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革派的朋友,这里有你们的父母吗? -- 我来也

共:💬156 🌺985 🌵1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父亲对“文革”时代的一些记忆

虽然我不喜欢用“枚举例证”的办法进行辩论,还是举几个例子:

文革初期,我爸在民工队参加黔昆铁路建设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铁路工务段的老工人,四十来岁年纪,最大爱好是换老婆。到我爸认识他的时候为止,已经换了三个老婆,都是从农村来的黄花闺女,此人是吃“商品粮”的、工资还不低,在当时很有吸引力——农业户口的人,在那个年代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的机会,这种“跳农门”的方式,在农村的年轻姑娘中、绝非个例。当然,这个例子也许可以解读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高

还是我爸当民工的时候,他才13岁(小学六年级),这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家的子弟来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他当了四年民工、其中最后一年已经转职做采购员、不干重体力活了,就这样,还是落下一个腰肌劳损的病根,直到今天、偶尔还会发作——这都是修黔昆铁路护坡的时候给害的。和今天血汗工厂、小煤矿、建筑工地的农民工相比,他那个时候还有一个额外的“体验”饥饿。正在长身体时期的半大小子,又要干重体力活,每顿饭一斤六两玉米饭(做熟后的分量)、油水极差,每天中午12点吃完饭、到下午两点钟上工的时候,肚子已经空了,下午四、五点种的时候最难熬,饿得眼冒金星、出虚汗。

1967年,我伯父随部队去越南参战前,回家探亲,归队的时候顺路给他带了一罐头瓶猪油,他没舍得吃,只在馋得受不了的时候才往饭里面加一小块。等到1969年,我伯父从越南回来的时候,又去工地看他,见到那瓶猪油还剩一半,我伯父默然、好长时间不说话

我父亲在那个时代的经历,普普通通、一点都不独特,绝对和“伤痕文学”的描写沾不上半点关系,而这,就是那个时代、一个最普通小城镇市民家庭子女的生存状态。你心目中的“文革”时代,是一个虚幻的“理想国”,是不存在于我们这个位面的地球的。哦,对了,顺便再补充一句,我爸他们那个民工队、一百多人,虽然参加了五年多“三线”建设(他提前回家了),但是最后当上工人的,凤毛麟角,对他们来说,“阶层流动”的门槛,也是很高的。

关键词(Tags): #文革通宝推:acxp,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