思维方式导致了逻辑思维不发达,而不是中国人不擅长逻辑思维。

通宝推:花差花差农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