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 -- 猫元帅

共:💬36 🌺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不是要和你争什么,

只是同为译制片的爱好者,插几句话而已,呵呵。

50年代是中国电影创作的起步阶段,当时是东北解放军接管了日本和gmd留下的一些电影设备和资源。那时候,无论电影还是配音,用今天的眼光看,质量都是很差的,远远算不上繁荣。当初只配苏联电影,用的配音演员也都是东北人,结果连口音都是东北腔,搞得观众以为苏联人说话都是东北味。(50年代东影的配音作品找几部看看就知道了)

中国译制片的成熟创作模式是由上译厂的陈述一最早确立的。译制片真正的繁荣是70-80年代,那时候的配音电影质量实在高,看着舒心。90年代是全面的衰落期,中间的原因很多。那时候老厂长陈述一已经死了,内部的种种矛盾开始爆发,你前面已经提到,主要是后来的领头人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干活,导致人才离散。当然还有外部的巨大变化,电视、网络、光碟的普及,对正规电影译制片的冲击也是很厉害的。

《血疑》《排球女将》等连续剧的配音是广东话剧院的简肇强、姚锡娟、柏崇新等人。张桂兰是东影最早的一批配音演员,后来去了北影接受正规训练,算是北影的人。

我建议你看看苏秀和曹雷写的书,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对中国译制片发展的历史描述是很准确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