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82:美国黄巾军(1) -- 井底望天

共:💬430 🌺2759 🌵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宗教社会和世俗社会是不是不太一样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世俗文明,“敬鬼神而远之“,是中华文明对神的核心思想。我觉得这决定了中国的教育方式与西方会有本质的差异。

而且,我觉得这种道德之类软件的传承需要分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个方面,东西方应该都是一样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很多性格以及人际间交往的能力。而第二个层面,则是社会教育,中国确实没有西方宗教机构这样集中的教育,但文明仍然传承下来了,这说明一定有什么替代了西方宗教机构的形式,回想一下,你会发现,高的形态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这样的典籍,当然,能够去读的人,大概只占到1/100都不到,但低层面的,比如民间传说、谚语、成语还有评书,则是平民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人生观养成手段。实际上,中国人的思维中深深地铬印着这些在成长过程中道听途说的东西。

而且我觉得,宗教教育具有极端的两面性。在思维上,其对上帝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淡定都让人惊叹,但封闭性和排它性却也不容置疑。家母是基督徒,所以我深有体会。平时的待人接物都十分平和,但涉及到宗教方面,其伤人的言行也是极为惊人。比如在祖坟前说希望祖先能够超脱地狱(《窃明》里的故事是真实的存在),还有对信佛之人的不恭敬之语。

大量的课外阅读方面,现在国内也非常非常重视,这方面应该显示不出差距来。从幼儿园开始,古文诵读是很多孩子的必选课(虽然我对此很不以为然),而几乎每个家庭,都在购买大量的书籍,从四大名著到诗词,再到世界名著。普遍而言,现在的中国孩子,一年级基本就能读通简单的儿童读物,三年级肯定会脱离拼音拥有全面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我觉得从四年级开始,反而是要限制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以便让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业方面。

当然,课外知识的掌握,家庭个体差别极大,但这主要是方法问题。每个家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很多人并不知道哪些书可读,哪些书不可读。比如漫画书的问题,有的理论说,漫画能够增加孩子的想象力,但我却认为,漫画到了一定阶段后实际上限制孩子的想象力的。我是在一年级就限制孩子看漫画,而强迫他看字书,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是对的。

还有一个现象一定要注意,当中国的媒体开始说中国教育某些方面欠缺的时候,也是大家开始注意并加强这方面的时候。比如前一阵子说对历史教育不够,而现在,小学生就知道历史朝代的已经是大多数,说对诗歌教育不够,现在的学生,几乎都能背百首诗歌(俺前几天刚给儿子下了七十首诗歌朗诵的MP3)。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应试教育的问题,现在的小学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数学里面的推理题要多的多,当然,同时,原来的算术并没有拉下,100道题的二位数加法,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每周必考的。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不懈,这是这三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国各方面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教育,也在不停的改进,不停地加进新的东西的,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当然,如果不是我儿子正在这个年龄段,我也不可能有这么深入的体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