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羽之死 -- 下山斯内普

共:💬94 🌺4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这场战役比较好的介绍在《中国军事通史》第七卷

作者是罗琨张永山。网上有pdf可以下载。

里面对于隆中对,关羽进军北上到败亡都有很好介绍。

这就涉及到隆中对的战略问题。诸葛亮当时虽然隐居,但是哥哥在东吴,在荆州也有关系网。所以对于时势很有了解。对于当时自己还寄居在刘表下面的刘备,诸葛亮是提出了抢占曹操和孙权之间的还能抢到的地方荆州和西川,主要是基于这两地的君主比较弱势的信息。当时是207年,刘备混到这个份上还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条件比起曹操孙权都差太多太多。但是在隆中对思想的指导下,十多年后占领了计划中的地盘,形成了三足鼎立之一。但是即使形成了三足鼎立,刘备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他家的实力还是弱于曹操,所以隆中对对于怎么刘备怎么统一天下的最后部分非常空洞,也不可行。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第一,他把前提寄希望于“天下有变”上,但是怎么才算变。事实上是在曹操集团中没有发生任何可以改变双方实力对比的“变”。零星的叛乱往往在可以和刘备合作之前就被扑灭(可以参考后来司马懿平定孟达)。

在关羽北伐前,曹操因为自封魏王,设天子仪仗,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所以发生了一些叛乱,比如耿纪韦晃吉邈在许都的叛变,侯音在南阳的叛变,水淹七军后还有其他的一些叛变响应关羽。侯音的叛变确实牵制了曹仁的兵力,并且导致樊城空虚,给关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叛变规模有限,时间也不长,很快被曹军扑灭,根本改变不了双方的态势。

第二,就是刘备西川和荆州两路兵马的协调问题。由于两地距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要同时出兵,难度在古代是很大的。所以毛泽东对于隆中对颇不看好,用了一个“误”字。

《中国军事通史》三国篇中认为关羽进攻樊城并不是全面北伐,而是为了夺取樊城作为北上宛、洛的根据地,本身是个有限的战略目标。关羽出兵可能是受到了刘备的指示,但是因为目标有限,刘备在汉中打完仗需要休整,所以刘备也没有向曹操方向出兵配合。但是这场仗结果硬是把曹操的主力源源不断地牵扯进来,战役升级,再加上东吴,关羽的实力根本顶不住。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要得到消息,出兵相助,不管是曹操方向和荆州方向,都根本来不及。

第三,就是两路出兵的战略,没有考虑到东吴。隆中对中提到“外结好孙权”。其实双方在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并不是主观上结好能够解决的。对于孙方,荆州不是北伐的基地,但是是长江上游的屏障,所以孙方对于荆州在刘表时代就是有想法的。特别是赤壁孙权是抗曹的主力,胜利后也要得到荆州作为战利品。所以孙方对于刘备借荆州不还很不满意,以至于一度出兵迫使刘备离开益州来援,关羽的“单刀赴会”只是这场冲突的前台。刘备因为要顾及汉中,不能留在荆州和东吴耗着,所以双方签订了和议,湘水以东归了东吴,但是没有解决双方的矛盾。

东吴在合肥攻曹失手后,为了统治集团的利益,也为了防止刘备做大威胁自己,对于关羽插了一刀。

从隆中对离开看这场战役,看看关羽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太强。水淹七军是因为天灾和对方不习水战,但是毕竟只有夏天才有机会。如果不是大雨,关羽未必能够轻松战胜于禁。攻坚上一直攻不下守军力量有限的樊城。等到徐晃援兵到齐,一下子就能打破关羽的营寨。关羽退兵后部队迅速瓦解,连自己的主将的生命安全都保护不了。原因可能是荆州连年用兵,老百姓和士卒都已经厌战。吕蒙进城后善待百姓和士兵家属,使得关羽的荆州兵不占而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