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伟人晚年谈话看改变社会的真正驱动力 -- 酱油群众

共:💬10 🌺7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伟人晚年谈话看改变社会的真正驱动力

毛泽东不无伤感地回答(尼克松)说:‘我没有能改变世界,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些地方’----1972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他对于自己试图改造中国的努力事实上失败的无可奈何。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改变社会的驱动力呢?个人认为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比如: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就深刻的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今天有人试图铲除互联网,回到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那么他这种复辟行为必将失败。

而毛的失败正在于他试图建立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没有生产力的支撑,凭空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只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必然会被实际生产力拉回现实,注定昙花一现,即,被复辟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道理,毛不可能不懂,但为何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个人觉得有两点原因:

①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使得毛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这使得他过于看重人的因素,认为只要人民被发动起来,将无往不利、攻无不克。人往往会被自己的成功经验所误,伟人也未能例外;

②他革命的初衷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统治,但新中国建立后的情况,让他发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有复辟的可能,自己和无数同志辛苦奋斗所要铲除的东西,却可能在自己治下再次萌芽复辟,这无疑是对他前半生所有努力的完全否定,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这也是他决心发动文革的原因之一。

当他发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后,不得不痛苦的面对现实,重新启用他眼里的“走资派代表”邓,他很清楚启用邓的后果,但与他思想一致的人里又无人可用,于是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也是他始终对邓网开一面、区别对待的原因,就像他自己说的“人才难得”。

结语:生产力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对社会的改变是不可逆的,最为彻底的改变。故,对于今天的中国,只有一条路是对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不大折腾,至于生产关系,会自动随之调整,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会被新的所取代,超越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被原有生产关系复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