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一下基层计生的考核的问题 -- 东晓山

共:💬8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陈季冰:不能够反思计划生育政策吗?

将近两年前的某一天,我在自己主持的报纸评论版上发表了一篇中国社科院一位著名人口问题专家的文章,老先生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国家必须立即废止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天上午刚踏进办公室,我就接到了一位读者的来电,他显然已经打来多次电话,那头一个苍老的男声异常气愤地质问我:“你不知道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吗?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谁给的你这个权力敢公开反对这项基本国策?!”

我起先很礼貌地向他解释了发表这篇学者评论的过程,并劝他不要随意上纲上线,如有不同意见,我们也欢迎他赐稿争鸣。我说,要求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我本人和我们报社的意见。不过,对于这类问题,我们报纸版面可以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没想到听了我的辩解,电话那边的声音反而更加激动:“别的问题可以讨论,这个问题是绝对不能讨论的!你若不立即停止刊登这种胡言乱语,我会向你们上级宣传部门反映,要求他们吊销你的编辑资格!”

我当时不知道这篇文章究竟怎么得罪这位老读者了,以至于他对我如此敌视,一时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直到听到他气咻咻地扔掉电话前的最后一番话,才总算大致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他说:“30年来全国几百万计生干部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总算换来今天这样的计划生育成果!你这个年龄,跟你说你也不会明白,当年为了搞计生工作,是死过人的!”

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最近揭露的发生在湖南邵阳的骇人听闻的“邵氏弃儿”事件,不过是计划生育政策之下形成的既得利益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冲突的一个极端例子而已。对此,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儿童福利院及领养体系的人都不会感到太过吃惊,类似的潜规则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只是程度上可能不似“邵氏弃儿”如此恶劣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去向一个体制内的专家——比如那位向我兴师问罪的计生老干部——征求有关人口和生育政策的建议和意见,他一定会拿出无可辩驳的数据和论证告诉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曾经建立了多少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在和将来依然如何动摇不得……我相信,他所列举的诸多理由里面,既有客观的科学研究的成分,又受到他所代表的那部分人的现实的既得利益的驱使,当然,还有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情感投入。

正因为这样,别看这段时间媒体上有关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呼声吵得很热,而且发表意见者的名头似乎也不小,但这些基本上都属于专业领域之外的“业余人士”在瞎起劲,在真正对国家决策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专业圈子内,“继续严格实行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依然是牢不可破的主导意见。目前,这个圈子正以一种气愤加嘲笑的态度面对着媒体上那些“外行”的“胡言乱语”。事实上,它不仅掌握着决策话语权,还掌控了这个领域内的绝大部分理论和实务资源。

我必须再次声明,我本人对计划生育政策应不应该调整这个问题不持任何主张。我必须承认,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肤浅的媒体人,我的确是个“外行”,不敢“胡言乱语”。但是,鉴于这个领域的决策程序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呼吁一种更为中立、开放和科学的决策咨询及反馈机制。

而且,我还认为,在当前中国的许多领域,都存在类似这样一种封闭的自我循环和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机制,它们是进一步的改革难以推进的重要障碍。若想要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一套合情合理的补偿与妥协机制。就拿计划生育政策来说吧,我相信,只有社会充分承认我们文章中那位退休计生干部的“历史功绩”并给予他的后继者以顺利转岗的机会及适当的“转岗补偿”,政策的调整和改变才有可能和平地实现,并且不致留下太多后遗症。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1-05/16/content_318614.htm

看了文摘确实感慨,中国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博弈的结果,那么我们还是继续等政府对邵氏弃儿的调查报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