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湖南邵阳计生官员抢婴儿牟利 每名3000美元外销 -- 蒜末菱角藤

共:💬205 🌺818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学教授丁辉:我来戳这层“窗户纸”

我来戳这层“窗户纸”

作者:丁辉 2011-05-11 16:38:51 发表于:博客中国

据江苏城市频道近日报道,泗阳县某乡(这里要申明一点,看电视时实在没听清,不是知道但故意不写)有对智障夫妇,由于当地计生部门的不作为,该夫妇连续生育了四个孩子,皆先天性智障,此事惊动了江苏省的民政厅,始被揭开了盖子。据电视报道,当地计生部门对该农户的态度是:“他们家不值得一问,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现在的媒体常以“深度报道”自我策励并赖之赚取影响力。何谓“深度”?以此则报道来说,能提出普遍存在的“人口逆淘汰”的问题自是难得,然尤为不够。“人口逆淘汰”背后的体制症结依然躲在幕后,未经揭橥它不会自跳出来,自曝其丑。由此,“他们家不值得一问,让他们自生自灭去”便成为一句多么重要的话啊!有了这句话,这则新闻报道距离“深度”只剩最后一层“窗户纸”。只需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值得一问”,或能榨出体制的“官袍”下的“小”来,从而戳破那层已薄如蝉翼的窗纸,把乡村计生体制的症结暴露在阳光之下。

可惜得很啊,来自城里的“帅哥”记者或许是对乡村多有隔膜吧,竟与“深度”擦肩而过。有惊无险的“深度”拭去额头冷汗重又遁入黑暗中,在黑暗中嗤嗤而笑,露出红口白牙。

表面上看起来,基层计生部门是服务机构,同时具有一定虽然法律身份极其暧昧的行政“执法权”。然而事实上,基层计生部门一直是以类同“公司”的形式在运作与经营。县一级的“计生委”,后来叫“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相当于“总公司”;乡一级的“计生办”,相当于“分公司”;村一级的“计生主任”或“计生专干”则相当于“业务员”。广大的“超生户”或“准超生户”即隐在的“超生户”自然就是计生部门的“客户”。要说“计生公司”与普通公司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普通公司与其客户之间尚有法律上的对等的身份,从而保证利益博弈的公平;而“计生公司”的合法身份是政府一级机构,它拥有的行政资源往往就体现为“行政胁迫”。这样一来,计生公司于其客户即广大“超生户”之间从一开始就处于一方为“刀俎”,一方为“鱼肉”的不对等的地位。

然“超生户”或“准超生户”亦不是没有博弈的“本钱”,首先,这“本钱”源自“计生公司”在事实上对其“工作对象”的依赖。从理论上讲,基层计生部门工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本“部门”的最终消亡;而事实上没有哪一个部门甘于“自取灭亡”。于是广大的“超生户”和“准超生户”的存在便成为计生部门得以继续存在的现实基础;其次,“超生户”既为“计生公司”的“客户”,他们缴纳的“计生罚款”,后来换了个好听一点的说法叫“社会抚养费”则是“计生公司”的唯一“利润”来源。“计生公司”除靠这份“利润”吃香喝辣,人五人六之外,在乡一级财政极端紧张的时候,这份利润还常常成为乡一级政府挺过“年关”的救命稻草。仅仅是数年前,还有中小学教师被派去催缴计生罚款。这份“差事”固为屈辱,但乡领导说得好啊:“要来了钱,就给你们发工资和福利。”小老师也能从“计生利润”里分得“一杯羹”,何怨之有!

村一级的“计生主任”或“计生专干”算是中国级别最低的“计生工作人员”了,然地位尤其重要。好一点的情况是,此一职位由村里有点威望与人缘的人担任,他在“上面”递得上话,在乡里乡亲间说得上话,最宜充当“公司”与“客户”之间进行利益博弈、讨价还价的中介;坏一点的情况则是此一职位往往为无良之徒窃据,他们寄生于政策的罅隙,于“公司”与“客户”两头揩油,成为乡村一股邪恶的力量。

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计(寄?)生公司”赖以赚得盆满钵满;“超生户”得以圆“多子多福”之梦;“业务员”们则于两端抽头渔利,连地方政府也不时借此补财政亏欠。但什么东西输了呢?输了的是国家政策的刚性与严肃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71705010171sa.html

大学教授丁辉揭示一部分农村的计生利益链条的形状,我们看看也许会有启发,还是等待当地政府的调查报告,也希望司法机关尽早去调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