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 节选 -- 大水

共:💬15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创新是歼10的灵魂

五、创新是歼10的灵魂

一架飞机从完成基本构想到真正设计成型,那谈何容易!

宋文骢提出的鸭式布局新机设计方案,在北京大窑堡会议上被基本认可之后,他除了为自己这几十年来的探索总算见到一线曙光,感到有几分欣慰外,并没有一丝功成名就的欣喜,反而感到一种巨大压力。

宋文骢心里很清楚,他理想中的那架飞机,尽管像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但那宝石埋藏在遥远的云雾山中。他要走的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要爬前人没爬过的山峰,才能到达那里。他心里更清楚,当他真正走上这条路时,前面的路蜿蜒在悬崖绝壁之上,掩映在丛丛荆棘之中,还不知什么地方有泥泞沼泽,有出没无常的洪水猛兽。

但无论如何,宋文骢就是宋文骢。他铁了心,不管这条路有多长,他都要坚定地从这条路上走下去,直到走进那云雾山中,寻觅挖掘出那块宝石!

这又应了他做人做事的准则:“立志要高,思想要周密,工作要踏实,但这还不够。只有同时具备正确的决断能力和决断的意志,才能真正打开成功之门。”

回到成都,宋文骢又向所里汇报了北京之行的情况。全所上下很快知道了评审会的大体情况:他们设计的新机方案虽然未最终确定,但军方有一定的倾向,一部分专家也很支持,极有可能夺标,但还需要再做深入工作。所里上上下下精神振奋,主动请缨,按航空部的要求召开了新歼论证工作动员会,在宋文骢组织领导下,所里组建了有70多人参加的结构、飞控、航电及机电等几个论证组,全面开始了新机技术经济先期论证,全所热情高涨地行动了起来。

此刻,宋文骢放下简单的行囊,安排好其他技术人员工作后,他顾不得喘一口气,又立即在哈尔滨和安县等地方穿梭忙碌起来。飞机的静不安定方案,还必须完成几千次的高、低速风洞试验,为他提出的这一设想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

宋文骢其实心里很着急,他知道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上面也还有疑虑,还没有真正统一思想呀!

离开北京时,航空部一位副部长找到了他,安排会后的工作要求,不无担忧地找他谈了一次话。

“老宋呀,我仔细看了看你们的两个所的方案,其实呢,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问题。这飞机空军要求很高呀,你们到底有没有把握搞出来呀?”

“有些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只要我们再做一些试验,拿到充分的数据,应该说这个方案是有把握的。”宋文骢回答道。

“你或许也听说了,空军已多次提出要买幻影2000飞机,如果我们研制新机的把握不大,那就让他们去买吧!”副部长说。

“空军买不买飞机,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只能按你们的要求,做好新歼的设计方案。既然方案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了,我们肯定是坚决要做下去的。”

“那你们还要做多久的工作呀?”

“还要做3轮风洞试验。一般一年做一轮,我们想抓紧时间,争取一年半做完吧。”宋文骢回答。

“什么?还要一年半哪!”副部长沉吟着说,“一年半,黄花菜都凉了呀……再做1年,你看怎么样?”。

“1年就1年。”宋文骢坚定地回答。

这一年里,宋文骢和总体气动专业的同志转战在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绘制曲线、结果分析、布局改进等繁重工作中,高效率地进行了3期高速、低速风洞试验和1期流谱观测试验。在此过程中,编制了机翼复合弯扭计算和设计程序,并解决了复合弯扭机翼表面加工的工程化问题。试验结果显示,他设计的复合弯扭机翼和前缘机动襟翼大大地降低了飞机诱导阻力。新机前后经过了1万多次风洞试验,分析处理了上百万个气动力数据。宋文骢早已记不清多少次钻进爬出风洞,记不清多少次为飞机模型更换导弹炸弹,多少次调整控制舵面,多少次面对试验曲线冥思苦想,多少次设计图纸到深夜甚至天明……

就这样,宋文骢和同志们守着风洞排着队做试验。前面说了,在这里做风洞试验的人多不说,冬天还经常遇到停电。但他们坚持往风洞里挤,试验做了又改,改了又做,硬是把要3年才能做完的试验,1年就做完了。

这些试验为他们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新机研制工作在北京也紧锣密鼓进行着。国防工办连续召开了新歼机载电子设备、武器火控系统、辅机成品、试飞测试等研讨会。这些会上,对新机的战术技术指标进一步作了明确。

1983年3月,航空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新歼击机技术经济先期论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从飞机、发动机、武器火控系统、惯性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其它机载设备系统和复合材料几方面进行论证的项目、要求、负责单位、参加单位、完成日期等。

1983年9月,宋文骢参加了航空部在北戴河召开的新歼发动机选用方案评审会。这次会议,审查、评议了供新机选用的5种发动机方案,形成了向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的报告,最后决定采用“涡喷15”作为新歼动力,初步拟定新歼1988年上天的计划。

到1984年1月,宋文骢具体组织的新歼技术经济先期论证工作已全面完成。先后完成高、低速风洞试验3900余次,完成了结构、飞控、航电及机电系统方案设计,设计了以“涡喷15”为动力装置的6个腹部进气鸭式布局飞机方案,编写上报了论证报告。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1984年2月,航空部科技委在河北涿县桃园宾馆召开了新歼布局方案会议,国防科工委、空军及有关专家119名代表参加,会议重点讨论了新歼先期方案和发动机的选型问题。在会议上,611所设计的鸭式布局方案取得一致好评,正如当时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张阿舟教授所说,新歼采用鸭式静不安定布局和涡喷15发动机,是相得益彰如虎添翼。紧接着,国防科工委领导在北京召见了宋文骢等有关专家。回到宾馆后,航空部科技委副主任王南寿同志宣布:经中央领导和航空部研究决定,611所提出的鸭式布局方案,最后确定为新歼击机方案!

1984年4月,由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聂洞庭副部长和航空部计划司段大扬副司长带队组成的定点调研组,赴成都进行调研。成志明所长全面汇报了所的科研生产情况和新歼的工作进展,以及新歼定点在成都的有利条件。5月,国防科工委下达《关于新歼击机研制总体单位定点问题的批复》,正式确定新型歼击机研制总体单位为611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132厂(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1984年6月,国防科工委在北京再次召开新歼方案论证会(“新07”会议)。 会上,审查确定了新歼击机初步方案,对新歼的研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次年4月,航空部下达了新机研制工作计划,明确了要着重抓好鸭式布局的气动设计、航电总体及飞控系统等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抓紧软件的引进和人员培训、安装准备工作;开展有关试验工作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等。

1985年,宋文骢在成都主持了有国防科工委、空军、航空部、电子工业部和27个厂所110代表参加的飞机机械系统技术方案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下步工作;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有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等34个单位26余名代表参加的飞机初步设计工作会,确定了飞机外部气动力、飞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初步设计合作内容;又在成都主持召开了飞控系统总体设计工作会。

1986年1月,邓小平和赵紫阳同志对新机航空发动机发展建议书作了批示,邓小平批示道:“我认为建议很重要,近期花钱也不多,拟可同意。”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文,批准新歼研制出来后要适合以后空军作战环境新歼击机研制,并将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10号工程。文件要求“制定出全面周密的研制方案,精心组织研制工作,使空军到2000年能装备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先进武器,并使国防工业部门的设计、研制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细节不能略过不提:

1984年春天,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将军来成都检查工作,时间安排很紧,但他特别提出要听新歼击机总体设计汇报。张爱萍将军是我军著名儒将,他作为聂荣臻元帅的副手,这些年主要负责协助聂帅抓国防科技工作。从1975年以来,他排除一切干扰,整顿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领导中远程、洲际、潜地核弹导弹和卫星、歼击机研制试验工作,及时协调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在宋文骢的印象里,每次在国防科工委开会,只要是张爱萍讲话,他都是在批评航空,一次也没听到过他对航空的表扬。所以航空的人是又希望他讲话,又害怕他的批评。

张爱萍来到611所,当宋文骢向他汇报新歼总体设计方案时,刚开始他还有点忐忑不安。没想到他拿起鸭式气动布局飞机模型给将军讲解,将军听得很仔细很认真,还不时向他提出一些战术和技术上的问题。宋文骢告诉他,这种飞机从技术途径上说,是创新的、赶超的、有着后发优势的新型机种。

张爱萍将军听完宋文骢汇报后,他看了宋文骢摆出的几个飞机模型,特别仔细看完鸭式布局飞机模型后,他很受到鼓舞,非常兴奋。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告诉宋文骢:我们现在做这种布局的飞机,这就是一种创新嘛,这很好。但现在一定要保密,不然外国人又糟蹋你,又说是他们搞出来,我们跟着学的。

临走时,宋文骢代表所里请张爱萍将军给所里题个词。张爱萍将军在高兴之余,欣然答应。会议室,纸铺好,墨研好,张爱萍将军略一思索,笔落纸上,他铿锵有力地题了两个大字:创新!

这既是将军对611所的肯定,也是对611所的勉励,更是他对航空工业的期望——而今,将军已经西去,但他的题词至今留在所里的荣誉室里,他的题词,已化作航空人的一种动力、一种精神。

1986年7月14日,国防科工委发出《关于任命新歼击机型号行政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的通知》,正式任命王昂为新歼击机型号行政总指挥,宋文骢为新歼击机总设计师。

这一年,宋文骢已是56岁了。

至此,宋文骢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肩负着新机研制神圣的使命,坚定地向着他理想中的目标跋涉而去。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义无返顾的足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