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穿越时空,文革时的教育方法,太祖1920年就提出来了

先抄一段唐洲雁的《毛泽东的美国观》的内容外链出处

杜威把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信条推广到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改造,形成一系列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毛泽东在接受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思潮时,不仅接受了其中的哲学理论,而且接受了其中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模式。五四运动前后,对于这些他从北京接触和感受到的纷繁复杂的新思潮,毛泽东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湖南做过推广和试验。其中涉及面既深且广的,莫过于杜威的社会改良主义教育理念和民治主义政治观念。

  1919年春天从北京返回湖南后,毛泽东在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和创办《湘江评论》的繁忙日子里,一直酝酿着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设想,并草拟了一个颇为详细的"新村"建设计划。他把这个计划作为改造社会的一种构想,也作为推行杜威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的第一步尝试。这年12月1日,他在《湖南教育月刊》上,公布了其中的一章《学生之工作》。

  在《学生之工作》中,毛泽东这样来设计他的理想社会蓝图:创造新学校,实行新教育,让学生们在农村半工半读;再由这些新学生,创造新家庭,把若干个新家庭合在一起,就可创造一种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设立公共育儿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厂,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等等;以后,再把这些一个个的新社会连成一片,国家便可以逐渐地从根本上改造成一个大的理想的新村。

  "新村"的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驱张运动"所打断。这年年底,毛泽东为组织"驱张运动"第二次来到北京,再次与胡适探讨了如何在中国实践和推行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问题。当时胡适建议他回湖南创立一所自修大学。在1920年3月14日给周世钊的信中,毛泽东写道:"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个自修大学"。在"自修大学"几个字后,毛泽东还特别注明"这一名字是胡适之先生造的"。毛泽东设想,这样一所自修大学应以新学校、新教育为中心,要求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并将新家庭、新学校及附近的新社会连成一体。显然,这种自修大学的模式与杜威在芝加哥大学试验过的"杜威学校"如出一辙,是毛泽东在实践中推行美国思潮的又一次尝试。

"新村"也好,"自修大学"也好,其实都是杜威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和推广。杜威和胡适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救国论,提倡平民主义方针和工具主义理念,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传播自由、平等和民主的价值理想,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根本改造。在当时,毛泽东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充满浓厚兴趣。1919年9月1日,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中,他就曾经把"杜威教育说如何实施问题"列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研究。正是在杜威平民主义教育方针和工具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曾热情投入教育改革的实践,把教育作为社会改造的根本手段。他写道:"言世界改良进步者,皆知须自教育普及使人民咸有知识始。欲教育普及,又自兴办学校始。"

  1919年5月,杜威在上海讲演时,曾以《平民主义的教育》为题,阐述了他的基本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事业必须为全体人民着想,为组成社会的每个分子着想,使得它成为便利平民的教育,不成为少数贵族阶级或者有特殊势力的人的教育。9月在杭州、南京,他又以《平民主义的教育》为题再次发表演说,指出平民教育乃是公共教育,是国民人人所应享受。而中国根本没有平民教育,受教育者大多为有钱有势的贵族子弟,而且重男轻女,像这样的教育该叫做阶级教育。

  毛泽东对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方针深表赞同。他认为,平民主义的精神,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遍选举、民主政治,在经济上要求平均分配,而且要求在教育上要有-个人人均等的机会,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平民主义的教育方针,其首要之义,就是强调全体国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必须普及,特别需要普及到生活贫苦的平民中去,"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份高深的学问"。同时,贯彻平民主义的教育方针,还必须打破学术的神秘性和少数人对学术的垄断。"看学术如粗茶淡饭,肚子饿了,拿来就吃,打破学术秘密,务使公共,每人都可取得一份。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面向实际生活,为解决实际生活提供知识工具和能力预备。他反对学生只学些空洞的知识,强调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变成能力,只有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才能活用知识,为社会生活服务。对他的这种工具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也深有同感。他认为中国旧教育的根本弊病之一就是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只学些无用的知识,于社会生活毫无益处。在《学生之工作》一文中,他根据杜威的上述思想,详细地设计了新学校学生的教育、生活、工作等,主张实行工读主义,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他介绍美国的经验说:"美国及其属地菲律宾,亦有'工读主义'之流行,吾国留学生效之,在美则有'工读会',在法则有'勤工俭学会'。"他提出,要使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就必须克服旧教育"非生产的、非实际生活的","多鹜都市而不乐农村"的弊端。他主张学生毕业后要到农村中去,既有利于克服学生自己的毛病,又有利于推动农村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与社会实际生活联成一气,使学校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这些思想和主张中的许多因素,毛泽东不仅始终保持,而且终身践行。

教育事业必须为全体人民着想,为组成社会的每个分子着想,使得它成为便利平民的教育,不成为少数贵族阶级或者有特殊势力的人的教育。

平民教育乃是公共教育,是国民人人所应享受。而中国根本没有平民教育,受教育者大多为有钱有势的贵族子弟,而且重男轻女,像这样的教育该叫做阶级教育。

这两段话,多“文革”呀!你能相信是美国人杜威1915年在中国说的话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