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学通论》摘录(4) -- 柞里子

共:💬79 🌺19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经学通论》摘录(15)

3 群经略说

3.1. 书

3.1.2 (1)

最早的《尚书》定本出现于何时?颇难论断。今本《尚书》中的某些篇章,比如《尧典》、《禹贡》,对于上古社会的描绘,同战国中、前期流行的说法颇异其趣。由此揣测,今本《尚书》所根据的定本,有可能出现在战国末期。如前所述,秦朝设有掌《尚书》的博士,秦之有官方定本《尚书》,当无可置疑。李斯虽建议销毁一切非秦之史记,其目的在于销毁六国的记载甚明,故《尚书》虽非秦之史记而不予销毁之列,也无可置疑。然而,由秦朝博士传授的《尚书》是否就是先秦的原貌?《尧典》、《禹贡》等篇之所以会反映出非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思想,是否根据秦朝官方的意旨而作过篡改与增删?亦难以论断。

秦朝初建,旋即令李斯等制定并推行秦篆以取代先秦的篆文。为区分起见,后世称秦篆为小篆、称先秦之篆文为大篆。尔后为方便书写起见,秦朝又发明并推出隶书。自隶书出,篆文与隶书,又分别称之为“古文”与“今文”。以理推之,秦朝官方的《尚书》定本想必先有秦篆本,在推行隶书之后继有隶书本或者说今文本问世。“想必”二字,仅就秦篆本而言,秦之有今文本,证据确凿,无须推想。据《史记·儒林列传》,秦有《尚书》博士姓伏名胜,济南人,当时人尊称之为伏生而不名。 伏生在秦亡之际,眼见京师不可久留,携带一部《尚书》逃归故里。不久,项羽进入咸阳,一把火烧尽藏于秦宫的图书。接下来是楚、汉相争的混战,伏生的家乡兵慌马乱,不得安居。伏生不得不又逃往外地,临走时把《尚书》藏在夹壁之中。战乱结束之后,伏生返回家乡,居然在夹壁中寻回这部《尚书》,可惜已经有所残缺,只剩下二十八篇。这二十八篇的篇名是:

1. 尧典

2. 皋陶谟

3. 禹贡

4. 甘誓

5. 汤誓

6. 盘庚

7. 高宗肜日

8. 西伯戡黎

9. 微子

10. 牧誓

11. 洪范

12. 金縢

13. 大诰

14. 康诰

15. 酒诰

16. 梓材

17. 召诰

18. 洛诰

19. 多士

20. 无逸

21. 君奭

22. 多方

23. 立政

24. 顾命

25. 费誓

26. 吕刑

27. 文侯之命

28. 秦誓

不曾残缺之前的这部《尚书》究竟有多少篇?史无记载,或因此时伏生已老,又经多年荒疏,记不清晰,故不曾说起。至于遗失篇章的文字,伏生更不复记忆,只好拣起这残缺不全的二十八篇在家乡开门授徒。

汉文帝之时,社会渐趋稳定。文帝有心于文治,遂下诏书徵集民间图书、寻访民间学者,却既找不着《尚书》,也找不着通《尚书》的学者。正觉茫然之际,忽然听得济南有伏生其人其事,大喜过望。本想立即召伏生进京,无奈伏生此时已年逾九十,行动不得,朝廷于是派遣奉常掌故朝错前往受教。伏生所传之《尚书》就是秦朝廷用今文写就的定本,故曰:“秦之有今文本,证据确凿,无须推想”。

汉景帝之时,民间又献上一篇用今文写成的《尚书》,篇名《泰誓》。当时伏生已死,汉朝廷不仅无人能够判断这篇《泰誓》的真假,也无人能够确切理解这篇《泰誓》的文字,不得不聚集众博士几经研究、探讨,方才讲通。这篇《泰誓》来历不明,内容与见诸先秦著作中的《泰誓》引文也颇有出入,却为汉朝官方认可,正式加入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尚书》之中,使原本只有二十八篇的今文《尚书》演变而成二十九篇的官方定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