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在农村单干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对的--兼分析马前卒 -- 思想的行者

共:💬48 🌺174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结合,建议参考日本的经验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神的不散或者说集体主义精神的坚持和发扬并不一定需要在组织上把大家强制集中在一起,因为强制的集中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和灵活的丧失。

日本韩国甚至西方国家的经验是走向市场经济以后,依靠垄断企业或者说大型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龙头,发挥产业协作作用。

中国现在的问题确实是走向了分散,但是却没有在分散的基础上再次集中,导致居民的收入增长却不能够推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需要的就是产业的集中,而中国目前的产业集中度很低,处于低层次的混战状态。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走向集中,实现集中和自由的统一,是新时代的课题。

毛泽东时代在农村实行的合作制是一个低层次的组织形式,因为那种集中对自由的损害很大,另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平均主义(在50年代末表现的非常明显,出现了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一平二调,遭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当然这对于中国一个没有工业基础,又急需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来说,那种低层次的组织形式是一个次优选择。

现代农村的组织形式,我建议实行以农户入股形式的农村种植大型企业,农民有不入股和退股的自由,而且入股以后,股份不可以买卖(避免兼并),农民掌握的股份成为农民的失业保障,即农户如果在城市中暂时失业,可以回到农村继续耕作,避免拉美南亚国家由于失地农民在城市失业以后无处可去,集聚在城市形成巨大的城市贫民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