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蜀汉何以亡耶 -- napolen

共:💬26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部份同意,部份有保留

1 正史与演义

所谓诸葛的神机妙算、刘备的儒弱无能、泪腺发达,还有诸葛死前遗计逼反魏延再杀之,这些都是演义有而正史无的描写和情节。还有诸如“五虎上将”、“卧龙凤雏”等说法,也都是演义里面的。如果拿兄能完全抛掉演义描写而完全以正史为据,文章的严密性会更强一些。

2 实力差距不是蜀亡之主因?

我以为,孤穷一州以抗中国,实力差距之悬殊,是决定性的原因。

至于人材因素,首先这个因素是套在“实力差距过于悬殊”这个因素里面的,因为我们多数人所理解的“实力”这个概念,并不仅指军马、士民数目、自然资源和经济实力,还包括军政人材的质量和数量、文明程度和文化传统(这一点与军政人材的再生能力密切相关!)。

我们说曹魏势力最强,并不仅仅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到曹魏当时的军马实力、人口数量、经济实力以及现有人材比其他两国要强,同时我们也在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到了曹魏政权人材的再生能力要强于另外两国,因为曹魏的统治区域涵盖了传统中华文明程度最高的中原地带!高度发达的文明文化,可以提供强劲而持续的造血机能,源源不断地造就各类人材,军政的、文化的,等等。蜀汉地处偏僻之益州、汉中两州,在这方面怎么去跟曹魏相比?

即使我们非常狭义地以静止的眼光去解读“实力”这个概念,即:将人材再生能力这个因素从“实力”这个概念中剔除出来,并与剔除掉人材因素的“狭义实力”并列起来,那么我们也只能说,“狭义实力”因素和“人材再生”因素,都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存活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两个因素的重要性难分高下,或者说短期看前者、长期看后者。不能因为“人材再生”因素很重要,就否定或低估“狭义实力”的重要作用,而将“人材再生”因素做为唯一决定性因素。

三 关于赤壁之战和灭蜀之战

拿兄以 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之孤穷弱小而终能联孙以弱胜强 这个事实为据,来否定“实力差距过于悬殊是蜀汉覆灭的主因”这一判定,这个我以为是很值得商榷的。

(1)赤壁之胜,是孙刘联手的战果,所以,拿兄恐不能拿刘备军力多么弱来支持您的观点,而应拿孙刘联手以后的军力多么弱来支持您的观点。可问题恰恰就在于孙刘联手以后军力已不比曹魏弱很多了。孙刘虽仍较弱,但很有一拼的实力;而姜维时代的7-8万汉军与北魏灭蜀之20多万军马相比,这个差距太过悬殊,已基无正面对抗的可能。

(2)灭蜀之战打响之前,姜维已犯下严重错误,否则北魏未必能一战而亡蜀。

(3)孙刘赤壁击走曹魏,很大程度上是占了水战的便宜,水军方面,孙刘方量小而质高,短时间之内水战是有胜无败,这对双方士气的影响非常大。而灭蜀之战中,蜀汉方在战术层面上却没有任何优势。

(4)北魏灭蜀之战,是经过长期军事准备的,可以支撑长时间作战;而赤壁之战时,曹魏一方准备不足,最终败走也是因为难以维持长期作战,而不是因为战役遭到决定性挫败。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赤壁之战与灭蜀之战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基于此二战的比较而得出的“实力差距不是主因”的判定,是不太有说服力的。

四 人材因素

我并不否认 人材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我只是无法认同人材因素是第一决定性因素这个判定。

用统计学来表述的话,假定Y=一个国家的存活概率,X1=该国家狭义实力,X2=该国家人材再生能力,B0是常数,B1、B2都是正常数,E是独正随机变量,则一个国家的存活概率可以这样来表述:

Y = B0 + B1X1 + B2X2 + E

由于蜀汉后期的狭义实力(X1)和人材再生能力(X2)的数值都非常低,又恰逢随机变量E取了一个极低的数值(因为姜维的致命错误),所以其存活概率极低,实战结果就是让人家一战灭蜀。

五 诸葛人材政策有误?

至于为何蜀汉后期人材寡少,我有保留地同意拿兄“诸葛发掘和培养人材能力不强”的判定。

当然,诸葛也有诸葛的苦衷:以蜀汉二州孤穷之地,实在经不起大的折腾和动荡,所以诸葛在选拔人材时,对那些能力超群但忠诚度、合作性较差的人选,多半就会弃之不用了,而更有可能选择那些中上之资但忠诚度合作性上佳的人选。但问题恰恰是,凡有大才之人,多半合作性都有点问题;以诸葛之智慧,难道不明白这样一个人力资源方面的规律?可见,诸葛做出这样一个重德不重才的选拔机制,也是非常无奈的。

如果诸葛下的不是这么一盘苦棋,而是曹魏那种人才济济的顺风棋,他未必还会用这样的选拔标准。

至于刘备当初敢用才高之人,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刘备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政治资本(皇叔身份+爱民声望)极高,他不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忠诚度,而刘备这方面的优势,诸葛和刘禅完全不具备,所以刘备能那么干,诸葛就不敢那么干。

我们可以看看,诸葛在刘备时代也曾大力举荐和保护过一些能力极高但人品有问题的人物,比如庞统和法正,而刘备死后诸葛所推举之人,则全是人品忠诚度非常好的人。这似乎也说明了,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也敢于用那些有问题的人。之所以如此,还是跟刘备众望所归的极高政治资本有关--诸葛知道,那些有问题的人,在刘备这里不会有忠诚度方面的问题。但刘备一死,可就不好说了,所以诸葛只能慎用或不用了。

以上种种因素,都是我们在指责诸葛发掘和培养人材不利时,极有可能冤枉诸葛的方面。

元宝推荐:桃李不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