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美国经济以效率对抗高油价 -- Davi
近来原油价格屡屡创出新高,分析师也认为油价还将进一步上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却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抵抗能力,而这些都要归功于能源使用效率和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美国经济第四季度强劲增长了3.8%,这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在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石油危机引发经济衰退后,美国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果。像化工、钢铁等对石油有大量需求的行业已经变得更加有效率,其中采取的措施包括将更多的业务外包到海外,或是转移到石油和天然气较为便宜的地方。这些行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正在缩小,而其他像软件、金融服务等与能源关系不大的行业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数据,1973至2003年间,美国经济每增长1美元所需用到的油气数量减少了55%。另外,美国能源消耗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已经从1981年的近14%下降到了7%左右。
在经历了数周的稳步攀升后,本周一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收盘上涨11美元,达到每桶53.89美元,距离去年10月22日创下的每桶55.17美元的历史最高收盘价也就几步之遥。
当然,在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今天的原油价格依然远远低于70和80年代的水平。按目前的美元计算,1980年时的油价超过了每桶92美元。
不管怎样,高昂的油价依然拖累了经济。据信在2004年,油价上涨让美国GDP减少了3/4个百分点,同时还大幅增加了航空公司、驾车者等的燃料支出。如果供应再出现问题,这种状况还将进一步恶化。能源情报署周一公布称,汽油零售价格四个月来首次接近每加仑2美元,并且有望进一步创下新高。
不过,美国经济吸收油价冲击的能力让经济学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有关油价对美国经济影响的观点。美国在第四季度取得的3.8%的经济增长率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是最高的,而1月份通货膨胀率为3%,相对较为温和。投资者也没有对油价过多地表示担忧,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正接近11000点大关,上一次接近这一大关还是在2001年6月。
经济预测公司Global Insight称,即使油价连续两个季度达到每桶70美元,美国经济也不会被拖入衰退的境地,但它警告称,如果油价在相当长时期内都维持在每桶50美元之上,那么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前景。
Global Insight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赫拉维什(Nariman Behravesh)说:“如果我去年说美国经济不会受到50美元油价的影响,得到的反应可能是‘你这是什么意思?’”。
在美国经济消化了高油价冲击的时候,其他工业化国家经济却受到了高油价的拖累。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国消费支出更为强劲,货币政策更为宽松,使其得以摆脱高油价的影响,实现经济增长。
但另外的原因还在于欧洲和日本经济起点较低,更为脆弱。去年下半年,欧元区12个国家经济增长表现令人失望,它们第四季度经济较第三季度仅增长了0.2%。德国和意大利第四季度经济更是分别下降了0.2%和0.3%。德国2月份新汽车登记数量减少2%,这表明油价上扬正在侵蚀该地区一些最重要的产业。
而在日本,经济学家称,油价高企是其经济增长率接近于零的一个重要诱因,2004年下半年,油价甚至还可能是日本经济增长还是萎缩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出口产品价格较低为日本和亚洲许多地区减轻了一些油价的冲击。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了7.4%,与上年持平。
其中多数的增长集中在中国,中国有大量能源消耗巨大的工厂,它们正是美国产业外包的结果。中国2004年多数时间经济增长较慢,但第四季度较上年同期的经济增长率猛然加速到了9.5%。
虽然中国一直严重依靠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不过由于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加上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它能够部分消化价格上涨低的影响。中国公司也因此得以在能源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以较低价格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瑞士银行(UBS AG)去年年底的一份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12个月的原油平均价格上涨至每桶55美元,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放缓约0.9个百分点,这在所有亚洲经济体中是受影响最小的。
不过,鉴于目前多数经济学家都预计能源价格将在一段时期内维持高位,世界经济何去何从还难以判断。许多分析师预计,今年原油价格将突破每桶60美元,还有分析师称,由于中国和美国对原油需求强劲,如果出现大的供应中断问题,原油价格将会上探至每桶80美元。油价压力也导致天然气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为许多工业和商业用户可以在原油和天然气之间任意选用一种。
油价危机在1973年、1980年和1990年曾将经济拖入了衰退,而在2002年短暂的经济危机中,当时算是较高的每桶30美元的油价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经济学家称,美国经济增长步伐最终还是会因为高油价而大幅放慢,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是受到了以下因素的提振:减税、灵活的货币政策、因每月进口超过100亿美元的石油而出现的巨额贸易赤字等。
让人无法判断的还有供应危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像目前出现的这种需求推动的油价飙升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不及供应危机带来的恶果,70年代初期阿拉伯石油禁运造成的供应突然中断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美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在美国化工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化工行业使用天然气和石油来制造原料并为工厂提供动力。据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的数据,在1998至2003年间,该行业减少了90,000个工作岗位,部分原因是美国化工企业将业务转移到了中东等油气价格较为便宜的地区。通过出售部分业务、同时将其他业务转移至海外,这些企业得以降低油价高企的影响。比如,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正在阿曼和科威特建立大型石化合资企业,而此之前,公司于2003年关闭了从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手中收购的、位于Texas Gulf的两家工厂,导致100个工作岗位被转移或是被撤销。去年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扬,杜邦公司(DuPont Co.)不得不出售其生产尼龙、聚酯和莱卡(Lycra)的英威达(Invista)子公司,将其需大量依赖原油和天然气的业务比例从70%压缩至40%。
据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的数据,从1974至2004年,化工行业每单位产出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减少了46%,这意味著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如今消耗的能源数量只要30年前的接近一半。
美国钢铁行业同样要用到天然气,该行业目前在美国经济中的比例也在下降,钢铁产量从1981年的1.21亿吨减少至1998年的1.07亿吨,降幅近12%;钢铁行业总的生产能力减少了近19%。对于美国钢铁行业而言,这种滑坡更多的是由于与外国企业的竞争加剧,而不是由于外包。同时,钢铁厂在燃料消耗方面已变得更加高效。U.S. Steel Corp.利用炼铁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副产品代替天然气,完成发电和对板材钢料进行再加热等工作。
1994至2004年,陶氏化学公司将生产每磅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减少了20%,主要是通过提高现有工厂的效率,比如该公司在得克萨斯州Freeport的工厂就改造了锅炉系统,使其能够更大限度使用气体副产品。陶氏化学公司能源保护的负责人肯?坦嫩鲍姆(Ken Tannenbaum)称,他们更愿意将维护重点放在提高能源效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