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十字架与火焰-君士坦丁堡与泰西封的双重奏 -- 赫克托尔

共:💬136 🌺8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5季 廿年之痒 第6章 一生之敌

提奥多西的第一任妻子,是Aelia Flaccilla,他们俩有3个孩子,其中2个男孩,分别是长子阿尔卡狄乌斯(Arcadius, 378~383~395~408)、次子霍诺留(Honorius, 384~393~395~423),1个女儿—幼年夭折的Aelia Pulcheria。大约在385年,Aelia Flaccilla去世,身为皇帝的提奥多西,很快就续弦另娶,新皇后是瓦伦提尼安一世的女儿,格拉提安皇帝的妹妹加拉(Galla),这样提奥多西就与瓦伦提尼安王朝搭上了亲戚。加拉生了3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只有一个女儿—生于392年的普拉西迪娅(Aelia Galla Placidia),394年,在老公的弗里基德河战役前后,加拉死于难产。

395年提奥多西驾崩时,他是个鳏夫,在世的子女有3位:17岁的阿尔卡狄乌斯、11岁的霍诺留、3岁的普拉西迪娅。在此之前的383和393年,阿尔卡狄乌斯、霍诺留就已经相继被老爹册立为东、西部皇帝,所以提奥多西去世时,罗马帝国便在哥俩之间分家,双方以东经19度为界。后世史家将395年视为罗马帝国分裂的年份、西方历史的标志性时间点,不过从当时的罗马人看来,这只是帝国的多次分治之一,根本不足为奇。1国2帝乃至3帝、4帝,都是帝国常态,阿、霍兄弟只能叫分治,不能叫分裂。事实上,直到800年查理曼当上皇帝,法统上的罗马帝国,从来没有分裂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罗马帝国的分治 =====

说到这里,笔者要扯几句闲话。东经19度是罗马帝国的传统东西分界线,它对地中海世界的地缘影响极为深远,余波荡漾至今,今天热热闹闹的利比亚局势,上世纪的南斯拉夫分裂,都是围绕东经19度线展开的。

今天的利比亚(Libya)的版图,正中央是宽阔而深凹的锡尔特湾(Gulf of Sirte, 也叫锡德拉湾/Gulf of Sidra),海湾沿岸基本都是沙漠,不适合人类生存。锡尔特湾西面,叫做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得名于今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早在迦太基时代,的黎波里塔尼亚就在迦太基的版图内,属典型的西地中海文化圈。布匿战争之后,的黎波里塔尼亚被罗马帝国征服,罗马人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及其以西的北非,统称为阿非利加(Africa),战胜汉尼拔的大西庇阿,也叫阿非利加的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锡尔特湾东面,叫昔兰尼加(Cyrenica),首府是班加西(Banghazi),由于地理上原因,昔兰尼加在陆地上受埃及影响,在海上受希腊影响,属典型的东地中海文化圈。大多数埃及王朝,都同时拥有昔兰尼加。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将北非分为2部分,埃及、阿非利加,埃及包括现代埃及和昔兰尼加,阿非利加则是埃及之外的北非统称。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时代,昔兰尼加属于埃及大区,归东帝所有。罗马帝国完全分裂之后,昔兰尼加一直在东罗马帝国治下,阿拉伯征服的浪潮中,此地也与埃及一道被阿拉伯人征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利比亚局势图,红线是东经19度,我认为利比亚会沿着红线分裂。即使能统一,也会事实分裂,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成为平行首都 =====

阿拉伯征服后,阿拉伯人沿袭了罗马人对北非的划分。西部的阿非利加改称马格里布(Maghreb),包括的黎波里塔尼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东部依然叫做埃及,昔兰尼加是埃及的一部分。到了近代,的黎波里与阿尔及尔等马格里布城市一样,成了巴巴里海盗(Barbary corsairs)的老巢。昔兰尼加则一如既往的是埃及的一部分,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由于长期的分隔,昔兰尼加与的黎波里塔尼亚,在文化传统、经济模式等方面差距很大。直到1911年的意土战争,意大利吞并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亚,将两地合并并命名为利比亚(Libya),才创建了现代利比亚的雏形。由以上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利比亚是个毫无历史积淀的人造国家,从意大利人搞出利比亚至今,恰好100年整,如果从独立的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 dynasty)开始算,至今不过60年。

利比亚的两大城市的黎波里、班加西,分别在版图两端,尤其是的黎波里,非常靠近突尼斯边境。整个国家大致呈现两头蛇布局,不问可知,两大城市的居民互相看不上。从整体上看,利比亚属于东北非,西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才算马格里布,但卡扎菲的利比亚还是加入了马格里布联盟,导致另一个北非国家埃及,孤立于北非。如果利比亚只有的黎波里塔尼亚,那么卡扎菲加入马格里布无可厚非,但利比亚还有传统上属于埃及的昔兰尼加,那么只能认为卡扎菲觉得埃及是他的头号大敌,必须依靠马格里布的集体力量来对抗埃及。对内,上校的国策是抬高西部,打压东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一战期间的巴尔干,注意当时的塞尔维亚王国,及其西部边界 =====

19度线的另一个影响,是在巴尔干,最终导致南斯拉夫分裂。今天塞尔维亚的版图,大致是个长方形,黑山的近乎菱形,塞尔维亚的西部边界和黑山的西北边界,大致就是19度线。此线以东,是东罗马帝国和东正教的地盘,后来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以西—包括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是西罗马帝国和天主教的地盘,后来落入奥匈帝国手中,文化上深受西欧和德、奥等日耳曼人的影响,经济较为发达。线两侧成为一个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情,作为战胜国的塞尔维亚王国—刺杀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的刺客就是塞尔维亚人,兼并了解体的奥匈帝国治下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立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国王兼任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国王,头戴3顶王冠。由上述的脉络可知,南斯拉夫的寿命比利比亚还要短,所以东欧剧变期间,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立刻脱离南斯拉夫,率先承认克罗地亚的国家,正是奥匈帝国的铁杆盟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继承国—刚刚统一的德国,失去克、斯的南斯拉夫则成为南联盟。受克、斯独立的鼓舞,19度线以西的波黑也闹起了独立,把南联盟闹成了塞黑,最终黑山也独立了,让塞黑变成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的解体终于彻底结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解体后的南斯拉夫,红线是东经19度。此图比较老,黑山还没独立,但很典型。红线以东的塞、黑都是东正教国家。西面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信天主教。波黑是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犬牙交错的地方 =====

这次利比亚内战,是该国东西部各种积怨的总爆发,埃及明里暗里支持班加西政权,是可想而知、合情合理的。埃及在利比亚内战中的角色,很像南斯拉夫分裂时期的德国,只不过埃及也刚刚结束内乱,对外比较收敛,否则一定会率先承认承认昔兰尼加独立,或者公开、大举支持反政府武装。对利比亚乱局的结局,我认为会利比亚分裂为2个国家。即使维持统一,东部的昔兰尼加也会像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一样,实现事实独立,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会成为平行首都,否则无法平衡东西部矛盾。为了维持独立或事实独立,昔兰尼加会成为埃及的小弟,的黎波里塔尼亚则成为真正的马格里布国家。

说完19度线,接着说罗马帝国。在后提奥多西时代,除了3位年轻、年幼的皇帝、公主之外,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提奥多西的侄女婿—斯提里科。此时斯提里科36岁,按当时的平均寿命,这个年龄可谓年富力强的黄金年龄,斯驸马有才干、有功勋、身兼皇亲国戚,如果没有意外,他会是除了皇帝之外最有权势的人物。鉴于次子、西帝霍诺留年龄太小,西部的国防压力又更大,所以提奥多西让斯提里科去西部辅佐霍诺留,担任西罗马的全军统帅(de facto),或曰太尉,镇守莱茵河防线,对付阿勒曼尼人和法兰克人。

曾经有论者质疑,为何提奥多西不让斯提里科做共治皇帝呢?罗马人使用罗马法,在继承制度上,女婿与儿子的地位差不多,四帝共治时代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就让女婿做继承人。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只要看看阿波加斯特的经历,就知道身为汪达尔人的斯提里科不可能当上皇帝,最多以幕后掌权者的身份做事实皇帝。由于阿尔卡狄乌斯、霍诺留过于年轻,他俩的皇权都不出意料的落入大臣手中,东部权臣是宫廷总管鲁费努斯(Rufinus),西部的实际统治者则是米兰大主教安布罗西,总之2位皇帝都对堂姐夫斯提里科十分忌惮,想方设法的削弱他的影响。

就在395年,东晋烈宗孝武帝司马曜的太元20年、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的登国10年、提奥多西去世的同年,罗马帝国发生了2件大事。一是经过20年的沉寂,匈人又显露出咄咄逼人的扩张气势,一支匈人大军从东欧草原出发,翻越高加索山脉,一路向西南奔袭罗马人实际控制下的西亚美尼亚王国、土耳其东部的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直驱叙利亚。原本驻扎在叙利亚,防御萨珊入侵的数个罗马军团,由于连续多年的罗马-萨珊的友好关系,加上阿尔卡狄乌斯企图在分家过程中多占便宜,而被调防到西部,导致叙利亚的防务空虚,匈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城叙利亚的首府、罗马亚洲第一大城安条克。接下来的数日,则是血腥的屠城,数十万市民被屠戮和掠卖为奴。如入无人之境的匈军,惊诧于叙利亚的富庶和空虚,既然东罗无力驱赶他们,就索性住了下来,直到398年才完全撤军。另一支匈军则渡过多瑙河,横扫巴尔干半岛北部,从保加利亚一气打到克罗地亚。

第二件大事则是东罗马帝国头号名将兼西哥特-阿兰人领袖阿拉里克(Alaric),举兵造反了。阿拉里克对罗马帝国的不满,可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往远了说,本来应该是个独立王国的西哥特王国,在阿塔纳里希死后,就被提奥多西实际控制了,从独立王国变成自治区。往近了说,阿拉里克和他的西哥特-阿兰战士,在弗里基德河战役中出生入死,伤亡惨重,为提奥多西统一罗马帝国立下首功,却没得到足够的赏赐。阿拉里克看出来了,提奥多西是【杀死敌人除外患,打死我军除内乱】的套路,照这么玩下去,他和他的部曲,早晚要彻底覆灭。阿拉里克造反的导火索,则是面对匈人入侵无可奈何的东罗朝廷,要他们离开定居20年的下莫西亚(Lower Moesia),举族迁徙到多瑙河南岸,去与匈人硬碰硬。阿拉里克既不想与强大的匈人拼命,他的部曲也不想离开生活了20年的故居,于是被以部曲抬上盾牌的形式选举为国王的阿拉里克索性举族反叛,南下直驱君士坦丁堡。此时君堡的东罗禁卫军,不仅人数少,成员也多是日耳曼人,相当同情同族的阿拉里克,不但不愿与阿拉里克打仗,甚至颇有人愿意担任带路党,只要阿拉里克大军一到,他们就打开君士坦丁堡的大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在法德边境镇守莱茵河前线的斯提里科,率领所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横穿半个欧洲,在阿拉里克抵达君士坦丁堡之前,于色雷斯地区,追上并包围了阿拉里克。阿拉里克的数次殊死突围尝试均被斯驸马粉碎,眼看日后混的风生水起的西哥特就要全族覆没,斯提里科收到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尔卡狄乌斯发来的一封信。

尊敬的斯提里科将军:

您近日来在我国领土上的行为令朕十分不解和愤怒!根据我国内阁成员近日来的报告,您在未经我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率领军队开入我国领土,杀戮我国人民,赤裸裸地破坏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此事已经严重地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双边友好关系。我,东罗马帝国皇帝,在此严正地责成您,立即停止目前的这种侵略行径,毫不迟疑地率领您的全体部下返回贵国领土,并对贵军对我国造成的一切损失给予相应的赔偿。否则的话,我,东罗马帝国皇帝,将立即向贵国宣战……

斯提里科的军事行动,确实没得到阿尔卡狄乌斯的批准,而是应鲁费努斯的请求而发起的。然而鲁费努斯是阿尔卡狄乌斯的辅政大臣,鲁费努斯的意思就是东帝的意思。按眼前这封信的说法,他放弃莱茵河的防务,千里来援的行动,全都成了【侵略行径】,不仅不会得到任何奖赏,相反却要【对造成的一切损失给予相应的赔偿】?!西罗马帝国不仅肯定不会支付这笔费用,很可能还要追查他擅自行动的责任。啼笑皆非、两面不是人的斯提里科立即拔营起寨,率部西返,罗马帝国的灾星阿拉里克就这样逃出生天。

整个事件的内幕并不复杂:一、鲁费努斯受了阿拉里克的贿赂,后者还答应不再攻击君士坦丁堡;二、鲁费努斯和阿尔卡狄乌斯不希望斯提里科立功太多,因为这样会威胁他们君臣的地位;三、鲁费努斯希望以夷制夷、养寇自重,留着阿拉里克对付斯提里科并抬高自己的身价;四、为了讨哥特裔禁卫军的欢心,鲁费努斯认为有必要放走阿拉里克,他自己甚至还穿上哥特的民族服装去拜访禁卫军长官—哥特人盖纳(Gainas)。

自以为为帝国立下大功、又得到禁卫军和阿拉里克背书的鲁费努斯,从此愈加飞扬跋扈,企图将女儿嫁给阿尔卡狄乌斯皇帝。他的嚣张行径,很快就引起大太监奥特罗匹乌斯(Eutropius)的不满,11月27日,在他视察军营时,被已经与奥特罗匹乌斯勾结在一起的盖纳杀死。之后东罗的军政大权,由奥特罗匹乌斯(Eutropius)、盖纳、皇后奥多希娅(Aelia Eudoxia)瓜分。

侥幸逃出生天的阿拉里克,放弃了进军君士坦丁堡的计划。正如君士坦丁大帝选择君士坦丁堡的原因,君士坦丁堡扼守欧亚、黑海地中海交通的要冲,如果阿拉里克不攻下君士坦丁堡,就无法进入亚洲,巴尔干北部太穷,西面的意大利则是西罗马帝国的核心区域,一时难以攻取,所以可供阿拉里克征服的地域,就只剩下巴尔干南部的希腊了。由于距离多瑙河前线较远,又地处东地中海的中央,因此希腊是巴尔干最富庶、兵力最空虚的地区,数百年的太平岁月,早已磨平了尚武的希腊人的斗志。396年,阿拉里克军一路奔向西南,翻越著名天险和希腊门户—温泉关。连克科林斯(Corinth)、阿尔戈斯(Argos)、斯巴达(Sparta)等神话时代就大名鼎鼎的城市。大肆屠掠之余,来自贫穷的莫西亚的蛮族大军,也很快醉心温柔乡,乐不思蜀、不思进取起来,阿拉里克似乎也打算在希腊立国了。

历史的时针指向397年时,东罗的局势已经糜烂不堪。叙利亚地区有匈人盘踞,希腊则有阿拉里克在蹂躏,首都君士坦丁堡在两大敌人的夹击之下。毫无疑问,距离帝都更近的阿拉里克是帝国的最大威胁,必须优先解决。但以哥特人为核心的禁卫军,却不愿面对同胞阿拉里克,一再消极怠工。左思右想之下,东罗朝廷终于硬着头皮,邀请隶属于西罗的斯提里科入境平定阿拉里克。斯提里科也报以积极响应,迅速进军希腊。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斯驸马这么积极也不仅仅出于对帝国的热爱,虽说东罗深陷困境,但经济实力和富庶程度依然在西罗之上,东部的埃及是全罗马的面包篮子,小亚细亚盛产骏马,叙利亚扼守着通往萨珊、中国的丝绸之路。无论是东罗还是西罗,军队的核心都是日耳曼战士,罗马军队与其说是政府军,不如说是雇佣军,两个朝廷养兵的成本大幅上涨,没有东部的财政支持,斯驸马也无力维持他的大军。既然东帝来求自己,自然要提供军饷,阿拉里克占据的希腊,也是个富庶地区,消灭或赶走阿拉里克之后,对希腊再来一遍劫掠,东罗朝廷不会也无力阻止,又是一个发财机会。

于是斯驸马的大军沿着亚得里亚海,海陆并进,迅速占据和切断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将阿拉里克隔绝在贫瘠、干旱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眼看又要全军覆灭,阿拉里克再次利用罗马朝廷与斯提里科的矛盾,用重金买通奥特罗匹乌斯,让他切断斯驸马的补给。希腊从来不是个盛产农产品的地区,地形崎岖多山,平原很少,除了葡萄酒和橄榄油等经济作物之外,粮食一直要靠海外进口,至今粮食都不能自给。随着东罗的背叛,斯驸马与阿拉里克一样,都陷入断粮的窘境。斯驸马也看出来了,东罗通过豢养阿拉里克对付自己,那么他也可以通过放阿拉里克一马,向相对富裕的东罗朝廷攫取好处,这世界上谁比谁傻呀。于是斯驸马对阿拉里克网开一面,纵其北上进入塞尔维亚境内,阿拉里克再度躲过一劫。

虽然阿拉里克没有被剿灭,可他的势力已经被严重削弱,他的新流窜区,位于东西罗马帝国之间,现在是谁的威胁还不好说。富庶的希腊的光复,无疑是件值得东罗君臣庆祝的事,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局势,大为缓解。缓过劲来的东罗朝廷,通过一系列谈判和军事行动,最终迫使盘踞叙利亚的匈人撤军。到398年时,东罗马帝国基本转危为安。

回到西部的斯驸马,没得到丝毫休息。他的下一个敌人,是盘踞迦太基叛乱的柏柏尔人吉多(Gildo)。前文提到,提奥多西的父亲—老提奥多西的最后战功,是平定北非的一场叛乱,随后老提就被格拉提安皇帝处死。老提在北非作战时,与吉多是同事兼战友,双方有很深的交情。提奥多西上台之后,吉多得到了重用,提奥多西去世时,他已经是阿非利加的军政一把手。根据东西分治方案,吉多治下的阿非利加属于西部皇帝霍诺留。由于面包篮子埃及属于东部,阿非利加就成了西部的粮仓,频繁的战争导致西部物价特别是粮价飞涨、民怨沸腾,吉多认为有机可乘,索性利用民变造反,并向东罗求援以增强力量。对西罗马朝廷而言,吉多的威胁远比阿拉里克大得多,命令斯提里科率军平叛。北非的战事还算顺利,吉多很快就彻底失败,自杀身亡。

转过年来的399年,从东方的萨珊帝国传来一个消息,萨珊皇帝巴赫兰四世驾崩了。欲知萨珊帝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请看下一章《明帝察察》。

通宝推:二十年后,随性自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