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踪琐忆——西部尘影(新疆) -- 铁骑边塞

共:💬23 🌺2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0 前往白哈巴

点看全图

乌鲁木齐的群殴乌尔禾魔鬼城路过克拉玛依。一望无尽连片成群的油田磕头机(我给那些压石油的机械取得绰号),节奏规律,起落升降压出地下黑金,提供着现代社会的源源动力。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1955年开发建设以来,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5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从军队复员转业的军人;二是内地支援油田建设的职工和家属;三是从新疆各地招收和迁入的员工; 四是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的学生.60年代后,在克拉玛依出生的人口比例逐渐增大。

点看全图

向南行100公里,走完了无边际的油田,到达乌尔禾魔鬼城。魔鬼城又称风城。它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是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点看全图

乌尔禾风城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远观之,你会赞叹它的壮观、雄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入到风城之中,你会感觉它非凡的恐怖。四周被众多奇形怪状的土丘所包围,高的有四层楼般高,土丘侧壁陡立,从侧壁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积的原理,脚下全都是干裂的黄土,黄土上面寸草不生,四周一片死寂。伴随着夕阳日落死寂中又平添凄凉,奇形怪状的黑黑土堆,连接着天际彤云,渐渐融入夜幕之中。

从乌尔禾到哈巴河,哈巴河县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73公里,在这里600元包吉普车去白哈巴。这一段路途非常美,吉普车在雄峻的大山中穿行,盘旋于颠簸陡峭的土石山路。道路险峻狭窄处,仅看到绝壁深壑。视野开阔时,满目群山,峰岭逶迤。不时有迁场的牧人,赶着大群的牛羊,在尘土飞扬中迎面走来。天色黄昏夜色降临,光线在山岭上投出明暗交错的线条,山岭开始变成沉沉的雄伟群山,安静中透出神秘,令人心中油然升起敬畏之心。晚上9点半,夜幕彻底笼罩之前,在山腰转过一道牌坊,看到下面的白哈巴村。白哈巴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界河——哈巴河畔,号称中国西部第一村。它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远离尘嚣,长久以来始终保持着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在村边有一座高高的建筑物,那就是边防军的了望哨,有着“西部第一哨”之美誉。

点看全图

这里民风纯朴。该村的所有建筑均由木头筑成,是典型的欧式村寨。清晨,阳光照在阿尔泰山的白雪上,辉映着山庄,一片金黄色的桦树林中,小溪潺潺流过,炊烟袅袅飘动,成群的牛羊从各自家门中步履姗姗地走出,和煦的阳光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画面。白哈巴村是一个典型的图瓦人原始村落,居住着信奉喇嘛教的蒙古族居民——图瓦人,白哈巴的居民由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组成。白哈巴是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还保存着几百年来固有的原始风貌。图瓦人的居所就建在两条小溪之间的狭长台地上,依山傍水而立。该村的所有建筑均由原木筑成,以外观很古朴的小木楞屋为标志,具有欧式村寨的特色。哈萨克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傍晚看到一个醉酒骑光背马(没有马鞍)的哈萨克人,在马背上前仰后合,左倾右倒,最厉害时身体倒挂在马一侧,头几乎触到地面,屁股却像黏在马背上般,始终不离马背,让人叹为观止。

点看全图

我们就住在这里,住在满院草坪木房子中,每天享受秋日温暖的阳光,白天在庭院中的草地上搬几个木墩围坐一起,边喝茶晒太阳边聊天。晚上主人让我们自己烧烤羊肉,扔到炭火里几个土豆,烧熟了和羊肉串一块吃。早上顺着村中粗大的白桦林遮蔽的土路,踏着落叶,看太阳透过浓密树叶洒下的斑斑点点。走过一处处木栅栏围起的木屋,一直走到村边的山上俯瞰静谧的哈巴河。下午和傍晚前去村外的草场,去哈巴河边的白桦林懒散的悠闲,好似哈巴河的牛羊自由自在心无杂念。

点看全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